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raldLoeng
北極漁業,不僅僅是冰雪覆蓋、未染纖塵的一片淨土,更是眾多北冰洋沿岸國以及泛北極地區眾多國家的漁業資源必爭之地。特別是全球變暖之後,北冰洋的冰川開始融化,純淨野生海洋生物於溫暖的雪水裡不時展露出那神秘的身影,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中國,作為次北極國家,也應該將我們的目光投向這片聖潔的海域,去看看那裡的前世今生,梳理出「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純淨海域!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走近地球最北巔,去碰觸那裡的聖潔,也直面那裡存在的問題,以樸素的姿態接近,只為探索出一個更為富足豐盛的未來!
北極漁業的現狀
首先,來看一下北極海域的情況:除了各自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EEZ)之外,就是屬於大家共有的國際公海(Internationalwaters)。北冰洋的公海十分廣闊,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大約有28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差不多有中國國土面積的1/3那麼大。
紅線——專屬經濟區(EEZ)的邊界;紅色陰影——國際公海為280萬平方公裡
漁業密度因片區而異,巴倫支海密度最大,漁業最發達!
緊接著,我們來看看廣闊海域裡的漁業活動!來看一下漁船活動的情況,主要依據是每一個較為大型的海洋生態系統(LargeMarineEcosystem,LME)裡漁船作業的天數。
我們可以發現,北極海域的漁業密度是分片區高度集中的。具體說來,漁業活動最密集的大型海洋生態系統包括巴倫支海生態系統(BarentsseaLME)、冰島大陸架/海洋大型生態系統(IcelandShelf/SeaLME)和法羅平原大型生態系統(FaroePlaceanLME);其次是挪威海洋生態系統(NorwegianLME)、東白令海生態系統(EastBerlingSeaLME)和西格陵蘭大陸架大型海洋生態系統(WestGreenlandShelfLME);再其次是東格陵蘭大陸架大型海洋生態系統(EastGreenlandShelfLME)和東白令海生態系統(EastBerlingSeaLME)。
就拿74°N-80°N和10°E-45°E之間海域來看,這裡的漁業活動高度密集,主要是格陵蘭島地區。
北極海域的商捕魚類種群數量:白令海、挪威海和巴倫支海最多!
緊接著,我們來看看北極海域以及周邊鄰海商捕魚類的種群數量情況。我們發現,以白令海峽、挪威海和巴倫支海最為豐富。再結合剛才上面的漁業活動情況,我們便可推測出:巴倫支海的漁業潛力開發力度最大,挪威海和白令海峽的漁業潛力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北極漁業快照
北極漁業的海洋捕撈品種魚蝦蟹貝齊全。魚類:鱈魚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東北-大西洋真鱈、62°N的大西洋狹鱈、北極黑線鱈、藍鱈魚等等);多春魚、鯡魚、格陵蘭比目魚、太平洋鮭魚、鮃鰈魚以及其他一些底棲魚類也很豐富。各種冷水蝦。雪蟹。各種甲殼動物類。據統計,北極魚類總產量726萬噸,佔全球總捕撈產量的10%;北極甲殼類總產量36萬噸,佔全球總捕撈量的5.3%。另外,除了野生捕撈海產之外,北的極水產養殖鮭鱒魚產量也不少(2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7.7%。
北極海域主要分為5大海域:東北大西洋海域、東白令海海域、西白令海海域、中北大西洋海域(冰島、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以及西北加拿大海域(紐芬蘭和拉布拉多海)。不同的海域,不同的品種資源豐富程度不一樣。綜合說來,中北大西洋海域的漁業資源最為豐富。
氣候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看完了北極漁業的概況之後,我們再來一起看看北極漁業近年來最大的變數——氣候變化(特別是全球變暖)對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海洋氣候較為複雜,包括溫度、洋流、交通、地層、混合以及光照等多種因素都能對北極海域的生態系統帶來影響。一方面,這些氣候因素直接對浮遊生物、浮遊動物、中上層魚類和幼體、底棲魚、海鳥和海洋哺乳動物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氣候因素還能通過海洋生物層層遞進的關係來進一步間接影響。
此處,就拿多春魚來舉個例子吧!2003-2013的十年間,多春魚分布範圍得到擴大,種群數量增長迅速,資源豐富很多!
再來看看北極海域裡2012年秋天的真鱈和黑線鱈分布圖。
看完了北極海域的情況,來看看北極邊緣海域的其他物種吧。從左至右、從上到下分別是黑線鱈、格陵蘭庸鰈、深海紅魚和北極蝦的情況!種群資源都是十分豐富的!
展望新北極:要全面看,也要詳細看!
-建立魚類種群-
要建立北極海域魚類種群需要綜合考慮,審慎而全面。
1.海底地形
主要是考慮魚類種群遷徙的通道問題。
2.氣候條件
1)溫度和鹽度;
2)冰川分布情況。
3.食物情況
主要考慮食物鏈底端的浮遊生物(動植物)。
4.種群資源狀況
氣候變暖後,哪些魚類將會更加靠近北極?
相信大家最最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氣候變暖後的北極種群資源有什麼變化。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張圖,「最容易北移的」為綠色,「有可能的」被標為黃色,「最不可能的」是紅色。所以,最可能北移的是6種:大西洋和巴倫支海的大西洋紅魚、北冰洋和鄰海的格陵蘭鯊魚和Arcticskate以及巴倫支海的polarcod、白令海的雪蟹和Berlingflounder。
紅魚的北極徵途
假設未來海洋氣候下紅魚(尖吻平鮋)分布區域的假設擴張。陰影區域和箭頭表示當前分布區域和遷移路線。純色區域和箭頭表示潛在的未來。
鱈魚的新北極布局
巴倫支海的鱈魚和白令海的狹鱈兩者的種群數量也會所變化!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更好管理魚類種群資源?
在有力科學方面,有助於減少捕撈努力和維持可持續的種群水平的監管框架以及執法能力的管理制度更有可能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作出充分反應。
新北極的3個趨勢
1.物種的北向和東向運動將取決於密度分布、溫度和食物狀況;
2.只有中上層物種才能進入深北極洋;
3.很可能在未來10-15年間,北極海域不會有捕魚活動。
end
精彩文章
點擊圖片瀏覽文章|太平洋的紅眼雪蟹,還有橫跨三大洋的綠眼雪蟹,誰才是北美洲大boss?
會「功夫」的皮皮蝦:讓這只比手臂還粗的「蝦蛄之王」帶我們走!
轉載聲明
本文由八鮮過海根據論文獨家綜合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