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鑑別、理性評論、切勿迷信
數千年前,全球各地的古文明都能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移動巨石,這一點並不神秘。
在沒有現代工具的幫助下搬運、切割,精準的堆砌,古代人是怎麼辦到的?當時一定有某種高度遠古文明。
眾攬全球各個角落,你都可以發現其實古代文明都有能力移動這樣超大重量的石塊。
儘管缺乏現代工具,但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古代人能夠移動高達1000噸的巖石,將它們從採石場運送到最終的目的地、寺廟、金字塔和其他紀念碑。
在「遠古密碼」(Ancient Code)的網站文章中,收集了來自全球各地不同考古遺址的一些圖像,這些圖像顯示了數千年前人類開採和移動巨型石塊的能力。而且,他們除了具備開採和運輸高達上千噸的石頭之外,他們也是非常有天賦的設計師和工程師。
有些石頭,就像埃及卡夫拉(Khafre)山谷寺廟中所發現的石頭一樣,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精確切割和石頭貼合技術,每塊石頭都能與下一塊石頭完美結合。
最令人驚奇的事實可能是,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不使用灰漿的情況下實現的。
而奇怪的是,如果我們將埃及的寺廟圖像與玻利維亞或秘魯的古蹟圖像進行比較,像位於秘魯與玻利維亞交界處的普瑪彭古(Puma-Punku)、印加石牆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甚至是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我們都可以注意到南美洲和非洲的石頭之間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相似之處。
從它們之中看起來,幾乎就好像這些文明在數千年前是使用相同的工法、相同的技術和相同的原理。
唯一剩下的問題是,他們使用的是什麼技術?它現在哪裡去了?為什麼我們沒有找到任何證據?
再一次思考一下,他們真的可以使用棍棒和石頭來完成所有的這一切嗎?或者,我們根本還無法弄清楚幾千年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古代文明是什麼?
埃及卡夫拉(Khafre)山谷寺廟,從人面獅身像到大金字塔的堤道底部,看看這巨大的石頭及其完美拋光的表面。
Image Credit: Shutterstock
這些令人著迷的工程技術使得無灰泥的牆面在寺廟建成後幾千年內得以保持原樣,而在幾千年前他們是如何實現這種精確度的?
Image Credit: Keith Payne
埃及卡夫拉(Khafre)山谷寺廟雕像座。
Image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寺廟內部的石頭看起來好像被建造者「彎曲」了。
Image Credit: Keith Payne
卡夫拉(Khafre)山谷寺廟的兩個合成圖像。
Image Credit: Shutterstock
秘魯馬丘比丘(MachuPicchu, Peru)的太陽廟(Templeof the Sun)圖像,
請注意這個結構令人難以置信的細部,一張紙無法塞進巖石之間。
秘魯庫斯科省(Cuzco,Peru)的印加羅卡宮(Palace of Inca Roca)石牆,
這是另一個極端精確的例子,巖石之間容不下一張紙,其中一些看起來好像是「融合」在一起。
秘魯太陽神殿(Coricancha)的精工技巧。
Image Credit: Shutterstock
秘魯太陽神殿(Coricancha)的圖像組合。
秘魯太陽神殿(Coricancha)另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完美貼合圖像。
在秘魯太陽神殿(Coricancha)的多角形砌體印加磚。
Image Credit: Shutterstock
秘魯太陽神殿(Coricancha)寺廟的石頭完美的像個拼圖。
古代文明是如何達到如此精確的?
Image Credit: Shutterstock
普瑪彭古(Puma-Punku)的這塊石頭的細部看起來就好像是用雷射工具製作的。
普瑪彭古(Puma-Punku)的石塊是古代工程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普瑪彭古(Puma-Punku)著名的H形石塊,它們的用途至今仍然是個謎。
普瑪彭古(Puma-Punku)另一個完美雕刻的石塊。
普瑪彭古(Puma-Punku)另一個景點的石頭也仍是個謎。
普瑪彭古(Puma-Punku)的H形巨大石塊。這些是有磁性的。
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的石塊似乎粘在了一起,它們非常像一塊拼圖。
Image by: Barry Everett
遠古的完美工藝。Image by: Barry Everett
在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的石塊,它們似乎是融在一起的。
Image by: Barry Everett
遠古文明是如何完成這種巨大石塊的精確切割?
Image by: Barry Everett
精確的石頭拼圖,石塊之間容不下一張紙。
Image by Barry Everett
如果不使用現代技術,遠古文明是如何實現這種完美?
Image by Barry Everett
一些石頭具有神秘的「疙瘩」
Image by: Eduardo Pi Peret Photography
這些是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最大的石塊。
Image by: Barry Everett
這些石塊又是如何雕砌的?
Image by: marlandc.com
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的石塊密合無懈可擊。
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巨大石塊的特寫鏡頭。
Image credit: Pinterest
不擔心傾倒或崩塌。
Image Credit: Woanderssein.com
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另一個驚人的石塊圖像。
Image by: Barry Everett
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巨大石塊的堆疊。
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巨大石塊之間完美無缺的密合。
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的精確度令人難以置信,穩固密合。
秘魯庫斯科古城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的巨大石牆。
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石牆構築中的採石、運輸和安置對研究人員來說仍然是一個深奧的謎團。
這個古城面積非常的大
本文中描述雷同的完美示例。
Image by Richard Cassaro.
另一個示例。
Image by Richard Cassaro
注意石頭之間的相似性。
Image by Richard Cassaro
旋轉秘魯馬丘比丘的圖像,我們看到庫斯科(Cuzco)人所說的「印加人的臉」,也許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特定的原因而建造,雕刻並放置在目前的位置。
在這張圖片中,您可以看到門農巨像(Colossiof Memnon)之一的側板,這是來自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神廟的最後一個結構,被稱為Kom el-Hetan,圖像是在1900年左右拍攝的。
一張埃及拉美西姆祭廟的舊圖像,專家們計算出拉美西姆祭廟的重量約為1,000噸。
貝魯特巴勒貝克1200噸石塊的圖像(紅圈顯示人的比例)。
巴勒貝克的石塊非常龐大。
在埃及薩卡拉塞拉比尤姆(Serapeum, Saqqara)的巨大石棺圖像。
在埃及薩卡拉塞拉比尤姆(Serapeum, Saqqara)的石棺。
在薩卡拉塞拉比尤姆(Serapeum, Saqqara)地下光滑如玻璃石盒精確切割重達100噸。
石棺不僅質量大,而且還完美拋光。
埃及奧西裡斯神廟(TheOsirion Temple)。
Image Credit: Shutterstock
1880年,孟菲斯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國王谷,阿蒙霍特普二世墳墓的內部(Amenhotep II 埃及第18王朝的第七位法老)
埃及博物館裡的玄武巖石盆,打磨的非常光滑
約旦,巴勒貝克的巨石遺址
土耳其安納託利亞巨石遺址,上面還刻有文字
古代是怎麼在這麼硬的石頭上鑽孔的
充分利用每一個石頭,儘管它們都是無規則形狀,依然嚴密排列在一起,把工程與幾何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紅色框裡那一點錯位嚴密結合,更能展示出古人的嚴謹智慧
這兩張圖看的清晰
巴勒貝克寺廟廢墟(1882),穿白衣的男子
挪威Volda石頭上的梅花孔
古代秘魯和埃及的採石場,看石頭上的痕跡,就像是用一種工具鏟下去的
世界各地巨石文明採用同樣的方式來固定巨石
以上還只是陸地上發現的巨石文明,這些巨石擺放在一起就像一個個藝術品一樣,他們的審美觀遠遠超過現代工業,更不用談技術了。
大家覺得古人是這樣加工石頭的嗎?現代科學界是這麼認為的。
還有無數的海底文明沒有發現
我們需要跟古人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現代鋼筋水泥建築沒有一個能跟這些巨石文明相提並論。
臺灣UFO‧外星人與超常現象檔案
如果您覺得有收穫,您的支持是我們進步最大的原動力~
合作微信ID:72941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