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如果購買的房子是高層的的話,大都會涉及到二次供水的問題,這也是為了保證我們住在較高樓層的業主,能夠使用到正常水壓的一個保證,有些朋友會問在二次供水的過程中產生的電費應該有誰來進行承擔,水務公司還是物業或者是業主均攤,還有一些朋友說自己家住的樓層低,都沒有用到二次供水等情況,是不是就不用再分攤電費等等情況,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二次供水費用的問題,也希望能給有需要的朋友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通常現在很多小區關於二次供水的做法是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如果說二次供水產生的電費讓開發商來承擔,這也是不現實的,因為開發商已經把房子交付給我們使用,總不能說是包娶媳婦還包生孩子吧,也有的朋友會說,水壓達不到標準這是水務公司的事,二次供水產生的費用就應該有水務公司來承擔,這一種說法理論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還要看看開發商和水務公司籤訂的具體供水協議,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協議會註明:二次供水的費用由小區自行承擔,對於處於壟斷行業的水務公司來說,他們也要盈利。
平常我們如果居住的單元樓需要二次供水,大都有下面幾種情況,一是從一樓到頂樓全部進行二次供水,二是三樓以上使用二次供水,三是六樓以上二次供水,之所以需要進行二次供水,有下面的幾種原因:
第一,小區的市政水壓達不到需求標準。
第二,小區的樓房標高或者是單體樓棟過高。
第三,開發商投入二次供水的造價預算。
比如在一些小區就沒有直供水的情況出現,全部使用的是二次供水,因為這些小區除了對應的市政供水壓力偏低以外,開發商也為了節省一些建造成本,從而統一設置成二次供水,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只要是開發商再房屋進行銷售時,明確告知購房者小區的供水方式,也不能算是違規。

第一,如果我們所在的小區並沒有提及在電費上如何分攤,而是按用水量的多少來分攤二次供水中產生的電費是最為合理的,這也符合公平性的原則,比如一些小區是按照一噸水5毛錢的標準來收取電費。
第二,有些小區的物業公司為了徵收方便,會將每月二次供水的電費劃分到公共消耗部分,然後再由二次供水的用戶按照面積來進行平均分攤,也有些物業公司是按照每戶的用水量來進行分攤,比如說,水務公司每兩個月來抄一次表,然後將數據單複印給物業一份,物業就會根據數據單上的數據,將用電總量÷用水總量,然後得出的是水單價電量以及電費,然後再分攤給每一家二次供水的用戶,這一種方法也比較公平,也有一些朋友會明顯感覺到,再小區剛剛交付的頭半年,因為整棟樓居住的人家並不多,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二次供水用電的單價就會高,大概能滑倒6元/噸,但等過七八個月以後,居民入住率上來了,供水用電的單價也會隨之降下來,一般都會保持在0.5元/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