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臺帝國:我們是娘炮?卡迭石之戰見識下世界上第一個三人戰車

2020-12-03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西臺人,古印歐人的一支,約公元前二十世紀前後遷入小亞細亞中部,逐漸崛起為青銅時代中後期的強大帝國。西臺的開局絕對是選了地獄難度,周圍都是想趁你病要你命的強大鄰居,就連北方山裡的蠻子,也能時不時的南下威脅其首都。所以西臺人必須不停的戰鬥才能生存下去,必須不停的徵服才能強大起來。儘管如此西臺人還是建立了一個軍事強大、宗教包容、技術先進的富有活力的帝國,也是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最早編纂法律、發展文學和建立圖書館的國家之一,擁有當時最先進的法治體系。是古代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紐帶。

西臺帝國(約公元前1680-公元前1180年)

西臺人是勇猛的戰士,雖然因為他們的髮型和剃光光的下巴,讓拉美西斯二世蔑稱他們為「女兵」,但不可否認,正是這幫他眼中的「娘炮」,在卡迭石差點就要了他的命。滅古巴比倫、滅米坦尼、硬扛古埃及、亞述……很明顯這幫耿直大哥打起仗來是相當彪悍的。西臺步兵一般只穿一件長袍,配有金屬或皮質的頭盔,還裝備一面矩形的盾牌,通常能護住整個軀幹。周邊地區多變而崎嶇的地形也讓西臺人必須輕裝上陣。他們使用的中型長矛,一般有6至8英尺長,方便戳刺和投擲,步兵和戰車兵通用。佩戴的青銅頭盔,帶有皮質的護頰和護頸,他們的長髮又等於多了一層襯墊,戴起來應該挺舒適。由於安納託利亞多山地形崎嶇,所以西臺士兵通常都裝備有質地良好的皮靴。我們可以在簡單說一下西臺人的髮型,西臺人與蘇美爾人和閃族人不一樣,走了蓄髮不蓄鬚的「中間路線」。

由於地處各文明環繞的中間地帶,西臺武器裝備的形制明顯受多方影響。愛琴海風格、美索不達米亞風格、甚至埃及風格。雖然西臺人最早發明了冶鐵技術,但這時期的冶鐵技術還不成熟,不適合製造武器,產量也極其有限,所以大量配發軍隊的武器還都是技術成熟的青銅武器。愛琴海風格的直身長劍和匕首。據說穆爾西裡二世(Mursili II BC1330—BC1295)曾經徵服米利都這座邁錫尼人的殖民城市,與邁錫尼文明的交流也一定影響了西臺武器的發展。一種美索不達米亞風格的套管斧,看起來與蘇美爾人的戰斧頗為神似。一種被稱為青銅鑿斧的有趣武器,安裝斧柄的方式很特別。這下不怕斧頭飛出去啦~捆綁式的青銅斧,雖然不如套管斧牢固,但製造方便。西臺首都哈圖薩出土的武士浮雕手中持有的華麗戰斧,配有彎曲的斧柄和墜飾。在哈圖薩東北的Yazilikaya巖石聖域中的一處浮雕上,十二位排隊行進的冥府之神都拿著這種彎刀,我想應該有現實原型。(西臺不虧被稱為「千神之國」,冥府之神都有一打……)盾牌的形制有很多種,材質從木框架覆蓋皮革、柳條到青銅都有,晚期的新西臺城邦時代,出現了圓形盾牌。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徽,西臺人當然也有。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都用雙頭鷹作為國徽: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以及他們的後繼者們。而第一個用雙頭鷹徽的國家是西臺帝國。西臺人崇拜雙頭鷹為天堂之王,也被稱為西臺的太陽之鳥。下圖中有翼的太陽圓盤標誌,據說是西臺皇室的頭銜,意為「我的太陽」。從非常古老的時代開始,有翅的太陽盤就在世界各地的許多文化中被發現。是最古老的宗教和太陽象徵之一。這是西臺軍事力量的象徵。拜佔庭帝國的雙頭鷹徽象徵著拜佔庭皇帝在東方和西方的統治地位。不知西臺的雙頭鷹是否也有此意。不過地跨東西也就有東西兩面的敵人,公元前1180年前後,在海洋民族的移民狂潮中西臺帝國終於沒頂住來自各個方向的壓力,徹底崩潰了……安納託拉亞東南部和敘利亞北部殘存的西臺城邦國家一直延續到公元前八世紀末,最終被亞述帝國吞併。西臺人對宗教非常包容,有神就拜,都請進「西臺萬神殿」在敘利亞北部的西臺城邦曾使用古巴比倫月神辛的新月標誌做軍旗,並且刻在了界碑上。

西臺弓箭手留下的形象不多,而且大多都是在狩獵,持有弓箭的士兵往往被表現為挎弓持矛、腰橫利刃的全能勇士造型。或許西臺軍隊不依賴密集的弓箭方陣作戰,這可能跟周邊多山的作戰環境有關。另外,我覺得一般用弓箭的人髮型不會那麼狂野,否則會很礙事兒……西臺帝國從崛起之初就對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進行過徵服。可以肯定他們很早就用上了複合弓,並且也裝備戰車部隊。西臺軍隊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來自附庸國家和僱傭軍。西到愛琴海、東到敘利亞,肯定會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弓箭手。西臺人青銅箭頭,有很多都帶有倒鉤,從造型上看,除了木頭,他們也會使用蘆葦做箭杆。

國王身邊的精銳部隊Meshedi,負責二十四小時保護國王安全,其首領一般由國王的兄弟擔任……(我說怎麼好多西臺國王都是被暗殺的呢。)據說其中有十二個絕世高手與國王形影不離,被稱為」Men of the Golden Spear「……呃,咋翻譯好呢……「金槍人」?「金槍客」?……算了,一會兒007都出來了,總之據說他們都用金色長矛,而且個個是嚴格甄選的對國王絕對忠誠之人。皇家守衛其實就是國王的私人保鏢,相對於厚重的護甲,輕裝和豐富的武器裝備可能更適合應對多變的情況吧。下圖中左面這個形象來自一尊著名的西臺浮雕,據考證是公元前十三世紀末的作品。雖然相隔幾百年,但是他與上圖皇家守衛的裝束非常相似,所以,我覺得這尊發現於哈圖薩國王門內側的浮雕很可能就是一個皇家守衛的形象。一般認為這是一個武士神,但是我覺得他可能就是一個西臺精英武士的形象,因為西臺的神一般都帶著特別高的尖帽子。你能想像,看到山壁上刻著十二位戴大尖帽子的陰間神靈排隊前行,作為一個中國人有多瘮得慌……

西臺軍隊的高級指揮官一般由王室成員和貴族擔任。基層軍官,通常從常備軍這樣的職業軍人中選拔。帝國的常備軍是西臺軍隊的核心力量。他們住在軍營裡,隨時待命。然而戰爭是季節性活動,一般發生在春季到初秋這段時間,「淡季」的時候常備軍士兵會被安排一些有償的工作比如道路的建設和維護、公共建築和國防工程,以及維持治安活動。1991年,在哈圖薩的獅子門附近出土了一把青銅長劍。劍柄已經沒有了,劍身長79釐米,重680克。更為珍貴的是在劍身左側刻有楔形文字銘文,記錄了公元前14世紀早期國王圖達利亞戰勝了西方一個叫阿蘇瓦的國家:「當偉大的國王圖達利亞粉碎了阿蘇瓦的國家,他把這些劍獻給了風暴之神,他的主人。」在德國的埃森魯爾區博物館藏有一把鏽跡斑斑的鐵劍,據稱是西臺時期的鐵製武器。年代被定為公元前1400年至1200年之間,它裝有一個青銅劍柄所以整個劍身相對完整,看上去很有精神,但據說這把劍沒有任何出土信息,竟然是從藝術品市場買來的……呃……行吧。

▲(註:本頁中兩把劍表現的是其原有的顏色。)最廣為人知的西臺國王應該是這位穆瓦塔裡二世了,他因為與拉美西斯二世會戰於卡迭石而聞名。相比於剛繼位沒幾年的年輕法老,穆瓦塔裡已經是在位二十餘年的老油條了,不管拉美西斯回國以後在神廟牆上怎麼吹,在卡迭石他的確是結結實實的被穆瓦塔裡陰了一把,險些喪命。雖然戰場上未分勝負,但拉美西斯沒達到他的戰略目的,無功而返。只可惜天不假年,穆瓦塔裡在卡迭石戰役兩年之後就去世了,獨留拉美西斯又猛吹了幾十年……西臺國王不僅是最高統治者還是司法權威,大祭司和軍隊統帥。他們並不是只懂得依賴武力的莽夫,最初的軍事徵服之後,他們會用條約來使該國成為自己的附庸,通過眾多的附庸國西臺人組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小弟們每年交保護費,你有事大哥罩著你,大哥有事,你得出兵出糧跟大哥去打仗。黑道大哥懂法律的節奏,這就很厲害了……穆瓦塔裡二世長啥樣?這個在網上很流行的形象是錯誤的。西臺帝國時期的國王不留鬍子。這個錯誤的形象來自公元前八世紀,伊夫裡茲城的一處浮雕,描繪的是圖瓦納的國王沃帕拉斯,這一時期新西臺城邦已經深受亞述影響了。下圖中右下角的這幅西臺的巖壁浮雕中,風暴神的兒子沙魯馬(掌管生、死和重生的神)與其懷抱中的西臺國王圖達裡亞四世關係相當鐵。不過這個握著右手的姿勢怎麼讓我想起吉爾伽美什臂彎裡的獅子……

大約在1600年左右,西臺引進了馬匹,開始使用戰車作戰,這可能是西臺突然崛起,並且攻滅古巴比倫的原因。從此戰車成為了西臺軍隊在戰役中的主要打擊力量。對西臺戰車最初的描繪可能來自埃及的浮雕。與埃及的雙人戰車不同,西臺人往戰車裡塞了三位大漢……西臺三人戰車顯然是為衝擊作戰準備的,距離遠的時候用弓箭射擊,懟上去就用長矛捅,一副一往無前的架勢。它們很可能是最早的「步兵戰車」或者可以說是搭載步兵的坦克,其中持盾的成員可以隨時轉化成步兵,下車作戰,完成類似埃及軍隊「戰車跑者「一類的工作,或配合戰車進攻,突破敵陣。每輛戰車多帶一名步兵,3000輛戰車就是多帶了3000名步兵!西臺版「戰車跑者」待遇不錯,還有順風車可以搭,埃及的戰車就算能承受三個人的重量,那窄小的車廂也塞不進去,就算能也會嚴重妨礙戰士射箭。(戰車跑者可參見本系列古埃及篇。)據說西臺這種三人戰車的車廂由木板製成,寬約 1.25米,深約 1米,高略低於 1 米,這是埃及車廂容積的一倍有餘,站三個人完全沒問題。不過人增加了,車也大了,馬可還是兩匹啊……西臺戰車的車軸在車體中間位置以增加承重力,還可以減輕戰車對馬的壓力,但同時也降低了戰車的穩定性與機動能力。西臺的戰車戰士裝備精良配青銅頭盔和長款青銅鱗甲,即使戰車傾覆,倖存的戰士也可以作為重裝步兵繼續懟!西臺的青銅鱗甲據說是從米坦尼人那裡借鑑的,防禦效果不錯,貌似可以擋住單體木弓射出的箭,但複合弓和標槍肯定扛不住。

一部西臺帝國時期的馴馬手冊被幸運的保存下來,據說這是一個叫基庫裡的米坦尼戰俘寫的。(又是米坦尼)裡面記錄了戰車馬214 天的訓練過程,其中很多術語含義不明,但可以肯定是訓練馬的速度、力量、對命令的反應速度,尤其是耐力,其中甚至還包含32天的夜間訓練。在訓練開始前,會對馬進行嚴格的挑選,因此只有最強壯和最適合的馬才能接受訓練。馬的訓練不僅是為了提高忍耐力和持久力,而且也是為了在戰鬥中提高速度和機動性。

弓箭技能是西臺戰車兵最重要的訓練科目,而且遠不止是學習如何射箭,它還包括如何銳化箭頭,箭飛行的空氣動力學,以及如何保養和正確的使用複合弓等等。在訓練計劃結束時,戰車兵們需要在國王面前展示其的訓練成果。據說擊中指定目標的人會得到一杯酒,而那些輸了人可能會被罰喝尿,並且被迫在戰友面前裸奔……這一時期有不少浮雕表現戰車的形象,它們都是雙人戰車,車廂明顯小了不少,車輪貌似也小了,馭手最顯著的變化是增加了馬鞭,而戰士都是使用弓箭作戰,車廂上配有備用長矛和箭袋。縮小的車廂看上去輕巧了不少,有的還加裝了金屬圓盤作為防護。戰車成員和戰馬大多沒有甲,戰馬頭上加裝了和皇家守衛頭盔類似的頂飾。但!最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無一例外的都只有一匹馬拉車?!西臺戰車非要人比馬嗎?就算能拉的動,這個動力能達到作戰需求嗎?沒辦法,人家就是這麼表現的,我也只能這麼畫了……不過,鑑於西臺美術工作者們一貫的「靈魂畫風」,我真懷疑這有可能是偷懶偷成風格了,反正都是側面像,只表現一匹馬,另一匹不管了。相比之下古埃及的美術工作者表現戰車的時候都會老老實實的描繪出拉車馬匹數量,兩匹馬就是兩匹馬,兩個腦袋八條腿。另外鑑於這一時期,西臺城邦深受亞述文化影響,(甚至浮雕上都有了留鬍子的形象。)一匹馬這個事兒也可能是受亞述的影響,他們就這麼幹過。但是亞述也有「老實」的時候,甚至三匹馬都分別描繪了。總之,西臺這幫耿直大哥在藝術上確實不太給力,以至於我在剛看到新西臺城邦戰車浮雕的時候還以為是找到了西臺早期戰車的模樣……

這些表現在浮雕和陶器上的車輪可以看出西臺戰車的發展歷程。弓箭、長矛、標槍再加上成員可能隨身攜帶的匕首、短劍或戰斧,能看出來西臺戰車更能適應多種作戰需要。新西臺城邦的戰車形象,大多在馬蹄下有一個中箭的可憐人。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艾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卡迭dié石戰役,雙方都是由最高統治者親自統帥軍隊來應戰
    敘利亞主要基地和軍事要塞——奧倫特河畔的卡迭石(現今在泰勒奈比曼德,位於敘利亞霍姆斯附近)。卡迭石戰役是埃及和西臺國的爭霸戰之一,也是古代軍事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會戰之一。埃及統帥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其執政時期是埃及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希臘人稱他為奧斯曼狄斯。
  • 史前神魔之戰,眾神的戰車,一場原始人無法理解的星際爭霸戰
    筆者曾寫過大量關於亞特蘭蒂斯文明與姆大陸文明,以及史前太陽紀的文章,我們常將其認為是神話傳說,然事實上很多傳說最終發現是有根據的。古人不可能憑空想像出一個從未見過但輝煌燦爛的文明,他們肯定從某個地方找到過答案和證據。只是當時的人類思維和智商還達不到現代的高度,他們無法理解這些事物,在口口相傳給後代之後,在文字發明之後,人類用文字記錄下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記錄下眾神,以及神的戰車。
  • 晚期美索不達米亞帝國:亞述帝國、尼布甲尼撒和新巴比倫帝國
    亞述人重新為美索不達米亞帶來了帝國統治,公元前19世紀,這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強悍民族在底格裡斯河流域建立起一個強有 力的國家。亞述人利用了同時處於東西、南北商業通道上的優勢,在亞述爾和尼尼微建立起繁榮的城市。
  • 他,古埃及最偉大法老,一生徵戰從未失手,被譽古代世界拿破崙
    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十八王朝的最強力的勇士法老,將其王朝改塑成一代帝國。他就是古代埃及最偉大的法老,被譽為古代世界之拿破崙——圖特摩斯三世。圖特摩斯三世是圖特摩斯二世的兒子,雖然當時其父親是埃及的法老,但真正掌權的則是自己的正妻哈特謝普蘇特。
  • 土耳其史:小亞細亞的社會進步,西臺文明,一個獨特的社會文明
    在公元前3000年的下半葉,人類社會發展中最為著名的西臺文明在小亞細亞地區逐漸萌生了起來,它是西臺人在美索不達米亞之外創造出的另外一個獨特的社會文明。此時的西臺人已經認識到了建立國家的重大意義,先後建立了一些城邦國家,而他們的社會發展則反映了當時青銅器時代人類文明的最高頂點,也代表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已經擴展到了小亞細亞地區,使得小亞細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商業和文化往來關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後被西臺人(原生活在北高加索大草原上的古印歐人,他們已經使用精良的青銅和鐵質武器,以及戰車)滅古巴比倫而結束。,並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生活在敘利亞以及西部沙漠地區的閃族阿摩利人,又來佔領巴比倫,建立帝國。古巴比倫王國是被遊牧民族西臺人滅亡的,而加喜特人趁機從東部山區侵入,而建立了加喜特王朝。亞述人與埃蘭人一起入侵,亞述人趕走外敵埃蘭人,並建立強大統一的帝國。到了亞述帝國的晚期,塞姆族迦勒底人重建了巴比倫古城,成為新的帝國。後來的命運:又成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領地。
  • 詳細的北緯30度之謎與破解嘗試
    北緯30度之謎可謂是世界上最大的謎團,其中包括地理、歷史與人文的諸多奇觀與事件,吸引了無數人的好奇與探索。人們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位於北緯30度這條線附近的奇觀、事件,但未必知道得全面。這裡為此做一下全面的羅列,並嘗試破解這一謎團。北緯30度之謎的奇觀、事件大致分布在北緯25—35度之間,涵蓋地理、歷史和社會人文的諸多方面。
  • 最早的和平條約—彼得·布蘭德教授在社科院考古所做題為「作為外交官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青銅時代晚期的西臺帝國」的講座
    Brand)受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做題為「作為外交官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青銅時代晚期的西臺帝國(Pharaoh as Diplomat: Ramesses II and the Hittite Empire in Late Bronze Age)」的演講,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陳星燦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研究所劉健研究員翻譯。
  • 文明之光(二):美索不達米亞
    ,與此同時,中國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正好開始建立。而這個的原理是我們初中化學非常經典方程式「3C+2Fe₂O₃=4Fe+3CO₂」,但至於西臺人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至今仍是個謎。但無論如何,鐵的發明並且應用到戰爭,使得西臺人成為不朽的戰場神話,古巴比倫就這樣比西臺人用鐵打贏了戰鬥。也由此可見先進技術的重要性,不然可真的是鳥槍打你的長矛。
  • 雲梯是冷兵器戰場上的攻城利器,《帝國神話》中投石車比之如何?
    雲梯是冷兵器戰場上的攻城利器,《帝國神話》中投石車比之如何? 投石車,做為古代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之一,蘊含著來自神秘東方的智慧。在戰場上尤其是攻城戰中投石車可以說是強大的攻城利器。投石車在戰場上的運用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有人說是百家爭鳴時期的墨家所創造也有人說是來自於神秘的縱橫家。
  • 《神話之城》:一場跨越五大洲的世界神話之旅
    除了《山海經》、《神仙傳》等成冊的神話故事,還有許多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像泰山石敢當,牡丹仙子等等故事。作為一個從小聽著神話故事長大的人來說,對神話故事頗為有興趣,無論是中國的精衛填海還是古希臘的依俄的故事都深深的吸引著我,一直想了解下國外的神話故事,但是一看到各種大部頭或者是晦澀的翻譯就望而卻步。
  • 《怪物獵人世界》歷戰任務系統及獎勵詳解 刷歷戰任務方法
    導 讀 第1頁:任務獎勵 展開 不少玩家還不了解《怪物獵人世界》中的歷戰任務系統,歷戰怪物相比平常狀態下的怪物來說有著更高的攻擊,並且攻擊性更強烈,下面請看由「mao006
  • 《文明6》迭起興衰大時代總督等新機製圖文介紹
    導 讀 第1頁:總覽 展開 《文明6》迭起興衰DLC更新了哪些內容?雖然之前公布了很多關於新領袖方面的內容,不過涉及到核心玩法機制上面玩家所知還是非常之少。
  • 蒙古帝國史:札蘭丁的八魯灣之戰
    1220年,花剌子模終於舉起了復仇的戰劍,已經聚集起十幾萬兵馬的札蘭丁等到了機會,他打敗了成吉思汗的異姓兄弟失吉忽禿乎所率領的三萬兵馬,這就是令花剌子模人為之驕傲的八魯灣之戰。札蘭丁率領著這支由六萬步兵和騎兵組成的大軍,失吉忽禿忽那顏率領四萬騎兵迎戰札蘭丁。札蘭丁勇敢地迎擊蒙古人。戰鬥發生在離八魯灣約七公裡的山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