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Euler進化記:一顆探索宇宙的生態之星

2020-10-29 腦極體

我經常會回憶《流浪地球》裡的那個意象:一個飛向未知時空的星球,在宇宙中顯得那麼孤單而堅決。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所有人類都團結在一起探索宇宙,那可能也並不孤獨。甚至整個星球會在彼此勇氣的支撐下,感到前所未有的溫暖。

關於openEuler,此前我們已經記錄和探討過它的開源時刻與生態社區建設。如果說openEuler開源是一顆星球的誕生,而社區和生態建設讓這顆星球擁有了蘊育生命的環境,那麼持續進化的openEuler,就在新的升級中開啟了衝向宇宙的探索。

在今年3月發布 20.03 LTS 版本後,openEuler 社區在 9 月 30 日再次發布 openEuler 20.09 創新版。這個版本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對一系列主流能力的優化、社區生態的持續繁榮,更能發現「1+8」的全新特性。

作為面向伺服器的作業系統,openEuler已經涵蓋了基礎加速庫、虛擬化、內核、驅動、編譯器、OS 工具、OpenJDK 等組件,具有高度生態可用性。而面向未來,openEuler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可用,而是要面向未來企業場景,打造全場景協同、雲端一體化、滿足業務創新需求的One OS,為多樣性架構釋放算力。

那麼或許可以說,從openEuler 20.09版本的1+8新特性中,我們看到了更多聚合生態,面向未來的突破點。這「1+8」新特性,就像一系列新裝備、新能源,給openEuler這艘宇宙飛船帶來了全新的探索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飛船我更願意將openEuler稱為一顆飛翔的星球。因為它內部自帶生態,以技術價值、產業價值、社會責任,聚合了願意一同探索未知的開發者與夥伴。

無論如何,openEuler 20.09確實實現了概念的拓維,向「beyond OS」和最具活力的開源社區邁出了新的一步。

讓我們進入探索宇宙的概念比擬中,看看「1+8」新特性到底給openEuler 20.09帶來了什麼?這些新特性又能給開發者帶來哪些產業價值?

openEuler這顆星球,正在超越已知,從開源作業系統出發,飛向智能時代的更遠處。

星球的保護層:StratoVirt新一代虛擬化技術

雲計算與智能化產業發展到如今,雲原生概念已經是家喻戶曉。而被廣泛討論的雲原生價值,其基礎是建立在作業系統的新一代虛擬化技術上。

如果想要更好探索雲原生的可能性,那麼對虛擬化技術的保駕護航不可或缺。openEuler 20.09版本加入了StratoVirt下一代虛擬化技術,能夠為開發者帶來安全、輕量、高性能、組件靈活拆分、雲邊端全場景打通等一系列通用虛擬化優勢。

Strato 是指大氣層中的平流層。我們知道,大氣層是地球的保護層,而平流層又是大氣層中最穩定的一層。StratoVirt 希望像平流層一樣,保護openEuler 的底層基礎設施,為平臺業務穩定運行提供虛擬化保障。與此前的虛擬化技術相比,StratoVirt降低了代碼量級,減少了安全漏洞,實現了更符合開發趨勢的虛擬化。

StratoVirt 功能主要支持輕量虛擬機和標準虛擬機兩種模式:輕量虛擬機模式下,單虛機內存底噪能夠小於 4MB,啟動時間小於 50ms,且支持毫秒級時延的設備極速伸縮能力;標準虛擬機模式下可支持完整的機器模型,啟動標準內核,可以取代 Qemu 的作用,同時在代碼規模和安全性上卻有較大提升。

降低虛擬化技術的難度、工作量與風險,實現更高效完整的容器化,StratoVirt就像輕薄的平流層,肉眼難見卻對整個星球的生態延續至關重要。

探索星空的引擎:iSula打開容器之變

隨著敏捷開發、雲原生等概念的興起,容器的價值不斷被開發者重視。目前,容器的價值已經不僅僅在於加速開發過程,滿足跨越性開發的業務需要,同時也成為了很多開發形態下不可或缺的支柱型技術。無論是本地化開發還是雲端場景,容器都已經成為提升開發效率、拓展業務能力的關鍵抓手。

可以說,在軟體開發駛向未來的進程中,容器已經成為了探索之路上的關鍵引擎。而openEuler 20.09版本全面升級了容器技術項目iSula,尤其是其中的通用容器引擎 iSulad。

openEuler中的iSulad是一種全新的容器解決方案,提供統一架構設計來滿足 CT 和 IT 領域的不同需求,具有輕、靈、巧、快的特點,不受硬體規格和架構的限制,開銷更小,可應用領域更為廣泛。

在openEuler 20.09 中,iSulad的性能得到了全面優化,並發啟動和容器生命周期操作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新增了容器鏡像構建工具 iSula-build,提供了靜態構建、IMA 構建等能力,給開發者帶來了安全、快速的容器鏡像構建能力。

目前來看,iSula-build 與 iSulad、iSula-transform 等一系列組件一起,構成了 iSula 全棧解決方案,這讓openEuler的容器能力進入了全新階段,成為基於openEuler探索敏捷開發、數據實時化、業務智能化等未來場景的核心引擎。

穿越宇宙,安全第一

如今,計算的安全性問題越來越被企業重視,而為了保護敏感數據的安全性,一般硬體場景中會設置一個安全隔離區來保護這些重要數據,這被稱為硬體的Enclave技術。通過隔離出Enclave環境,來實現數據的更高安全等級。

最新發布的openEuler 20.09搭載了全新的secGear框架,以此讓機密計算得到更好的應用開發。開發者基於 secGear 框架,可以實現應用開發簡化編寫安全應用的複雜度,提升開發效率。

這種安全技術在企業業務多元化、智能化的趨勢中具有明顯的產業價值。比如在聯邦學習等AI技術的興起下,多方計算成為了很多企業的新需求。在多方運算的環境中,企業既需要打通多方的數據聯繫進行合作運算,又不希望數據被其他企業獲知。這時secGear框架就可以發揮其獨特的價值,三家公司可以通過Enclave 技術,將數據通過加密的通道傳輸給對方的 Enclave,而secGear則可以幫助開發者開發基於 Enclave 技術的多方計算安全應用。

安全技術上面向智能化場景的升級,也構成了openEuler 20.09的一大特點。除此之外,新版本的「1+8」特性還有廣泛值得探索的內容,比如BiSheng JDK 為 Java 應用帶來更強的性能,IMA 完整性度量架構為安全應用開發帶來倍級提升。全新特性加持下,openEuler 20.09築造了飛向未來的能力。

前沿與生態,正在成為openEuler的兩大特徵。

openEuler 20.09:社區化協同的軟體開發裡程碑

一款作業系統由新生走向成熟,一般認為需要分三步來走:第一步,要成為一款功能完善,具有應用性,可滿足主流需求的作業系統;第二步是要建立生態雛形,完成產業與商業上的閉環,搭建高活躍度的開發社區;第三步,要面向未來釋放新的產業價值,不僅是可被選擇,更應讓開發者有更充分的理由加入生態,探索未來。

在openEuler 20.09創新版中,我們看到的是openEuler已經快速來到了第三階段,是生態和產業價值上的又一次跨越。在Linux社區貢獻中,華為在最新發布的Linux Kernel 5.8版本中排名位居全球第二。在軟體開發領域,Linux可以說是產業公認的基石。而隨著軟體行業不斷前進,對Linux的貢獻已經越發複雜和艱難。在目前階段對Linux保持高貢獻,並且排名不斷上升,既展示了華為的技術能力與研發投入,同時也展現出華為持續推進全球軟體產業前進的決心與意志力。華為對Linux社區進行了戰略性、持續性的投入,也為openEuler的技術探索與產業跨越提供了原生動力。

在「1+8」新特性帶來全新技術拓維、產業價值升級的同時,openEuler新版本也在生態領域展現出了更強的聚合力。openEuler 20.09體現了社區大協同所帶來的優勢,眾多夥伴的資源和研發經驗共享,給全新版本帶來了更多不同。

具體來看,新版本的 openEuler是由社區中的多個公司、團隊、獨立開發者協同開發的成果。中科院軟體所貢獻了 RISC-V 新指令集架構支持,麒麟軟體為社區貢獻了桌面 UKUI 系統等——這在 openEuler 社區的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也是中國開源歷史上的一次標誌性事件。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openEuler 20.0版本,已經將openEuler從華為技術能力的展現,升級到了社區內協同與生態創新的產物,是首個由openEuler生態內部主導升級的版本,是不同企業、組織與個人開發者協作打造的版本。這樣的社區化協同大規模開發,在中國軟體開發歷史上當屬首次。

據統計,截至10月,openEuler社區中除華為以外的貢獻率已經接近70%。自openEuler正式開源以來,已經有超過2000多名開發者參與了社區貢獻,麒麟軟體、統信軟體、中科院軟體所、普華軟體、湖南信安、萬裡開源也加入社區並發布了商業發行版,同時更有超過60家國內領先企業參與社區建設。目前,openEuler軟體包數量已超過3000,repo數量已經超過6000,這標誌著openEuler跨越了行業慣例中,從基礎構建到自我演進的分水嶺,其發布版本和社區初步建立了完整的OS體系,成為了能夠良性生態發展的軟體平臺系統。目前,openEuler社區中成立了71個SIG興趣組,覆蓋了從虛擬化、雲原生到桌面端等多個領域。

快速完成版本更新、社區生態建設的openEuler,就像一顆高速進化的星球。雖然窗外是宇宙中的黑暗與未知,但星球內是欣欣向榮的生態,緊密的擁抱,以及對未來的溫暖堅信。

探索和創造永遠是孤獨的,但探索和創造又永遠都有同路人,openEuler正在成為一顆飛向未來的生態之星。

相關焦點

  • 星曆元年開啟《天衍錄》探索宇宙之奧秘
    前往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自由探索,是星域題材遊戲的最大魅力。在無邊無際的星河中玩家能去往遙遠的星球,探索外星文明;能駕駛呼嘯的星艦,參與太空激戰;還能挖掘時間的奧秘,感知遠古文明!
  • 木星被稱為地獄之星, 是進化失敗的惡果? 科學家: 地球恐怕是宇宙的唯一
    宇宙中是不是只有一個地球?至今這仍是一個未解之謎。自地球誕生以來,已有45億年歷史。
  • 宇宙記 | 一顆叫費納奇鏡的小星球
    《斬落惡魔之首》 |  費納奇鏡切面(最早的費納奇鏡的主題都比較獵奇)
  • 學術之星喊你報復旦 | 鄧雨君的「二維世界奇遇記」
    學術之星喊你報復旦 | 鄧雨君的「二維世界奇遇記」 2020-07-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是宇宙的「過濾器」——宇宙生物進化的門檻
    在人類誕生的幾百萬年裡,人類文明獲得了飛速發展,僅僅是最近的100年,人類就創造了驚人的科技,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比任何時候都大膽,50年前我們人類就登上了月球,以及建造巨大的軌道空間站,30年前,人類的探測器到達了,太陽系最遠的行星,15年前,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並且將在20年內送人類進入火星
  • 什麼是宇宙的「過濾器」——宇宙生物進化的門檻
    在人類誕生的幾百萬年裡,人類文明獲得了飛速發展,僅僅是最近的100年,人類就創造了驚人的科技,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比任何時候都大膽,50年前我們人類就登上了月球,以及建造巨大的軌道空間站,30年前,人類的探測器到達了,太陽系最遠的行星,15年前,人類的探測器登陸火星,並且將在20年內送人類進入火星,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越來越快,發現地外生命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
  • 《細思極恐》連載 第六章 宇宙之閥
    經過億萬年的進化,一種生命體終於依靠自身的智慧,第一次有能力離開母星,踏足另一顆星球。雖然地月之間38萬公裡的距離在宇宙標尺上幾乎找不到刻度,但卻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漫長最偉大的一段旅程。以當前的科技水平,人類登陸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其他太陽系行星是可以實現的。但夢想估計也僅止於此了,限制人類星際旅行的不只是火箭飛船的技術,而是宇宙本身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那就是光速。
  • 宇宙八大詭異星球!幽靈星,殭屍星,死亡星球?竟然還有鑽石星球
    在我們浩渺宇宙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並且也有著數不清的星球,在這些星球之中有著很多古怪的星球在宇宙中漂浮著。接下來菸斗就帶大家一起探索這宇宙中最可怕的【八大詭異星球】吧!首先這個星球的的位置在一個外表極像邪惡的索倫之眼系統中,並且北落師門b的運行軌道也是十分的特別,就像一個幽靈一樣在宇宙中的塵埃中遊蕩。2、【液體星】在宇宙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星球,這個星球的外表有著流動似的液體,並且內部還有著一種巨大的物質數量,這就是巨蟹座55ê。
  • 閃耀長空的「民盟之星」又多了一顆!「蘇步青星」命名儀式昨日舉行
    閃耀長空的「民盟之星」又多了一顆!>仰望夜空,群星閃耀,其中有不少「民盟之星」:談家楨星、谷超豪星、錢偉長星……昨天下午,以我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老校長、民盟老領導蘇步青命名的小行星「蘇步青星
  • 資訊 | 太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偉仁星」
    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見證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吳偉仁星」。「吳偉仁星」的命名不僅是吳偉仁院士個人的殊榮,也是中國探月團隊的光榮,更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月球探測成就的認可、對中國航天發展的高度評價。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在晴朗的夜晚,當我們仰望星空時可以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這顆星位於大犬星座,是我們在夜裡可以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恆星,叫做天狼星,直徑則大約是太陽的10倍大。獵戶座最大的恆星參宿四半徑更是達到了太陽的1000倍。著名的石榴星,仙王座μ星,據觀測其直徑約是太陽的1200-1600倍。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科學家通過進化論認知到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也認知到了人類的起源。那麼地球生命的起源很複雜嗎?其實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一點都不複雜,在40億年前,地球生態系統形成之後,有機物在海洋的溫泉位置開始演化形成了早期的簡單生命。這些簡單的早期生命在適宜的環境之下,不斷進化演化,生命種類越來越多,基因序列也越來越複雜。
  • 只是發現了一顆星,憑什麼得了諾貝爾獎?
    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唯一,是人類從仰望星空開始就在不斷追問的問題,在太陽系之外的宇宙中,是否還有其他行星存在,也是一些歷史偉人們經常思考的問題。早在16世紀,布魯諾在《論無限的宇宙和世界》中就提出了他對於系外行星的預言。他認為天空中的恆星,應該都像我們的太陽一樣,它們的周圍也會環繞著行星,而這些行星也可以孕育自己的生命。
  • 星辰大海浩瀚宇宙,多了一顆「深圳星」!
    昨晚,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多了一顆「深圳造」衛星 7月9日20時11分04秒,亞太6D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將於今年9月開始提供對外服務。這是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在完成後續星箭合體及相關測試後,7月9日晚,亞太6D衛星搭乘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經過約25分鐘飛行後,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星箭分離正常、太陽帆板一次展開正常。未來數天內,衛星還將完成數次變軌,並進行太陽帆板二次展開、天線展開,在完成整星在軌測試後,最終定點於134°E的服務軌位。
  • 太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偉仁星」
    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天狼星,被稱為洪水之星,比太陽大五倍
    在冬季的夜空中,很容易找到一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天狼星。天狼星,在大犬座,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它的亮度幾乎是天空中第二亮星大角星的兩倍。我們看到天狼星如此明亮,也是因為它離我們非常近,只有大約8.6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這樣的距離可以說是「非常近」。天狼星如此明亮,不僅是因為它自身的亮度,更是因為它離太陽如此近,「借」了太陽的光。
  • 《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射電望遠鏡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天眼之父2017年8月22日,首次發現一顆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新脈衝星,25日再次發現一顆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的新脈衝星。2017年8月18日,接收到一個來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宇宙信號。號稱「宇宙之王」的霍金曾對此發出警告:「千萬不要做任何回答!」截止2018年9月12日,「天眼」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
  • 深層分析宇宙常數對生命形成進化的影響,外星人或許根本就「不是人」!
    今天存在的每一個物種都是根據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進化而來的。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被生物探索或者居住過。決定地球上生命多樣性的過程中,有許多不同的因素都在起作用。這包括溫度、水資源、地形、自然資源和日照充足都是地球生物圈的不同因素。所有這些因素都在每一種生命形態的進化中刻畫了生命的特徵。所以每種環境下的生命都以無數種形式發生進化。這就造成了地球上所有生命彼此之間的多樣性。
  • 「胖五」問天,宇宙最強音《脈衝星》給了「回復」,你聽過嗎?
    宇宙一直是我們探索的夢想,在「夢想之箭」打贏翻身仗之後,又出現了一首來自宇宙深處C位出道的黑科技歌曲,直指蒼穹,堪稱宇宙最強音!來自宇宙的2020祝福據說,這首《脈衝星》是酷狗音樂聯合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以脈衝星信號為元素,譜曲成歌,可謂是神仙跨界!
  • 宇宙星神:銀河之星究竟有幾層封印?終極力量不過是騙人的小把戲
    奧坦離開之後把自己剩下的力量凝聚成為一顆銀河之星,銀河之星有著足夠創造世界的力量,同時也有著毀滅世界的能力。薩隆曾經說過,若是銀河之星終極力量爆發,能夠輕而易舉的產生黑洞,可見銀河之星的強大。正是因為銀河之星太過強大,奧坦才在銀河之星上設置了封印,那麼銀河之星究竟有幾層封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