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和溫感泥分開發貨,
請單獨拍下,方便查詢物流信息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繪本,千呼萬喚的溫感泥返場是頭條。
這套繪本真是特別驚喜,市面少有的給低幼的娃們讀的自然科普繪本。
昨晚7點半這套書的譯者和編輯來到了直播間,給大小讀者們講了好多書裡有趣的故事,以及如何給娃講科普。
直播中,兩位老師一開始就談到了,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科普,這一點非常打動我。對我來說,家長具備這樣的思維模式是更加無價的,開頭一定要先放一下。
對於低齡兒童來說,知識是最不重要的。我們不要向孩子灌輸知識,而是在於思想,即他的思維是如何在想事情,如何做選擇、判斷,然後有一些具體落地的方法,比如觀察、對比、測量、猜想,而最重要的就是一種科學的精神和文化的薰陶。
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在腦區發展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心是接近於科學家的,所以我們不要刻意去規定孩子要怎樣去做,而是要留白。
以身作則地陪伴。給孩子一個想像的空間,真情真心地陪伴他。在一定的時間內投入地陪伴孩子,把你的眼睛、耳朵、整個的表情和身心都給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的。
共同地參與。站到孩子的視角和孩子一起去學習、探索問題的答案。比如,你能複述一下這個故事嗎?孩子會有自信心的培養和表達能力的訓練。
不要忽略身邊的大自然。身邊基礎的東西,比如一把小尺子、小勺子、小筷子,甚至是一本書,都可以是探索的工具和鑰匙。
而今天介紹的這套繪本裡的物種不是珍稀物種,不是大熊貓之類。因為真正的自然觀察是在你家門口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立刻馬上就能看到的小物種。
想接觸大自然,想接觸大自然的教育,不用去西雙版納、衣索比亞,能把身邊的小動物小昆蟲觀察好,就是最正確的打開自然觀察的方式。
適合誰看
出版社的編輯建議的是0-4歲兒童,我個人覺得學齡的小豆包也可以當做橋梁書自主閱讀,一是識字,二是擴充知識點。
沒時間看文字
看看視頻也是好的:
低幼的科普繪本是少之又少,或者是純圖片類的,或者是純故事類的,像這套故事和自然科普融合的是不多見的。
在開始具體講這套繪本前,昨晚直播裡我又學到了一招。大家可以先把下面這首昆蟲兒歌教給大家:
體分頭胸腹,四翅並六足,生長多變態,昆蟲百萬數。
回頭讀繪本時,可以讓孩子從一套15本裡找找哪些是昆蟲,把都是昆蟲的單本拼成方格,讓孩子當成玩具去玩耍。比如,小蝸牛、小烏龜、小鰲蝦就不屬於昆蟲。
還可以把15本繪本全體分類,比如, 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兩棲動物。
一個簡單動作,其實反應的就是科學素養,歸類能力。而歸類能力是基於孩子們對這套繪本內容的理解。
1
怎麼給小小孩挑選
自然科普啟蒙繪本?
給小小孩挑選自然科普啟蒙繪本真是很有挑戰性。
故事線首先要簡潔明快,能讓他們一下子理解,迅速進入故事。
情節還要有好玩的小波動,能吸引住扭來扭去的小屁股在媽媽身邊靜靜地待上一會兒。
這套科普繪本就沒有簡單的說教,作者在創作時熱愛小動物,熱愛孩子,知道孩子的想法。
比如踩水的畫面,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孩子的童心,容易讓孩子有共鳴。
每個主題看著都蠻有趣啊
畫風上也不要複雜,簡簡單單的,順應著小小孩的天性可可愛愛的。
顏色明亮溫馨,讓孩子看了非常開心。很少有黑色,很少有紫色,很少有灰色。
但也一定細膩嚴謹,正確地畫出小動物的形象特點。
畢竟孩子們最終要放下繪本,走入大自然中把「看到的蟲子」和「書裡的蟲子」聯繫起來,讓知識流動起來,懷著一顆好奇的心繼續去大自然中發現和學習。
當然,好的自然啟蒙繪本還肩挑著一個「重擔」,就是讓孩子通過它慢慢對百科圖鑑類的科普書產生興趣,能慢慢自主閱讀和探索。
今天推薦的繪本故事主角們是15種小朋友喜愛又熟悉的小動物。
有愛做遊戲的小瓢蟲、力氣大大的獨角仙、努力學飛的蝴蝶、愛滾成球球的西瓜蟲、蹦蹦跳跳的螞蚱、採蜜露的小螞蟻、愛淋雨的小蝸牛、喜歡比試的小鍬甲、揮舞著大刀的螳螂……
就像開頭和大家分享的,這些就是去公園、去家裡後花園就能看到的東西。當我們和孩子讀完這套書,孩子下次再看到蝴蝶時,他的想法就會發生改變。
他會發現身邊萬物原來都不是「表面」那麼簡單,從而他會更加好奇更加敏銳地觀察周圍,這就是科普的意義。
科普,是給孩子一個點亮的蠟燭,打開一扇窗,引導他對某一項事物產生興趣。
小朋友們可以通過這套充滿童趣的「畫冊」,親近和觀察我們身邊的小生態,更好地了解這些我們身邊小小的可愛鄰居。
2
「軟」故事和「硬」知識融合
幫娃打開自然觀察的大門
這套日本童心社的繪本代表作,從1998年到2010年,由日本科學讀物獎得主高家博成歷時12年創作,已在日本長銷超過20年,累計重印超過270次。
作者有著科學家的嚴謹,動物園工作的經歷也讓他知道怎麼講孩子才更感興趣。
日本原版
簡單有趣的文字配合溫暖可愛的畫面,展開了它們每天的生活冒險小故事。
科普知識呢,被用故事線一個個「串」在了一起,「軟」故事和「硬」知識巧妙融合。
來,猜猜在我們肉眼很難觀察到的小小平行世界裡,它們都在忙些什麼?
你看它們,就像我們的小朋友們一樣,它們在忙著好奇地打量和感受著周圍的世界啊:
這一天午後,嘀哩嘀哩下雨了。「好舒服啊!」我們的小蝸牛慢慢(哈哈,多麼符合蝸牛形象的名字)從午睡中醒了過來。
而隨著故事展開,不經意間,一個個知識點被巧妙地嵌入其中,嘻哈歡笑間小朋友就接入了科普小知識。
看,我們的小慢慢爬出了殼:先是肚子,再是眼睛,再是尾巴,最後還拉了三條綠色的粑粑!
小慢慢一邊走一邊看這個美麗的世界,它還救了落水的馬陸弟弟。注意看,蝸牛的脖子可以伸得好長好長!
溫柔地講完故事,還從更專業的角度,在後記中更加詳細地描繪它們各自的生態習性,幫助孩子們更系統、深入地認識這些萌萌的動物小夥伴。
每一本後面都會附一篇高家博成博士寫的後記,從專業視角更加詳細地講述了書中小動物的自然習性。
嗯,就從這些生機勃勃的小動物開始,打開自然觀察的大門吧!
3
優秀真實的自然科普繪本
要建立書本到大自然的聯結
「這套書童趣的故事背後,有著多麼紮實的博物學基礎。「
「雖畫風可愛,其實用心頗深:水螳螂的尖嘴和捕捉足上的橫刺,雄性龍蝨膨大的抱握足,紅天蛾翅膀上的色塊分布,這些鑑別特徵全都畫了出來。」
水螳螂的尖嘴和捕捉足上的橫刺
書中出現的所有動物,在繪畫上都符合其真實的生物學特徵,這點十分難得。
它並沒有為了追求藝術效果而肆意的去誇大裡面的動物形象。這也是特別打動我的地方。
真正優秀的自然科普啟蒙,應該是建立從書本到大自然的聯結。
從繪本得來的科普知識,最終要回歸到大自然中「檢驗」,引導孩子去觀察和尋找,促進孩子的思考,引導他們親近自然、愛上自然。
4
擬人化的冒險小故事
搭建出小小動物幻想世界
明明是參照真實生物特徵畫的小動物,但它們的形象太可愛暖萌了,看那神態和動作,真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孩子。
這就是這套繪本的用心之處,處處體現了共情,它是完全懂孩子的,自然也能吸引孩子。
瞧小菜粉蝶眼皮耷拉著,嘴巴張得大大的,可真是被從沒見過的鳳蝶毛毛蟲嚇了個不輕啊!
小泥鰍睜大眼睛仔細看:咦,田螺到底在吃什麼?這時跑來一群小蝌蚪,他們流著眼淚,哭得好可憐啊!
每一個小動物,就是一個個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小朋友。它們有著孩子調皮的天性——躍躍欲試想要去看看這個大大的世界!
小螳螂孵化出來啦。外面的世界真大啊,大家也趕緊出來看看吧!
小西瓜蟲呢,也要結伴出門去玩啦!
在「出門看天下」的路上,它們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奇遇。
小夥伴們剛比試完力氣,結果一不留神摔倒了地上。
小雨蛙跳得太猛了,要被河水衝走啦!
但它們也有著孩子的幸運,每次都努力想辦法,從危險中掙脫出來。
看,烏龜小甲被老鷹抓住了。它用爪子抓老鷹的腳,老鷹疼得受不了,終於鬆開了小甲。
蜻蜓在風中使勁抓緊樹葉,躲開了蜘蛛的襲擊。
它們天真又爛漫,每次化險為夷時甚至有一點滑稽,讓人忍不住笑出聲。
瓢蟲逃脫了草蜥的魔爪,身上卻沾上了草蜥的口水,黏糊糊的……
小螞蚱掙脫了蜘蛛網,但蛛網粘在身上到處都是,怎麼看怎麼有點狼狽……
它們還會吵架打鬥。
為了喝到花蜜,獨角仙和鍬甲開始了角鬥。
但也感受到了友誼的真誠和溫暖。
小雨蛙一開始跳不起來,夥伴們一直鼓勵他。
故事的最後,有個溫暖歡樂的結局:平安回到夥伴們中間!
小蝸牛們聚到了一起,玩得真開心!
哇,好多的鮮花,好多的小夥伴啊,一起喝花蜜吧!
每一個故事,就像小朋友們每天都在經歷的小日常。通過孩子的視角和情節,保護孩子好奇和愛玩的天性,繼而引起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5
知識點簡單
每個故事串起20+科普知識點
書中的每一頁都至少有一個知識點,暗藏在畫面和文字的細節中,「軟」故事和「硬」科普完美交融,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入知識,不知不覺愛上探索大自然。
讀著小動物們的溫暖冒險小故事,從水生動物到陸生,從飲食特性到棲息地,從身體結構到活動習性,輕輕鬆鬆就完成了自然科普啟蒙。
我們就拿這本《小螞蟻採蜜露》講講看,今天小蟻要去蚜蟲那裡採蜜露了。這是她出生以來第一次出門。
下面的這些知識點,全部都是每套繪本的後記,大家回頭給孩子閱讀時一定要用好這個「知識寶庫」。
知識點:
①螞蟻分為頭、胸、腹3個部分,有6條腿。
②螞蟻喜歡吃甜的食物,比如蚜蟲分泌出的蜜露。
③照顧蟻寶寶,是工蟻的任務之一喲。
姐姐們叮囑她:為了不迷路,要沿著其他姐姐留下的氣味走,還要記清太陽公公的位置。
知識點:
①觀察下面這張螞蟻巢穴剖面圖,就會發現螞蟻不愧為「地下建築高手」,建造的巢穴構造十分精美,就像迷宮一樣。
②觀察下圖最右下角的螞蟻,她是蟻后,負責產卵。
③工蟻們呢,各司其職。有負責打洞的、往外搬運泥土的;有負責照顧蟻卵、蟻寶寶和蟻蛹的。
④為了確定爬行路線,螞蟻會循著其他螞蟻的氣味走或者觀察太陽的位置。
如何辨認路線,這一點會在後文中多次提及,來加深孩子的印象。
小蟻在路上碰到了姐姐們,姐姐們再次提醒她「要順著標記氣味的路」走喲。
知識點:
①故事中已3次提到,和小蟻打交道的都是「姐姐們」,這其實也是在暗示:工蟻都是雌性的。
②螞蟻會標記氣味來認路。
③螞蟻的觸角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它們用觸角碰觸角來和同伴傳遞信息。
這也是在暗示:它們雖然長著眼睛,可視力並不好。
啊,小蟻抬頭看看太陽公公,伸著小小的觸角,順著姐姐們留下的氣味走呀走呀。
知識點:
①螞蟻的觸角就像我們的「鼻子」,能感受氣味。
②螞蟻特別喜歡吃甜甜的樹汁,為此不惜爬到高高的地方尋找食物。
啊,我們勤勞的小蟻終於爬到了枝葉的最高處,她用觸角碰了碰蚜蟲,得到了自己夢想的蜜露。
知識點:
①蚜蟲吸食嫩枝葉中的汁,尾部會分泌蜜露。
②螞蟻用觸角觸碰蚜蟲,傳達自己的想法。觸角的用處真是太大了!
③喝了蜜露的螞蟻肚子鼓鼓的,原來螞蟻是把蜜露暫時儲存在肚子裡。
一陣大風吹來,小蟻沒站穩,從枝幹上被吹了下來。還好沒受傷。
知識點:螞蟻身體很小很輕,被吹起來後會慢慢地落地,很少會受到傷害。
為了觀察情況,小蟻爬到高高的石頭上。啊,她被蟻獅的沙坑包圍了。危險!
知識點:
①蟻獅是螞蟻的天敵。
②蟻獅(幼蟲)善於在沙土裡建造漏鬥狀陷阱,這樣來誘捕螞蟻。
這時又一陣大風吹來,這次小蟻趴下來緊緊抓住石頭,最後趁亂趕緊逃開了。
知識點:螞蟻腳上有小鉤子,能在爬行時抓牢地面。只要做好了準備,就不會在強風吹來時被輕易吹飛。
雖然聞不到姐姐的氣味了,但小蟻看了看太陽的位置,終於回到了家。
知識點:再次暗示螞蟻可以通過觀察太陽來判斷巢穴的方向。
一回到家,小蟻就給蟻寶寶餵了好多好多的蜜露。
知識點:返回巢穴後,螞蟻會把肚子裡儲存的蜜露再吐出來餵給幼蟻。
你們看,這樣一拆解,一本書無形中就講了20個知識點,這也是我翻來這本書拆解知識點後覺得蠻驚訝的,給小小孩的自然科普書做到這個份兒上,有料又有趣,真的是非常用心了。
當然,也不是每次閱讀就要把這20個知識點全盤附送。低幼孩子本來就愛反覆閱讀,我們可以每次一點每次一點,慢慢浸潤。
親子閱讀,享受肯定是第一位的。
//////////
一個個故事讀下來,就會發現不同畫面的場景是動態和連續性的。畫面看似簡單好玩,但也在暗中提示著小朋友們:
大自然有著自己的生存法則,在自動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各個小動物間互為聯繫和互相影響,發揮自己聰明才智,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
只有恪守真實的自然科普,才是真正好的自然科普。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愛上自然,去觀察周圍的小動物,那麼這套書可以作為一個開始。
//////////
《嘰嘰呱呱自然科普繪本》是一套平裝繪本,一共15冊:
尺寸:208*185mm,內文是157g高級啞光銅版紙。
畫風萌趣暖暖又可愛,最重要的是,淺顯易懂又有情節,一次就能刷個十本八本的,老母親陪讀也無壓力了~
《嘰嘰呱呱自然科普繪本》是剛剛出版的新書,我們公號全網首發。
定價是158元,這次的團購價是99元15本,合6.6元一本,實在是超划算啊。
團購細節
開團日期:全網首發。北京時間2020年9月16日(周三)上午8:00至9月20日(周六)晚20:00截止或售完為止
關於發貨地:北京通州,付款後 3個工作日內完成發貨。
中通,北京發貨,全國包郵,新疆西藏每單加15元運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不發貨;受疫情影響地區發郵政,新疆庫爾勒停發
部分地區因特殊原因,可能會有發貨收件延遲情況。
可以開電子發票。下單備註開票抬頭+納稅人識別號+郵箱地址(確認收貨後,15個工作日左右開具)
包裹重量:1.6kg
無質量問題的已拆塑封影響二次銷售無法退換
參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