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看魔術,當魔術師將魔術的效果呈現出來時,觀眾都會瞠目結舌。
小時候看魔術,就跟看魔法一樣,覺得魔術師可以憑空創造出很多東西。長大後看魔術,雖然知道背後有手法和道具的輔助,但是那種驚豔的場景,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魔術在中國古代稱為幻術,按照古人當時的認識,很貼切。根據考證,《太平廣記》收錄的唐傳奇,明代馮夢龍的《古今譚概》,都有關幻術方面的記載。
其中,《聊齋》裡面就有關於幻術的故事,名字叫做《偷桃》。
幻術
話說蒲松齡有一年春節,到府裡參加童生考試,正趕上盛大的賽會,許多藝人都到衙門前去表演。四個穿紅袍的官員坐在堂上看。
這時候,有個人挑著擔子,領著個披頭散髮的男孩兒上場來了。官員們問他有什麼拿手好戲,他回答說能讓作物反季生長。官員就讓他弄只桃子來。
只見他脫了外套,蓋在挑著的箱子上,埋怨說:「老爺太為難人了,現在還上凍呢,到哪兒去弄桃子?只有一個辦法,人間沒有桃子,得到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裡去偷。」
那個披頭散髮的男孩兒問:怎麼才能上天呢?那人說有辦法,打開箱子拿了一大盤繩子出來,把繩頭朝空中一扔,繩子就在空中立直了,像是被高空什麼東西勾住了一樣。
然後他命令兒子從繩子爬上去,說:「要是偷來桃子,老爺們會賞咱們一百兩,夠給你娶媳婦的。」
男孩順著繩子向上爬,一會兒就鑽進雲裡,看不見了。過了一會,空中掉下來只碗大的桃子。官員們傳看了一會,也分不清是真桃還是假桃。
突然,繩子掉落到地上。那人慘叫一聲說:「壞了,有人在天上割斷了繩子,我兒子怎麼辦?」隨後,又掉下來樣東西,捧起來一看,竟然是男孩的頭。
然後,其他的殘肢也紛紛落了下來。那人把屍體收攏起來,裝進了箱子。對官員們哭訴:「我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今天因為大人們要桃子而遭難。求老爺們開恩,賞我幾個錢把他埋了。」
官員們早嚇傻了,各自掏了一大筆錢給他。這人帶好了錢,拍了拍箱子說「還不趕緊出來謝賞」,只見那個男孩兒,居然又從箱子裡爬了出來。原來整個經過都是表演。
錯誤引導
《偷桃》是西方讀者最熟悉的聊齋故事,有人認為,這一篇是蒲松齡根據想像改寫的。
不過,蒲松齡的描寫,有獨特的個人體驗,筆下的魔術師言行,也非常符合行業特點,不是光靠想像就能寫出來。每句對話既能建立懸念,又把下一步行動解釋得清楚。
父子二人的對話也是設計好的臺詞,魔術師的情緒顯露無疑。那個披頭散髮的男孩,可能是為了遮住臉,方便用手法來表演。
魔術在中國屬於傳統江湖行當,屬於五花八門之一。表演裡的每句話、每個動作都要經過反覆排練,說話的引導比魔術技巧還重要,畢竟魔術師的手不一定快過觀眾的眼睛。
最常用的魔術技巧,就是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錯誤的地方去,讓他們忽視近在眼前的東西,這在魔術的行業術語叫做「錯誤引導」。
現代魔術理論認為,錯誤引導是一套固定規律,會使用到語言動作、聲光效果、道具等等不同手段。
錯誤引導的理想效果,是讓觀眾以為被引導下的感受和行動,都是自主的選擇。比如魔術師打開一副牌,讓你隨便抽一張,他會通過眼神、預言和牌的位置,引導你抽他想讓你抽的牌。人在選牌時,一般會選擇離自己最近的牌。
好的錯誤引導,不僅能控制觀眾注意什麼,甚至能讓觀眾在事後如何回憶。蒲松齡可能正是接受了這場引導,才在觀看之後寫出這篇故事,放大了精彩的效果。
行業秘密
在古代,人們覺得幻術就是真實的法術。今天的觀眾,知道魔術師依靠製造錯誤引導實現的。觀眾喜歡神秘刺激,又不甘心被操縱,和魔術師之間,就有種隱秘的對立心理,想要探尋魔術背後的究竟。
這些技術秘密,對魔術師來說是安身立命的東西。自古以來,莫屬行業就有嚴格的保守秘密的行規。民國時期各個江湖行當,魔術藝人的行規是最嚴厲。
走江湖的魔術師有兩類:一種叫變戲法的,就是正常的魔術表演;另一種叫賣戲法的,表演之後,觀眾可以購買道具、學習魔術技巧。賣戲法的範圍有嚴格規定,有些魔術賣戲法是不能表演的。
現代魔術師要遵守的八條行規,關於保密性的是:不能公開魔術秘密,不能無償傳授魔術,不能在同一個觀眾面前重複一個魔術。
越是如此,觀眾的好奇心就越強,為了收視率,有些媒體就邀請行家來揭秘魔術。有些秘密就是一句話說破,有些是對科學現象的運用,比如眨眼睛,觀眾眨眼睛的瞬間,就是魔術師最好的掩護。
魔術師的觀點值得尊重,他們為了研究一個新魔術,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甚至要冒生命危險,一旦揭秘,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
魔術師合法正當的表演,不遵守行業守則,隨便揭秘魔術,既侵害了同行的智慧財產權,也損害了觀眾的體驗。
心理操縱
不過,有些心理控制是十分危險的。
英國有個爭議很大的魔術師叫達倫·布朗,擅長表演操縱人心的魔術。他曾經催眠了普通市民,讓他們搶劫了一輛運鈔車。
最讓人們震撼的一次,是他在2016年策劃了一場真人秀節目,讓上千萬觀眾親眼目睹了一個普通人在三天之內變成殺人犯的魔術:
布朗在上千名報名者中挑選志願者,他通過讓人按簡單命令站起來再坐下的測試來選人,他的一個觀察原則是:那些容易緊張和恐懼的人是最好操縱的。
他最後選定了一個很和善的中年男子,但是並沒有通知他上節目,而是用跟蹤偷拍的方式,圍繞這個男人構築了一個騙局。
他讓人以商務合作的名義,請男人參加一場虛擬的上流社會慈善拍賣會,現場的一切都是演員和特效師製造出來的。他們先是請男人去廚房幫忙,男人照做了。
晚宴開始前,一個富翁心臟病突發,男人被叫去把屍體搬到後臺,主持人告訴他不能打電話報警,這場活動對這個男人的公司關係重大。
在轉移富翁屍體時,這個屍體是特效製作的,他還被要求踢屍體幾腳,這次他拒絕了。然後,男人又被要求整晚冒充這個富翁。最後那個富翁又活過來了,威脅著要告這些人。
於是在場的富人們和活動策劃者都慫恿男人把富翁從樓上推下去,這時候男人徹底不幹了。節目一共有四個志願者,另外三個都選了踢屍體和把富翁從樓頂推下去。
布朗說,這個魔術利用的是人對社會和權威的屈從心理。一群衣冠楚楚的名流都要求你做一件事,再加上一大群人在旁邊煽動,足以讓孤立的人不由自主地選擇順從和退讓,一步步地走向失控。
布朗向公眾傳達了一個重要警告:對群體和權威的意志,也要保持高度警惕,要學會向任何人說不,不然會釀成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