隨著中國對世界的影響與日俱增,中國文化得以席捲全球,植根於中國文化的中式生活方式也深受外國人喜愛。
細細數來,中西文化在幾千年前已有相互交流的舉動,並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今中西文化再次突破了空間界限進行碰撞,全新的交鋒與對話又將開啟。當中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世界,讓我們用心感受中西文化的創新交融。
01驚豔世界,中式家具詮釋東方風韻
中式家具,自古到今,詮釋著不同時期的中式生活方式,並在世界家具史上有著強勁的影響力。
在「地理大發現」時代(17世紀),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開始大量增加。擁有著精緻造型和深厚文化內涵的中式家具,令人驚豔。在當時還引起了人們對中國文化狂熱的痴迷與追捧,以至於擁有一件「中國風家具」(Chinoiserie)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
如此這般,中式家具也在西方家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並極大影響了西方家具的後續發展。
在造型上,西方家具開始臨摹中式家具的形韻。例如,有許多工匠大師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並將這種「異國情調」融入家具創作中。
「歐洲家具之父」齊彭戴爾創作的家具中經常使用格柵紋、回紋、寶塔紋等中國傳統紋飾
法國家具製作大師加布裡埃爾·維亞爾多自創的東方風情家具屢次斬獲萬博會大獎
據文獻記載:「18世紀西方早期家具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彎曲的腿,這被稱為球和爪的腿是一種東方象徵性的設計,代表龍的爪子抓住了智慧之珠。」其中「彎曲的腿」通過比照,明顯是模仿明式家具中的「三彎腿」。
法國畫家弗朗索瓦·熱拉爾創作的油畫《雷卡米埃夫人》裡有極似明式家具的腳踏
在材質方面,中式家具用料講究,一般是紫檀等珍貴紅木製作而成。而西方家具則多為胡桃木製作。在典雅端莊的紅木家具流入西方後,便被各國所傾慕,向人們傳遞著含蓄素美的東方雅韻。
19世紀中國藝術風格貝殼鑲嵌紅木對椅,取材花梨木類,整體造型簡單大方,頗有幾分明式家具的風採
這場在17世紀興起的西方「中國熱」,持續了整整一個世紀,中式家具也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點綴的珠寶,在向西方訴說中式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飽含著中西文化共鳴與借鑑的深厚情緣。
02隱士宅院,尋覓藏在國外的「中國風情」
到了近代,雖然中國文化熱潮逐漸消退,但仍有許多西方名人對中式家具懷有別樣的情懷。他們被中式家具的美所吸引,連同宅院都被賦予了「中國風情」。
位於巴黎孚日廣場的「雨果之家」坐落在幽靜一隅,是大文豪雨果最為喜愛的居所,在此長住了16年。雨果十分鐘愛中國文化。他在一間不算大的房間裡,精心布置了一個「中國客廳」,裡面擺放著收藏的各種中國瓷器和中式家具。廳裡的櫥柜上雕滿了梅、蘭、竹、龍鳳等寓意吉祥的圖案,充滿東方韻味。牆上掛著的幾十幅「中國題材」的烙畫,向人們展示著中國文化內涵和中式家具的美學價值。
在這間紅色的客廳裡,曾經有無數文人、藝術家穿梭往來。他們坐在雕琢精緻的中式家具上,當白晝退盡,望向落地窗外的孚日廣場,聞著廣場上樹木飄進來的香氣,伴著漸行漸遠的喧聲,偷得浮生半日閒。
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非常推崇中國道家思想,在193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為了尋求心靈上清淨隱逸,在遠離都市的小鎮上建造了他的理想之地——大道別墅,並稱之為「最後的家和港灣」。
奧尼爾的宅院處處看得到中國文化元素。屋前的庭院鋪設著石磚小道,沿著道路栽種的樹叢,營造著「曲徑通幽」的效果。屋內放置著做工精細的紅木五足坐墩和描繪花鳥蟲魚圖案中式櫃格,一旁還有兩幅鏤空雕刻的中式青花屏風。地上則鋪著繡有龍和蟾蜍等吉祥物圖案的地毯。中式家具與歐式古典風格的家具混搭,交織出優雅恬適的氛圍。
時至今日,「中國熱」再度興起,中式生活方式越來越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愛。中式家具,承載著傳統文化精神和東方設計之美,讓人們感受優雅嫻靜的中國「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