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學複習:常見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2021-01-09 中考網

  俗名 學名 化學式

 

  金剛石、石墨 C

 

  酒精 乙醇 C2H5OH

 

  熟石灰、消石灰 氫氧化鈣 Ca(OH)2

 

  生石灰 氧化鈣 CaO

 

  醋酸(熔點16.6℃,固態稱為冰醋酸) 乙酸 CH3COOH

 

  木酒精、木醇 甲醇 CH3OH

 

  乾冰 固態CO2 CO2

 

  銅綠、孔雀石 鹼式碳酸銅 Cu2(OH)2CO3

 

  膽礬、藍礬 硫酸銅晶體 CuSO4?5H2O

 

  氫硫酸 H2S

 

  亞硫酸 H2SO3

 

  鹽鏹水(工業名稱) 氫氯酸、鹽酸 HCl

 

  水銀 汞 Hg

 

  純鹼、蘇打、面鹼 碳酸鈉 Na2CO3

 

  純鹼晶體 碳酸鈉晶體 Na2CO3?10H2O

 

  酸式碳酸鈉、小蘇打 碳酸氫鈉 NaHCO3

 

  苛性鈉、火鹼、燒鹼 氫氧化鈉 NaOH

 

  毒鹽、硝鹽(工業名稱) 亞硝酸鈉 NaNO2

 

  氨水 一水合氨 NH3?H2O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初中化學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初中化學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石墨:C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9)苛性鈉、火鹼、燒鹼:NaOH (10
  • 中考化學備考:物質俗名及對應化學式和化學名
    生已經進入緊張的複習階段,為了幫助考生很好的對 學科進行複習備考,下面總結了化學必考知識點。 物質俗名及其對應的化學式和化學名: ⑴金剛石、石墨:C 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 (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 2 (5)鹽酸、氫氯酸:HCl (6)亞硫酸:H 2 SO 3 (7)氫硫酸
  • 中考化學物質的俗稱與成分複習知識
    中考化學《物質的俗稱與成分》複習知識梳理   12、物質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學式:   氫氯酸(俗名為鹽酸)HCl氯酸HClO3氫硫酸H2S硫酸H2SO4硝酸HNO3磷酸H3PO4   氧化鈣CaO(生石灰)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Ca(OH)2水溶液俗名石灰水
  • 2018中考化學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初三化學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1、單質:H2氫氣 O2氧氣 N2氮氣 C碳 P磷 S硫 Fe鐵 Cu銅 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 CO2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 Fe2O3氧化鐵 Fe3O4四氧化三鐵 CaO
  • 2020年中考化學考點之常見俗稱、成分和化學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考點之常見俗稱、成分和化學式,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熟記常見俗稱、成分和化學式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鹽——NaCl   火鹼、燒鹼、苛性鈉——NaOH   純鹼、蘇打——Na2CO3   小蘇打——NaHCO3
  • 九年級化學複習提綱: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及俗稱
    內容預覽:     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單質     氫氣H2氦氣He氧氣O2氮氣N2碳(石墨、金剛石)C     氖氣Ne鈉Na矽Si鋁Al鎂Mg     硫S氯氣Cl2鉀K氬氣Ar紅磷、白磷P
  • 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微觀宏觀意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微觀宏觀意義,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學式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意義為例   2、符號中數字的含義   (1)化學計量數+元素符號
  • 【停課不停學】中考化學網絡教研活動(五十四)【中考專題複習】第三部分物質的變化 第二節 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方程式​
    ▶【停課不停學】中考化學網絡教研活動(五十三)【中考專題複習】第三部分物質的變化 第一節  物質的變化、性質及反應類型▶【停課不停學】中考化學網絡教研活動(五十二)【中考專題複習】第二部分物質構成的奧秘 第三節  化合價和化學式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化學式的意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化學式的意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學式的意義   1) 宏觀意義   a)表示一種物質   b)表示一種物質的元素組成   2) 微觀意義   a)表示一個分子   b)表示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3) 如果化學式前面有數字,則只能表示幾個分子(只有微觀意義)
  • 2019初三化學化學式常見物質
    初三化學化學式常見物質 1、單質:H2氫氣 O2氧氣 N2氮氣 C碳 P磷 S硫 Fe鐵 Cu銅 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H2O水 CO2二氧化碳 CO一氧化碳 SO2二氧化硫 SO3三氧化硫 P2O5五氧化二磷 Fe2O3氧化鐵 Fe3O4四氧化三鐵 CaO氧化鈣
  • 2019中考初三化學複習技巧總結
    2、記憶化學式、化學方程式要用化學的方法。我們的同學有些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了,最少的也是從 開始學英語,他們從小就學習拼寫英語單詞的習慣。而當接觸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時,有些同學就會情不自禁地用記英語單詞的方法來記憶,這就造成了記憶的困難了。化學式、化學方程式要用化學的方法來記憶,也就用名稱來記憶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
  • 2014中考化學:考前一個月 化學該如何高效複習
    中考在即,我們的考生要想在最後一個月的複習中突破自己,就需要一套高效的、有針對性的複習方案:首先,初中化學並不難學,規律性也很強,要想提高化學成績,就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其次,要準確記憶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基本概念,還有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質。最後,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善於總結歸納題型及解題思路。
  • 初中化學中物質的俗名、顏色、溶解性總結
    物質俗名及其對應的化學式和化學名   ⑴金剛石、石墨:C   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   (4)乾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   (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
  • 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的表示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物質的組成的表示》,僅供參考!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根據化學式的計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根據化學式的計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某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將化學式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加之和,即是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2)計算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之比   在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就是表示該元素原子的個數,因此這些數字的比值就是化合物中的原子個數之比,如:Fe2O3   中,鐵原子與氧原子個數比就是2
  • 2021年中考化學複習知識點:化學物質的除雜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複習知識點:化學物質的除雜,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除雜原則:   (1)不增:不引入新的雜質。(2)不減:提純或分離的物質不能轉變成其他物質,不減少被提純的物質。(3)易分:雜質易分離。(4)復原:被保留的物質應能恢復原狀。
  • 中考化學考點:《化學式和化合價》知識複習整理,後附習題及答案
    ——荀子今天分享的是初中化學《化學式和化合價》考點有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在中考複習中有所幫助!學習目標:化學式的意義;化合價;數字的意義。2:化合價的應用(含化合價的計算和化學式的書寫)。3:化學式書寫的鞏固練習。
  • 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的命名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知識點之化學式的命名,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學式的命名   1、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從右至左讀作「某化某」,例如,MgCl2讀作氯化鎂。   2、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讀出原子個數,例如,Fe3O4讀作四氧化三鐵。
  • 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化學式和化合價的關係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點、中考常考知識點、各科複習方法、考試答題技巧等內容,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中考化學知識點:化學式和化合價的關係》,僅供參考!
  • 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規則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規則,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學式的書寫規則   1) 單質   a)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稀有氣體、金屬、固態非金屬):元素符號例:He、Ne、Ar、Fe、Mg、C、S、P等   b)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氣態非金屬、液態非金屬):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數字通常是「2」)例:H2、O2、O3、Br2等   2) 化合物(總原則:正前負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