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一年,突如其來的衛生事件導致全球經濟危機。在這個時候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卻在第一時間把控住了局面,這也引得很多長年在海外投資的人開始重新考量中國市場。
香港的首富李嘉誠和臺灣的首富郭臺銘,在國外面臨投資重創後,紛紛轉戰回國。
李嘉誠開發新市場 未曾料到落入新困境
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領頭人,李嘉誠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一度有著的香港首富的名頭。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這個「首富」似乎不再像之前那些年「爆紅」,多少有些原因是由於李嘉誠後期把戰鬥力提升到了國外。
李嘉誠在大陸市場上套現了大約近1600億的人民幣,由於在中國內地的市場發展前景很好,李嘉誠隨後選擇進軍了英國的市場,在英國投資了4000億港幣。
本來是打算去英國大賺一筆,結果在英國投資的這幾年李嘉誠的投資卻連受打擊,開始時遇到了英國的脫歐,後來又遭遇重大的衛生事件,造成了英國發展的極大困境,也使李嘉誠手下的投資市場每況愈下。
李嘉誠目前在英國的市場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多,其中包括鐵路、零售、機場、電訊、水務、電力等。
最近,他手下的長江和記、長江實業、長江基建另外加上電能實業等集團,總計市值虧損失了2000多億,李嘉誠的個人身家也隨著疫情的發生貶值上千億元。
避免更大落損 重回中國市場
由於身處英國市場的李嘉誠經濟情況在一波三折之後又有千丈之跌,他也很快察覺到了自己的處境,為了避免自己經濟陷入更大的困頓,毅然決定重新回到國內進行事業布局,對於當前的世界經濟狀況,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李嘉誠將自己在英國的財產變賣,並在發布會上亮相,選擇投資了上海的房產,在今年的1月15日,李嘉誠準備收購上海著名的房地產項目「高·尚領域」。
「高·尚領域」是上海一個區域內的綜合體項目,包含了房地產、公寓、寫字樓等多種項目,前景很好。
另外,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將跟吉林電力公司合作投資25億元,這個公司是吉林通化市興建綜合智慧能源項目。
將注意力轉回中國市場的李嘉誠,開始慢慢地著手自己的資產在中國的布局,在短時間內就開始有資金上漲之勢,可見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之大。
郭臺銘聚焦中印勞動力 遭遇損失
眾所周知的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十分忙碌,曾也因此在其流水線上的許多工人因為不停工作而造成過度疲勞。
富士康是創立於1972年,是一個比較大型的人力公司,總裁是郭臺銘,他的富士康的名聲一直以來遍布海內外,比較著名的就是富士康承攬了蘋果公司的組裝業務,也因此名聲大噪。
郭臺銘之前一直立足於古中國的市場,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勞動力的市場特別大,而且勞動力比較廉價。
2017年,郭臺銘看中了美國的市場,並且花費600億巨資在美國建立了自己的顯示屏工廠等。
這也是因為由於美國的強力攬資,美國承諾給富士康大約幾十億美元的支持。郭臺銘在國內少有投資捐贈企業的動作,卻因為此次美國的大力支持,給美國大學捐款投資一個億。
隨後郭臺銘準備將戰略轉移到印度,但轉戰後發現了存在不少的問題,印度的勞動力雖然比中國的勞動力還要便宜。
但印度的工人工作狀態卻遠遠不能與中國工人的相比,印度的工人需要雙休,而且沒有加班制度,工作時間都是固定的,工作的熱情和賺錢的動機也微乎其微,所以導致效率很低。
在印度奮鬥了三年的郭臺銘,見自己的事業久久沒有起色,損失了幾百億的投資款,郭臺銘明白了自己選錯了道路,自己這幾年在海外的投資並不順利,再加上眼前的疫情突襲,郭臺銘決定回到國內市場。
中國發家外國投資爭議不斷
今年郭臺銘想要在山東青島建設一個半導體工廠,但是這種投資項目在之前就提出了很多的預測方案,只不過是需要在2021年才正式開始投資生產。一直以來,郭臺銘並沒有對外公布相關項目的投資具體事項。
可是,大家能夠看到的是,郭臺銘是在內地發家致富以後,將自己的資產轉移到國外去投資,運作多年後由於各種市場的打擊,造成虧損甚至沒有任何得利的情況下,才想起回到中國繼續投資。
兩位中國的首富在當今經濟情況下,選擇了回到中國發展,是很明智的選擇,同時,也有不少爭議隨之而來。不過,商人本質是得利,他們的眼光是值得被許可的。
對於他們而言,中國市場始終是他們發展個人身家的地方,也許並沒有摻雜著太多的愛國情懷,始終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有國家發展的好,自己的利益才能達到最好的保障。
當然,也沒有必要拿道德綁架商人,曾有人問過任正非支不支持自己的員工用蘋果手機,他說支持,為什麼不支持,如若能使得蘋果公司的盈利增加,那麼全球良好的經濟狀況也會隨之應運而生,也必然會促進我們的華為。
很多人,聽聞這兩位富商回國的第一反應,是覺得在外受損,回來撈錢。但無論他們如何選擇發展自己的路,中國的經濟水平也會因此提升,總想著他們曾經的「背離」,為什麼不想想在危機時刻,才能感受到中國這個大家庭裡面的溫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商人無國界,大多以利益為重,李嘉誠和郭臺銘能夠再次回到中國市場也是因為對中國抱有著極大信心,相信隨著世界的經濟發展形勢,回到中國開發項目的富豪們也會越來越多。
當然,聰明的企業家,會選擇中國的市場當做自己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