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電筒,相信大家都用過!
例如下圖這款老式的已經被淘汰的手電筒,
很多家庭的父母輩看一眼這玩意,都會覺得很親切。
但是,永不熄滅的手電筒,你相信有這樣的事物存在嗎?
相信看了這句話後,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是天真人士所提出來的觀點。
天底下咋可能有這樣的手電筒。
手電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電池作為電源進行照亮的工具。
如果電池耗盡了,並且不再補充新的電力,
那麼電筒就不會被點亮。
這樣的道理連小學生都知道。
小編就知道大家都會持有這一觀點。
起初,小編看到這個永不熄滅的手電筒之前,
也是和大家持有一樣的觀點。可是,科技就是強悍啊!
來,我們來看看這個手電筒到底為何能做到永不熄滅。
放在我們眼前的這個手電筒較為小巧,
是我們一般手電筒的五分之一大小。
它可以很好的被掛在鑰匙框上面。
但是,小巧也不能就代表著永不熄滅吧。
實際上,經過小編一陣折騰後,
終於了解了永不熄滅的奧秘所在。
當手指頭按上去後,就產生了電能。
原來這一手電筒是利用了人體發電的原理進行及時充電。
因為人體發電能力有限,
所以手電筒的外觀被設置成較為小巧的造型。
充電也很簡單,將自己的食指按在手電筒上方的一個指定位置就可以了。
放上幾分鐘就能產生一定的電能,
使得手電筒能發出較為明亮的能力。
這個手電筒本身沒有安置電池。
所以說,只要主人不死亡,那麼手電筒就會一直不會因為失去電量而熄滅。
上面這個就是利用人體的體溫發電的原理圖
什麼人體發電?你在說夢話吧?
小編沒有說夢話,確實有這樣的技術存在。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人體發電。
人體發電,就是利用了人的體溫與室外
或是說身體環境溫度的不同而進行發電。
或者簡單的說,是利用溫差的不同進行發電。
說到這裡就要說一下塞貝克了。
他是一個十八世紀的德國物理學家。
主要是半導體物理學、電學方面有著突出貢獻的人物。
「塞貝克效應」是一個關於半導體物理學方面的一個重大發現。
由於兩種不同電導體或半導體的溫度差異,
而引起兩種物質間的電壓差的熱電現象。
利用這一熱電現象就可以使得相關金屬元件產生電流。
只不過這一電流的強度大小十分微弱,
只能用於實驗室中的微小數據測量所用。
注意指出的是,上面提到相關金屬元件就是某種熱電材料,
而不是普通的金屬材質的元件。
上面的圖以及話語是不是複雜了?
看的想睡覺?那好,來個簡單的!
在這一科學領域中,德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我國相關的科研只是剛剛起步階段。
以上就是該手電筒的產生電能的原理!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聽傻眼的感覺啊。
實際上,這一技術也分為好多中電熱效應。
基本上目前的三種電熱效應都是,
廣泛用於工業領域或是科學研究,
對於民用技術而言沒有過多的涉及,屬於冷科技。
但絕對科技含量非常的高深。
半導體、材料學、電磁效應等都是屬於物理學領域較為熱門的內容。
▼
好,我們繼續來說這個手電筒。
這個小物件基本上只能用於夜間的簡單照明。
流明強度有限,無法看到更遠的距離與範圍。
(姿勢點:流明,是光線強弱的單位。)
雖然叫做永不熄滅有一點誇張,
但是其利用人體的溫差效應發電這一特點確實讓人肯定。
只要使用者活著,它就可以不停的充電下去。
人體的溫度在三十七度左右,
如果室溫在二十七度左右的話,
就可以使得電池產生十五毫安左右的電量。
少了點,是少了點!
但是對於找尋床下的籃球,或是停電狀態下,
搜索抽屜內的蠟燭之類的小事情。它還是很管用的。
小編相信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
半導體技術也會隨著一併發展。
說不定到了某一時刻,誕生新的熱電材料後,
利用人體溫差的發電量會達到一定的高度。
那麼不僅是電筒可以獲得強有力的照明能力,
手機,電腦甚至是電視也能享受到這一實惠之處。
只不過,那會供電部門的負責人肯定會哭暈在廁所!
因為,用戶的電量使用會走下坡。
再也沒有什麼比收入急劇下降而感到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