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學會思考比知識更重要,孩子絕對會愛的自然科普繪本

2021-01-08 網易

  繪本和溫感泥分開發貨,

  請單獨拍下,方便查詢物流信息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繪本,千呼萬喚的溫感泥返場是頭條。

  這套繪本真是特別驚喜,市面少有的給低幼的娃們讀的自然科普繪本。

  

  昨晚7點半這套書的譯者和編輯來到了直播間,給大小讀者們講了好多書裡有趣的故事,以及如何給娃講科普。

  直播中,兩位老師一開始就談到了,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科普,這一點非常打動我。對我來說,家長具備這樣的思維模式是更加無價的,開頭一定要先放一下。

  對於低齡兒童來說,知識是最不重要的。我們不要向孩子灌輸知識,而是在於思想,即他的思維是如何在想事情,如何做選擇、判斷,然後有一些具體落地的方法,比如觀察、對比、測量、猜想,而最重要的就是一種科學的精神和文化的薰陶。

  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在腦區發展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心是接近於科學家的,所以我們不要刻意去規定孩子要怎樣去做,而是要留白。

  以身作則地陪伴。給孩子一個想像的空間,真情真心地陪伴他。在一定的時間內投入地陪伴孩子,把你的眼睛、耳朵、整個的表情和身心都給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共同地參與。站到孩子的視角和孩子一起去學習、探索問題的答案。比如,你能複述一下這個故事嗎?孩子會有自信心的培養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不要忽略身邊的大自然。身邊基礎的東西,比如一把小尺子、小勺子、小筷子,甚至是一本書,都可以是探索的工具和鑰匙。

  而今天介紹的這套繪本裡的物種不是珍稀物種,不是大熊貓之類。因為真正的自然觀察是在你家門口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立刻馬上就能看到的小物種。

  想接觸大自然,想接觸大自然的教育,不用去西雙版納、衣索比亞,能把身邊的小動物小昆蟲觀察好,就是最正確的打開自然觀察的方式。

  適合誰看

  

  出版社的編輯建議的是0-4歲兒童,我個人覺得學齡的小豆包也可以當做橋梁書自主閱讀,一是識字,二是擴充知識點。

  沒時間看文字

  看看視頻也是好的:

  

  低幼的科普繪本是少之又少,或者是純圖片類的,或者是純故事類的,像這套故事和自然科普融合的是不多見的。

  在開始具體講這套繪本前,昨晚直播裡我又學到了一招。大家可以先把下面這首昆蟲兒歌教給大家:

  體分頭胸腹,四翅並六足,生長多變態,昆蟲百萬數。

  回頭讀繪本時,可以讓孩子從一套15本裡找找哪些是昆蟲,把都是昆蟲的單本拼成方格,讓孩子當成玩具去玩耍。比如,小蝸牛、小烏龜、小鰲蝦就不屬於昆蟲。

  還可以把15本繪本全體分類,比如, 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兩棲動物。

  一個簡單動作,其實反應的就是科學素養,歸類能力。而歸類能力是基於孩子們對這套繪本內容的理解。

  1

  怎麼給小小孩挑選

  自然科普啟蒙繪本?

  給小小孩挑選自然科普啟蒙繪本真是很有挑戰性。

  故事線首先要簡潔明快,能讓他們一下子理解,迅速進入故事。

  情節還要有好玩的小波動,能吸引住扭來扭去的小屁股在媽媽身邊靜靜地待上一會兒。

  這套科普繪本就沒有簡單的說教,作者在創作時熱愛小動物,熱愛孩子,知道孩子的想法。

  比如踩水的畫面,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孩子的童心,容易讓孩子有共鳴。

  

  每個主題看著都蠻有趣啊

  畫風上也不要複雜,簡簡單單的,順應著小小孩的天性可可愛愛的。

  顏色明亮溫馨,讓孩子看了非常開心。很少有黑色,很少有紫色,很少有灰色。

  但也一定細膩嚴謹,正確地畫出小動物的形象特點。

  

  畢竟孩子們最終要放下繪本,走入大自然中把「看到的蟲子」和「書裡的蟲子」聯繫起來,讓知識流動起來,懷著一顆好奇的心繼續去大自然中發現和學習。

  

  當然,好的自然啟蒙繪本還肩挑著一個「重擔」,就是讓孩子通過它慢慢對百科圖鑑類的科普書產生興趣,能慢慢自主閱讀和探索。

  

  今天推薦的繪本故事主角們是15種小朋友喜愛又熟悉的小動物。

  有愛做遊戲的小瓢蟲、力氣大大的獨角仙、努力學飛的蝴蝶、愛滾成球球的西瓜蟲、蹦蹦跳跳的螞蚱、採蜜露的小螞蟻、愛淋雨的小蝸牛、喜歡比試的小鍬甲、揮舞著大刀的螳螂……

  就像開頭和大家分享的,這些就是去公園、去家裡後花園就能看到的東西。當我們和孩子讀完這套書,孩子下次再看到蝴蝶時,他的想法就會發生改變。

  他會發現身邊萬物原來都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從而他會更加好奇更加敏銳地觀察周圍,這就是科普的意義。

  科普,是給孩子一個點亮的蠟燭,打開一扇窗,引導他對某一項事物產生興趣。

  

  小朋友們可以通過這套充滿童趣的「畫冊」,親近和觀察我們身邊的小生態,更好地了解這些我們身邊小小的可愛鄰居。

  2

  「軟」故事和「硬」知識融合

  幫娃打開自然觀察的大門

  這套日本童心社的繪本代表作,從1998年到2010年,由日本科學讀物獎得主高家博成歷時12年創作,已在日本長銷超過20年,累計重印超過270次

  作者有著科學家的嚴謹,動物園工作的經歷也讓他知道怎麼講孩子才更感興趣。

  

  日本原版

  簡單有趣的文字配合溫暖可愛的畫面,展開了它們每天的生活冒險小故事。

  科普知識呢,被用故事線一個個「串」在了一起,「軟」故事和「硬」知識巧妙融合。

  

  來,猜猜在我們肉眼很難觀察到的小小平行世界裡,它們都在忙些什麼?

  你看它們,就像我們的小朋友們一樣,它們在忙著好奇地打量和感受著周圍的世界啊:

  

  這一天午後,嘀哩嘀哩下雨了。「好舒服啊!」我們的小蝸牛慢慢(哈哈,多麼符合蝸牛形象的名字)從午睡中醒了過來。

  

  而隨著故事展開,不經意間,一個個知識點被巧妙地嵌入其中,嘻哈歡笑間小朋友就接入了科普小知識。

  看,我們的小慢慢爬出了殼:先是肚子,再是眼睛,再是尾巴,最後還拉了三條綠色的粑粑!

  

  小慢慢一邊走一邊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它還救了落水的馬陸弟弟。注意看,蝸牛的脖子可以伸得好長好長!

  

  溫柔地講完故事,還從更專業的角度,在後記中更加詳細地描繪它們各自的生態習性,幫助孩子們更系統、深入地認識這些萌萌的動物小夥伴。


  每一本後面都會附一篇高家博成博士寫的後記,從專業視角更加詳細地講述了書中小動物的自然習性。

  嗯,就從這些生機勃勃的小動物開始,打開自然觀察的大門吧!

  3

  優秀真實的自然科普繪本

  要建立書本到大自然的聯結

  「這套書童趣的故事背後,有著多麼紮實的博物學基礎。「

  「雖畫風可愛,其實用心頗深:水螳螂的尖嘴和捕捉足上的橫刺,雄性龍蝨膨大的抱握足,紅天蛾翅膀上的色塊分布,這些鑑別特徵全都畫了出來。」

  

  水螳螂的尖嘴和捕捉足上的橫刺

  

  書中出現的所有動物,在繪畫上都符合其真實的生物學特徵,這點十分難得。

  它並沒有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而肆意的去誇大裡面的動物形象。這也是特別打動我的地方。

  真正優秀的自然科普啟蒙,應該是建立從書本到大自然的聯結。

  從繪本得來的科普知識,最終要回歸到大自然中「檢驗」,引導孩子去觀察和尋找,促進孩子的思考,引導他們親近自然、愛上自然。

  4

  擬人化的冒險小故事

  搭建出小小動物幻想世界

  明明是參照真實生物特徵畫的小動物,但它們的形象太可愛暖萌了,看那神態和動作,真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孩子。

  這就是這套繪本的用心之處,處處體現了共情,它是完全懂孩子的,自然也能吸引孩子。

  瞧小菜粉蝶眼皮耷拉著,嘴巴張得大大的,可真是被從沒見過的鳳蝶毛毛蟲嚇了個不輕啊!

  

  小泥鰍睜大眼睛仔細看:咦,田螺到底在吃什麼?這時跑來一群小蝌蚪,他們流著眼淚,哭得好可憐啊!

  

  每一個小動物,就是一個個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小朋友。它們有著孩子調皮的天性——躍躍欲試想要去看看這個大大的世界!

  小螳螂孵化出來啦。外面的世界真大啊,大家也趕緊出來看看吧!

  

  小西瓜蟲呢,也要結伴出門去玩啦!

  

  在「出門看天下」的路上,它們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奇遇。

  小夥伴們剛比試完力氣,結果一不留神摔倒了地上。

  

  小雨蛙跳得太猛了,要被河水衝走啦!

  

  但它們也有著孩子的幸運,每次都努力想辦法,從危險中掙脫出來。

  看,烏龜小甲被老鷹抓住了。它用爪子抓老鷹的腳,老鷹疼得受不了,終於鬆開了小甲。

  

  蜻蜓在風中使勁抓緊樹葉,躲開了蜘蛛的襲擊。

  

  它們天真又爛漫,每次化險為夷時甚至有一點滑稽,讓人忍不住笑出聲。

  瓢蟲逃脫了草蜥的魔爪,身上卻沾上了草蜥的口水,黏糊糊的……

  

  小螞蚱掙脫了蜘蛛網,但蛛網粘在身上到處都是,怎麼看怎麼有點狼狽……

  

  它們還會吵架打鬥。

  為了喝到花蜜,獨角仙和鍬甲開始了角鬥。

  

  但也感受到了友誼的真誠和溫暖。

  小雨蛙一開始跳不起來,夥伴們一直鼓勵他。

  

  故事的最後,有個溫暖歡樂的結局:平安回到夥伴們中間!

  小蝸牛們聚到了一起,玩得真開心!

  

  哇,好多的鮮花,好多的小夥伴啊,一起喝花蜜吧!

  

  每一個故事,就像小朋友們每天都在經歷的小日常。通過孩子的視角和情節,保護孩子好奇和愛玩的天性,繼而引起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5

  知識點簡單

  每個故事串起20+科普知識點

  書中的每一頁都至少有一個知識點,暗藏在畫面和文字的細節中,「軟」故事和「硬」科普完美交融,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入知識,不知不覺愛上探索大自然。

  讀著小動物們的溫暖冒險小故事,從水生動物到陸生,從飲食特性到棲息地,從身體結構到活動習性,輕輕鬆鬆就完成了自然科普啟蒙。

  我們就拿這本《小螞蟻採蜜露》講講看,今天小蟻要去蚜蟲那裡採蜜露了。這是她出生以來第一次出門。

  下面的這些知識點,全部都是每套繪本的後記,大家回頭給孩子閱讀時一定要用好這個「知識寶庫」。

  知識點:

  ①螞蟻分為頭、胸、腹3個部分,有6條腿。

  ②螞蟻喜歡吃甜的食物,比如蚜蟲分泌出的蜜露。

  ③照顧蟻寶寶,是工蟻的任務之一喲。

  

  姐姐們叮囑她:為了不迷路,要沿著其他姐姐留下的氣味走,還要記清太陽公公的位置。

  知識點:

  ①觀察下面這張螞蟻巢穴剖面圖,就會發現螞蟻不愧為「地下建築高手」,建造的巢穴構造十分精美,就像迷宮一樣。

  ②觀察下圖最右下角的螞蟻,她是蟻后,負責產卵。

  ③工蟻們呢,各司其職。有負責打洞的、往外搬運泥土的;有負責照顧蟻卵、蟻寶寶和蟻蛹的。

  ④為了確定爬行路線,螞蟻會循著其他螞蟻的氣味走或者觀察太陽的位置

  如何辨認路線,這一點會在後文中多次提及,來加深孩子的印象。

  

  小蟻在路上碰到了姐姐們,姐姐們再次提醒她「要順著標記氣味的路」走喲。

  知識點:

  ①故事中已3次提到,和小蟻打交道的都是「姐姐們」,這其實也是在暗示:工蟻都是雌性的。

  ②螞蟻會標記氣味來認路。

  ③螞蟻的觸角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它們用觸角碰觸角來和同伴傳遞信息。

  這也是在暗示:它們雖然長著眼睛,可視力並不好。

  

  啊,小蟻抬頭看看太陽公公,伸著小小的觸角,順著姐姐們留下的氣味走呀走呀。

  知識點:

  ①螞蟻的觸角就像我們的「鼻子」,能感受氣味。

  ②螞蟻特別喜歡吃甜甜的樹汁,為此不惜爬到高高的地方尋找食物。

  

  啊,我們勤勞的小蟻終於爬到了枝葉的最高處,她用觸角碰了碰蚜蟲,得到了自己夢想的蜜露。

  知識點:

  ①蚜蟲吸食嫩枝葉中的汁,尾部會分泌蜜露。

  ②螞蟻用觸角觸碰蚜蟲,傳達自己的想法。觸角的用處真是太大了!

  ③喝了蜜露的螞蟻肚子鼓鼓的,原來螞蟻是把蜜露暫時儲存在肚子裡。

  

  一陣大風吹來,小蟻沒站穩,從枝幹上被吹了下來。還好沒受傷。

  知識點:螞蟻身體很小很輕,被吹起來後會慢慢地落地,很少會受到傷害。

  

  

  為了觀察情況,小蟻爬到高高的石頭上。啊,她被蟻獅的沙坑包圍了。危險!

  知識點:

  ①蟻獅是螞蟻的天敵。

  ②蟻獅(幼蟲)善於在沙土裡建造漏鬥狀陷阱,這樣來誘捕螞蟻。

  

  這時又一陣大風吹來,這次小蟻趴下來緊緊抓住石頭,最後趁亂趕緊逃開了。

  知識點:螞蟻腳上有小鉤子,能在爬行時抓牢地面。只要做好了準備,就不會在強風吹來時被輕易吹飛。

  

  雖然聞不到姐姐的氣味了,但小蟻看了看太陽的位置,終於回到了家。

  知識點:再次暗示螞蟻可以通過觀察太陽來判斷巢穴的方向。

  

  一回到家,小蟻就給蟻寶寶餵了好多好多的蜜露。

  知識點:返回巢穴後,螞蟻會把肚子裡儲存的蜜露再吐出來餵給幼蟻。

  

  你們看,這樣一拆解,一本書無形中就講了20個知識點,這也是我翻來這本書拆解知識點後覺得蠻驚訝的,給小小孩的自然科普書做到這個份兒上,有料又有趣,真的是非常用心了。

  當然,也不是每次閱讀就要把這20個知識點全盤附送。低幼孩子本來就愛反覆閱讀,我們可以每次一點每次一點,慢慢浸潤。

  親子閱讀,享受肯定是第一位的。

  //////////

  一個個故事讀下來,就會發現不同畫面的場景是動態和連續性的。畫面看似簡單好玩,但也在暗中提示著小朋友們:

  大自然有著自己的生存法則,在自動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各個小動物間互為聯繫和互相影響,發揮自己聰明才智,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只有恪守真實的自然科普,才是真正好的自然科普。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上自然,去觀察周圍的小動物,那麼這套書可以作為一個開始。

  //////////

  《嘰嘰呱呱自然科普繪本》是一套平裝繪本,一共15冊:

  

  尺寸:208*185mm,內文是157g高級啞光銅版紙。

  畫風萌趣暖暖又可愛,最重要的是,淺顯易懂又有情節,一次就能刷個十本八本的,老母親陪讀也無壓力了~

  

  

  《嘰嘰呱呱自然科普繪本》是剛剛出版的新書,我們公號全網首發。

  定價是158元,這次的團購價是99元15本,合6.6元一本實在是超划算啊。

  團購細節

  

  開團日期:全網首發。北京時間2020年9月16日(周三)上午8:00至9月20日(周六)晚20:00截止或售完為止

  

  關於發貨地:北京通州,付款後 3個工作日內完成發貨。

  

  中通,北京發貨,全國包郵,新疆西藏每單加15元運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不發貨;受疫情影響地區發郵政,新疆庫爾勒停發

  

  部分地區因特殊原因,可能會有發貨收件延遲情況。

  

  可以開電子發票。下單備註開票抬頭+納稅人識別號+郵箱地址(確認收貨後,15個工作日左右開具)

  

  包裹重量:1.6kg

  

  無質量問題的已拆塑封影響二次銷售無法退換

  

  參團方式

相關焦點

  • 專業英文繪本,讓您的孩子愛上學英語!
    明智的家長都知道,只會猛記文法、死背單詞,不算真的學會英文。那只是應付考試的「啞巴」英文。聰明的爸爸媽媽都充分利用孩子學習說話、學習語言的這段黃金時期。讓孩子聽英文兒歌,看優質的英文動畫片……這個學英語的過程就是給孩子磨耳朵。
  • 點讀上新丨好好玩3D自然科普繪本,有趣又好玩!
    店長家的娃快三歲,親子閱讀這些年,家裡的繪本也存了三四百本,越來越覺得科普啟蒙太重要了!因為孩子長到3歲左右,正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爆棚的時期,他們不僅喜歡問的沒完,還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常常把大人問的招架不住。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一天裡媽媽們要被孩子們問近300個問題,平均每小時要被提問23次,比卡梅倫在首相質詢中還多1次。
  • 亞洲財經專訪蟲蟲繪本館CEO張嘉恆: 愛孩子,關心孩子是最重要的!
    進入展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充滿童趣、童音的展位——蟲蟲繪本館。亞洲財經注意到這裡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同時也有更多的人在與展商溝通。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公司可以如此吸引人呢?帶著這樣的疑問亞洲財經前往採訪。
  • 【推薦】2-4歲孩子必看的34本世界經典繪本
    原標題:【推薦】2-4歲孩子必看的34本世界經典繪本 2-4歲的寶寶,正處於語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發展期,親子共讀對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 讓孩子看懂天氣表情 原創繪本《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在滬首發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3月23日報導:今天是「世界氣象日」,中國原創氣象科普繪本《地球小孩的天氣書》在上海首發書中介紹了與我們生活切身相關、每天都要感受的氣象相關的知識,青少年可以在閱讀中了解氣象,學會基本的應對常識。此外,書中設計了12個記錄型和操作型的小實驗。實驗絕大部分都可以用家中的日常用品來完成,簡單直觀,既可以讓孩子們在動手中理解氣象原理,也能鼓勵他們做出嘗試。
  • 孩子必讀的兒童繪本:小雞球球系列(1~3歲)
    題外話:孩子剛出生對外界一無所知,處於動物本能,他會將所見所聞都當作世界的反饋從而進行模仿學習,目的是儘快的融入到這個世界中從而可以生存。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可以說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因為他會將所有學習到的「世界規則」都寫入到自己的潛意識邏輯基石中,也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性格結構。
  • 《穿山甲的奇妙飛行之旅》讓孩子學會愛、領悟被愛
    國內首部引進的「保護穿山甲」題材大開本精裝環保油墨繪本    3-6歲「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系列圖書,讓被愛的孩子學會愛    科普大V@花落成蝕傾情加盟,創作配套穿山甲冷知識拉頁【作者簡介】    霍沃斯夫婦是英國知名繪本作家。
  •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繪本 5歲前必讀
    作者:寶寶知道 Iris33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早期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多麼重要。尤其在孩子5歲以前,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養成,而這其中,繪本的作用不容小覷。2.1~2歲《噼裡啪啦系列》《米菲繪本》《小熊寶寶繪本》《喬比的生活故事》《五味太郎圖畫書第一輯》《五味太郎經典創意繪本系列》《抱抱》《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蹦》《小籃和小黃》《月亮的味道》《好餓的小蛇》《可愛的鼠小弟》閱讀收穫:講述規則培養的故事,1-2歲是孩子生活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的時期,對應的規則能教會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真正將這種潛能轉變為一項教育改革運動,而使得兒童哲學(Philosophy for Children)在教育界和哲學界成為一個研究領域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李普曼(Matthew Lipman),他在1970年代發現身邊的大學生存在邏輯混亂、表達困難的問題,而決心通過將哲學探究引入中小學課堂,從而讓孩子從小就能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
  • 一篇文章告訴你,0-1歲英文繪本到底如何選
    英文繪本怎麼讀?到底該如何給小寶寶選英文繪本等等。其實我個人是不主張太早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理想狀態下等到孩子2-3歲母語有一定基礎之後再啟蒙就來得及,不過從小多聽一些英文的童詩童謠,多聽一些英文繪本,肯定會更有助於孩子培養對於英文的興趣。而且很多非常富於韻律性的英文繪本,對於孩子的語言發展也非常有好處。
  • 孩子們愛繪本 支招:英文繪本究竟該怎麼讀?
    孩子們都愛繪本。但是,英文繪本究竟該怎麼讀?英語啟蒙有妙招嗎?  1月16日下午,福田圖書館繪本工廠的「繪·講述」上,十餘位媽媽和寶寶們進行了一場生動有趣的英文繪本「對話式互動」體驗。來自心喜閱童書英語館的資深編輯張昳,以蘇斯博士大獎系列分級讀物《兒童英語聽說繪本》中的小故事為例,分享了英語啟蒙的小妙招。  原來,孩子們都喜歡看漫畫。
  • 【科普書籍】給孩子的自然科普《我是小園丁》
    給孩子的自然科普《我是小園丁》    《我是小園丁》  給孩子的自然科普手冊  推薦  適讀人群 :7-10歲  享譽全球的法國百年出版社拉魯斯出品,專來又有趣的科普讀物  探索、動手、播種、學習,孩子通過閱讀和實踐,認識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既能豐富知識,又能陶冶情操。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課外讀物,圖畫精良,顏色豔麗。  孩子課後閱讀之餘,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關於自然科學的種子,為以後的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給學齡兒童閱讀的拉魯斯自然百科圖書。
  • 用繪本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
    一本好的繪本就像是會說話的繪本,一本好的繪本就像一個人一樣可以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好的繪本會說話,好的繪本更有療愈作用。繪本裡那些讓人哭讓人笑的畫面,那些打動著孩子的瞬間都在帶領著孩子開啟一扇關於「善」的認識大門。
  • 男孩繪本之恐龍繪本
    此外,我還買了《動物王國大發現》的姐妹書《恐龍王國大發現》,這也讓孩子愛不釋手,整天纏著我們問,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還聲稱以後要做一個恐龍考古學家呢。對於給兩歲多的孩子看百科全書,我身邊的親友也頗有微詞,認為不應該有太多的知識灌輸。現在回想起來,我依然覺得沒關係。孩子小時候需要大圖的刺激,你買卡片和這種百科類的書其實作用是一樣的。
  • 1-3歲繪本清單|其他可以不買,但孩子的繪本總是忍不住剁手
    自從學會說話,萱寶經常是語出驚人,原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學會了很多詞彙,閱讀的好處真的是枚不勝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閱讀能夠促進語言發展,提高詞彙量。也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感情也更加豐富細膩。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很大的好處。
  • 孩子不聽話,家長束手無策,如果身份互換會怎樣呢?看看這本繪本
    孩子不聽話,家長束手無策,似乎是大多數家庭的常態。那麼,如果身份互換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當孩子變成了苦口婆心的大人,當家長變成了不聽話的小孩……翻開繪本——《我爸爸很溫柔、很聽話,但是……》,一起來看看吧。
  • 8部適合孩子磨耳朵的英文動畫片,全部由風靡歐美的繪本改編!讓孩子...
    同時,動畫片也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地道的英語表達。今天大V就為大家推薦8部風靡歐美家庭的繪本改編動畫片!建議學習方法:1.每集都是獨立的故事,涉及的主題十分寬闊,從兩兄妹日常洗漱、上學趣事、生活小事,到與朋友玩耍、一起堆雪人的相處;再到保護自然、環遊地球、探索宇宙太空……2.絕對是最適合孩子的英語口語啟蒙動畫,孩子能學會大量實用的英語日常口語表達。
  • 英孚教育專家:10本暢銷繪本讓孩子愛上英語閱讀
    原來,每支蠟筆都厭倦了自己的設定:黑色蠟筆不想要總是畫框線,藍色蠟筆不想總是畫水流,灰色蠟筆說自己每次都要給鯨魚、大象這樣的大傢伙填色,「筆」生太累了……小男孩究竟會怎麼辦呢?這本書用簡單的繪畫、幽默風趣的語言,建立了一個可愛的蠟筆世界。開發孩子想像力的同時,也幫助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堅持個性、學會尊重和寬容。
  • 扎克伯格給孩子讀科普繪本,那些「高冷」的繪本該怎麼讀?
    看到好的科普繪本,常常會令父母產生妄想——如果孩子從小學習和掌握了這些知識,將來肯定能成學霸。可是孩子並不買帳,這就會讓父母挫敗,甚至覺得:「看來娃在科學方面沒什麼基因……」讓我們借著扎克伯格的由頭,學習一下該如何跟孩子一起閱讀科普繪本。
  • 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
    在早教啟蒙方面,歐美國家一直很重視科普,科普繪本很多。家長們也並非強求孩子學了繪本知識以後成為學霸,而是給孩子一個了解科學、自然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科學的樂趣。今天介紹幾套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神奇校車》圖畫書版《神奇校車》是一套將奇特想像和抽象的科學知識完美融合的科普繪本,情節驚險刺激,語言生動爆笑,展示了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