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河南省南陽府鎮平縣張樓村首富張肯堂家,被上百名蒙面盜賊洗劫一空,官兵趕到的時盜賊已經離開了聚集地,白忙一宿的官兵決定守株待兔,看看還有沒有返回聚集地的強盜。沒有想到,在天蒙蒙亮的時候,真的抓到了三個人,在兩個高個子身上搜出了大量女人衣服,在小個子身上搜出600文錢和一個菸袋鍋,這三個人一定是強盜無疑了。
在清朝,法律中有明確規定,對於強盜案件,限時3個月破案,如果沒有破案可以申請延期,一次延期大概是3-4個月,但是最多延期三次,如果延期後還沒有成功破案,直接撤銷官職。
所以強盜案,官府是全力查辦的,這直接關係到知縣大人的烏紗帽。當知縣大人聽說抓到了三個強盜,激動的馬上升堂審問。
古代升堂有個規定,先打犯人一頓板子,俗稱殺威棒。小矮個強盜沒打就大喊招供,這讓知縣看到了突破口,專門重點審訊小矮個。可是小矮個一會兒說自己姓王,一會兒說自己姓胡,這又讓知縣感覺他非常狡猾。所以讓人給他上大型,而且還讓人用搜到的那個菸袋鍋,燒紅了在小矮個身上燙,直到燙滿後背才算結束。
漏洞百出的供詞,奇怪的師爺
小矮個受刑後說他叫胡體安,今年19歲,鎮平縣人,這次百人洗劫張首富,就是他組織的,但是對於其他同犯他卻一個都說不上來,也說不出其他的信息。
第二天鎮平縣縣衙師爺給剛上任一個月的王知縣一個文書,上面將這次搶劫事件,人數從上百人寫成十人,搶劫錢財從全部洗劫寫成搶奪幾千文錢和一些衣物,更是把盜首寫成胡體安,並捉拿歸案。
師爺和王知縣說:「這是所有縣衙一貫的做法,因為律法規定,搶劫罪不論首從一律處斬,反正他們也參加了這次搶劫,就說他是盜首,然後把案情寫小,這樣就可以申請結案了,否則一個上百人的大案,如果沒法破案,您剛開始的仕途就要結束了。」
剛上任一個月的王知縣聽從了師爺的建議,將文書上報審查,結果上面幾級審核全部通過,最後判處胡體安斬首結案。
死刑犯刑場翻供,臨刑喊冤
萬萬沒想到,押送胡體安去法場的路上,他大呼冤枉,說自己根本就不是胡體安,他叫王樹文,他是被冤枉的。更神奇的是,拉囚車的馬匹受驚了,竟然神奇的拉著囚車跑進了城隍廟。這讓圍觀的百姓議論紛紛,認為這是神仙顯靈,這就是一個冤假錯案。
這個小個子到底是不是盜首,如果不是,那麼組織上百人洗劫首富的強盜頭子又在哪?案情將如何發展?文章上千字了,太長了,下篇繼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