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球以外的太陽系成員,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定位水的能力,水可以用來維持太空人生命和製造飛行器燃料。為了協助在鄰近的火星上尋找水,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一份「藏寶圖」,顯示了這顆紅色星球上哪兒有的冰層位置。
NASA科學家繪製了火星表面的地圖
地圖上顯示了水冰的位置
所謂的水冰是水與其他化合物混合冰
在一些地方
冰層在地表以下只有2.5釐米
這使得未來的遊客很容易獲取它
NASA還畫了張地圖
指導未來的星際遊客獲取火星水
https://www.engadget.com/2019/12/12/nasa-ice-surface-mars/
https://futurism.com/the-byte/nasa-treasure-map-water-ice-mars
12月12日各個美國科技媒體都在報導,NASA宣布的最新探火成就:火星上到處都是水,而這些水資源其實很容易獲取,有的距離地面僅僅幾釐米的距離……
昨天,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份火星「藏寶圖」,顯示了這顆紅色星球上,已被探測到的存在的水冰層的位置。
研究人員繪製了火星表面的地圖,地圖上顯示了水冰的位置。在一些地方,冰層距離火星的表面只有2.5釐米,這使得未來的星際遊客們很容易獲取它們。冷的顏色代表冰接近表面,而暖的顏色代表冰更深。地圖上冷色的區域代表冰接近火星表面,而暖色代表冰藏在更深的地下。
「你不需要開一個反鏟挖掘機去火星挖冰。「你可以用小鏟子輕易獲得,」該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西爾維恩·皮克斯教授在博客中說。我們正在繼續收集火星上所有冰的數據,集中精力尋找太空人著陸的最佳地點。」
確定冰層的儲量對於實現載人火星任務非常重要,並且有助於確定SpaceX計劃中的火星基地等項目的地點。對於人類的運載火箭來說,水,其實太重了……地球人把一片海洋運送到火星並不現實。所以,在火星上找到潛在的海冰,可以幫助人類在那裡生存。然而,由於這顆行星的大氣層過於稀薄,表面上的大部分水分,會在光照下蒸發得飛快。
我們知道,火星上一直有冰狀的水。2008年,美國航天局的火星鳳凰號著陸器在登陸火星後,在一個土壤樣本中就發現了冰顆粒。
從火星表面往下看是找到可採集的水冰的最好方式,科學家們推測,火星的極地冰蓋下面甚至可能有液態水。而今,有了這張新地圖,研究人員就有了一個大藍圖,人類已經知道從哪裡開始計劃任務,並最終將太空人送上火星。
美國宇航局研究員萊斯利·坦帕裡在新聞稿中說:「隨著我們去搜索近地表的冰,我們的新發現就愈發的多。」
「多年來,NASA用了多個太空飛行器觀測火星,繼續為我們提供發現這類冰的新途徑。」
既然火星的許多水資源距離地表僅有2.5釐米,是如此容易獲取……那麼人類去火星搞開發,就不再是個神話。
然而,考慮到各種,困難NASA可能不會在21世紀30年代之前,將任何人類送上火星,它有足夠的時間,選擇並判定在最理想的單一著陸點讓太空人在那安家,無論如何,這個發現有助於確保首次突破性登陸任務的成功。
正在與NASA合作的宇航狂人馬斯克,可能也需要等到2030年之後才能湊夠足夠的經費或資源,實現他的火星城市營建計劃。
假設一切都按計劃進行,馬斯克今年宣稱,一個完全自給自足、功能齊全的火星城市最早可以在2050年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早些時候,馬斯克建議SpaceX公司以大約20萬美元的價格販賣前往火星的機票。此外,這個數字是「不是從天花板上」得出的,這是他計算的一個普通美國家庭的成本,按照這個邏輯,你可以賣掉美國的房子搬家到火星。不再是搬家去另一個州,而是搬去另一個星球。僅需20萬。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中國、美國、歐盟將同時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到火星表面。火星將會成為全年最熱門的的話題。
中國
這是中國人設計的火星車,它其實是個自行AI機器人。
這是中國人公布的,2020計劃可能的著陸點
這是中國科學家暫定的兩個火星著陸點,在奧地利維也納的會議上公布的。
中國已經將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兩個太空飛行器成功降落在月球上,但火星任務的挑戰更大、更多樣。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和溫度不穩定的空氣對太空飛行器造成了危險,反過來卻並不能為降落傘減速或下降的安全提供很大幫助。
在中國人制定火星計劃之前,俄羅斯和歐天局的任務都失敗了,之後各國的多次嘗試都沒有成功。
美國
這是美國NASA設計的火星車,它首次搭配了一個小號的AI直升飛機。
美國火星2020探測器,依然採納了火星科學實驗室的好奇號探測器基本配置。它的尺碼是汽車大小,大約10英尺長(不包括探測臂),9英尺寬,7英尺高(大約3米長,2.7米寬,2.2米高)。但它重2314磅(1050公斤),比一輛小型車還輕。
從某種意義上說,2020火星漫遊者的部件與任何地面生物維持「生命」和探索能力所需的結構相似。
從美國火星AI漫遊者的基礎「配置」來看,它真的像個生物體:它有眼睛、有大腦、有溫度維持系統、有脖子與腦袋的連接系統、有眼睛和耳朵、有手臂和手指、有腿部和輪子、還有能量供給系統和對話系統。
發射時間大概是8月份,而降落火星的時間是2021年的2月份前後。
歐洲
2020年,歐天局也要發射一個AI漫遊者去火星,它將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尋找生命組成的必要物質:現在,這個漫遊者還獲得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這位發現DNA結構的傑出科學家,將於2021年在火星上留下她的象徵性足跡。
歐天局當時發起了一場競賽,一個專家小組從歐天局所有成員國公民提交的36000多份參賽作品中選出了「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ExoMars探測器將是第一個將漫遊火星地址和深入研究火星的生命能力結合在一起的探測器。這顆紅色星球過去曾有海洋與河流,而今天卻只有一個乾燥的地表,暴露在嚴酷的太空輻射下。
名為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的探測器將鑽探深入地表的兩米之下,對火星的土壤進行採樣、分析,並尋找埋藏在地下的過去——甚至現在——生命的證據。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是一位出生在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和X射線物理學家,然而其工作卻對分子生物學產生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她的發現與研究對人類理解DNA、RNA、病毒的結構、碳單質和石墨烯的結構至關重要。歐洲人用了她的名字來命名火星漫遊者,顯然是希望表達「應用物理化學武器來發現火星生命跡象」的野心。
火星確實是個迷人的話題,如果在2050年前後,人類真的成了「跨星球物種」,那麼咱們「逃脫大過濾器」的概率就適度提升了……目前每個大國都在蠢蠢欲動,到底誰會是第一個建立外星殖民地的文明呢?
請積極參與投票互動
基於良知與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