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熱愛動作片的看客而言,以汽車為主要元素的獨特類型片更是會在感官上帶給觀者有別於傳統劇情片獨有的快感與衝擊力。今天網易汽車「電影與車」欄目為您盤點十大最佳汽車主題電影(劇情片),給速度一個造次的理由。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網易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網易汽車11月7日報導 在光怪陸離的電影世界裡,汽車作為一種特殊載體時常會出現在鏡頭前,出於交通工具的角度,越發進步的時代確實不可避免有它自然而然的經過,但對於熱愛動作片的看客而言,以汽車為主要元素的獨特類型片更是會在感官上帶給觀者有別於傳統劇情片獨有的快感與衝擊力,車迷們則更是可以在短暫的時間裡朝聖這些難得一見的各路「神車」。今天網易汽車「電影與車」欄目為您盤點十大最佳汽車主題電影(劇情片),給速度一個造次的理由。
No.10:《頭文字D》
定位:港產熱血汽車電影代表
經典程度:★★★
出場重點車型:豐田AE86 Trueno
日產 Skyline GT-R V-specⅡ(BNR32)
馬自達RX-7(FC3S)
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I GSR
首先上榜一部華語地區的電影並不是編輯偏心,它並不只是因為楦頭夠響亮才入選榜單,作為近年來少有的高質量港產青春題材賽車電影,《頭文字D》完全代表了一個時代年輕人對於車以及人生態度的觀察視角。汽車電影通常都很商業,但《頭文字D》卻是從商業中找尋到了觀者的共鳴點。
原著漫畫版本在日本的經典程度完全可以與中國的「四大名著」相提並論,從1995年在講談社的《周刊Young Magazine》連載開始,直至電影上映的2005年,單行本漫畫出版物共銷售超過4000萬本,成為日本國寶級漫畫。由於作品的高影響力,汽車文化再一次點燃青年人群體的熱血與激情,包括AE86在內的各路神車也成為了紅極一時的飆風座駕。
作為第一部真人版電影作品,《頭文字D》由因指導《無間道》系列揚名的劉偉強/麥兆輝梁聯手掌舵含金量十足。演員陣容更為強大,包括周杰倫、陳冠希、餘文樂、鈴木杏、杜汶澤、陳小春、鍾鎮濤、黃秋生等一線老中青演員悉數加盟。如此這等超強卡司陣容引發了粉絲們超強的觀影熱潮,贏得票房口碑雙豐收。
電影中主要出鏡車型共有四款,中裡毅(餘文樂)的 Skyline GT-R V-specⅡ(BNR32)領銜首發,大馬力是車型的最大優勢,較為沉重的車頭和不夠自然的過完技巧讓他並未能參與到最終決戰當中。專業車手須藤京一(陳小春)的三菱Lancer Evolution III GSR也是一代神車,多少飆車一族最愛的基本款座駕,擁有十足的改裝潛力,不過職業慣性動作讓他失去了位置,心浮氣躁最終導致追車太衝、動制不及時滾落山崖退出戰局。
高橋涼介(陳冠希)和他的馬自達RX-7(FC3S)留到了最後,跟隨戰術學到拓海的飄逸技術後完成超越。藤原拓海的豐田AE86 Trueno自然是主角中的主角,經過涅槃重生,在最後彎角以排水渠漂移過彎贏得勝利,但卻在最後時候親自確認了夏樹的骯髒勾當最終傷心離去,這算不算是情場失意賭場得意呢?
!
No.9:《死亡飛車1》
定位:血腥無底線飛車秀
經典程度:★★★
出場重點車型:第五代福特野馬(主角)
道奇拉姆(反派一號)
保時捷911(醬油車)
別克 Riviera GS(醬油車)
捷豹XJS(醬油車)
提起《死亡飛車》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但對於鍾愛傑森斯坦森的影迷來說,這確實他不可多得的B級賽車電影力作。憑藉在《玩命速度》中的出色表現,2008年的傑硬漢事業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同年先後上映包括《玩命速度3》、《銀行大劫案》及《死亡飛車》都延續了其動作片慣有的風格,在本片當中,他更多的表現卻在需要在車內完成。
追溯《死亡飛車》的歷史淵源,1975年史泰龍參演的《奪命狂奔2000》是本片的原始版本。原版劇情將時間設定在未來的2012年,經濟崩裂的美國犯罪率飆升,「死亡飛車」是典獄長為求財發明的血腥賽車節目,人們可以通過付費方式點播收看,而參與的罪犯贏得勝利的獎品則是獲得自由,無數死刑就此犯踏上了亡命不歸路……2008版劇情保留了原作的大部分設定,時間換成2020年,由於技術的進步場面火爆血腥程度全面升級幾近失控。影片整體質量上乘,動作場面逼真兇殘,成為少數擁有眾多粉絲的B級(限制級)賽車電影。
除了傑森斯坦森的加盟外,在《速度與激情》系列中巧舌如簧的Roman(泰瑞斯吉布森)扮演最能對主角造成威脅的黑人反派,一改臭貧的嘴上功夫,開車風格蠻橫無理可講,置人於死地就是最終目標。但山外有山,辦事冷血只認錢的監獄長才是最令人厭惡的幕後黑手,那人命當遊戲當生財的籌碼,可惡嘴臉招人唾棄。高質量的翻拍讓影片擁有成為經典系列的潛力,不過一眾主演以及導演保羅褠德森的退出讓後兩部續集完全失準,最終淪為狗尾續貂的敗筆讓粉絲們失望至極。
車迷們看這部片子可能會有些茫然,在各種武器和防護裝甲的改裝之下,車輛的造型改變了太多,不過好在片中設定有一定篇幅的介紹環節。主角的戰車如此經典的第五代野馬前臉設計並沒有被裝點的太過,比較容易識別。動力部分片中是這樣描述的:搭載5.4升V8引擎加裝福特競賽級超強增壓器, 625kW最大功率和700磅扭力,擁有連續多缸噴油系統,並配有183kW液氮加速器,尾部配有六英寸的實心護甲,命名為「墓碑」。聽上去很猛,其實對手的裝備則更是誇張。
機關槍喬(泰瑞斯吉布森飾演)是「弗蘭克」的老對手,上一代的「弗蘭克」歸西便是他親手所謂,順理成章他也成為傑森的最強對手。其駕駛的是一款經過特殊改裝的道奇拉姆(Dodge Ram)重型皮卡,標準版車型搭載排量為5.7升的V8引擎,291kW和552N.m在電影中得到一定強化,同時強化的還有1個排障器,4挺白朗寧 M1919機槍,車身兩側火神炮和車頂的俄羅斯 RPG-7火箭筒等武器系統。作為負責任的觀影者,小編還是可以微微劇透一下,最終的結局充滿正能量,點到為止……
!
No.8:《偷天換日》(又名《義大利任務》)
定位:亂眼大咖組團構建驚天復仇騙局
經典程度:★★★★
出場車型:Mini Cooper
《偷天換日》的上榜可能很多人會給予質疑聲,但筆者要說,它的重點不是在於電影中出現的車數量多少、汽車元素有多重要,本片是一部體現汽車作為廣告元素與電影結合最經典的代表。當然我們依舊不能忽視大牌演員的光芒,要知道那時的傑森斯坦森還只是一個小有名氣且四處串戲的小配角,這裡他又出現了,而如今……
作為對1969年英國電影《大淘金》致敬的好萊塢版本作品,《偷天換日》在劇情整體架構上秉承了舊作的韻味,而對黑色幽默以及結尾部分又有自己的演繹跟闡述。曾經被戲弄的美國觀眾顯然更能接受這一版本的風格與理念。而作為隨後的效仿者,《偷天換日》也算是給出了一個較高及格的門檻,《十一羅漢》系列也擁有類似的劇情設定,不過可惜的是車的戲份並不吃重……
由於追車鏡頭太經典,一些言辭比較犀利直接的影評人甚至用「利用快進鍵,直接看追車戲就好了」來斷言它。其實整片在劇情設置、盜寶情節都擁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如果說弱點,可能就是略顯好萊塢程式化的正義、貪婪、復仇以及與美人互動等等環節令人太過熟悉,但從一部商業片來講,一些重複性的元素出現也是在所難免。
片中唯一的汽車主角便是擁有較小身材和過人操控性能的Mini Cooper。由於盜竊任務的特殊需求,小Mini微型的體積達到了在地下鐵空間內通行的苛刻標準,趨近於卡丁車一樣的精準操控以及出眾的性能表現都讓它在與摩託、直升機的正面交鋒中輕鬆得勝。
由於地下橋段拍攝地所在的洛杉磯,地鐵系統無法允許搭載汽油機的汽車進入,製片方特意定製了兩輛電動Mini Cooper,這也可能是最早的Mini E的雛形吧。片中共出現紅、白、藍三輛Mini Cooper,但實際在拍攝的當下,劇組共使用了32輛Mini,炫目勁爆的飛車特技鏡頭總是要付出更多代價,耍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練成。
!
No.7:《變形金剛1》
定位:經典動畫電影版回歸首部曲
經典程度:★★★★
出場車型:雪佛蘭科邁羅(1976/2008兩代)
Peterbilt 379(擎天柱)
GMC TopKick 6500(鐵皮)
悍馬 H2(救護車)
龐蒂亞克Solstice GXP 敞篷跑車(爵士)
經典的力量是不能忽視的,人氣動畫更是如此。每個男生心中的神作《變形金剛》在2007年被導演麥可貝第一次以真人加CG動畫的方式搬上銀幕,開啟系列電影篇章的同時,過硬的質量贏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此次入選十大不外乎是因為汽車人陣營的兄弟們在影片中的賣力演出,打鬥搞笑使勁渾身解數。
作為系列電影的開篇之作,《變1》主要的功能是交代整體故事的來龍去脈,引起觀眾對兒時經典的回憶及感動。有漫畫和動畫的超強人氣作支撐,電影版在擁有先天優勢的同時卻也倍感壓力。導演麥可貝《珍珠港》、《逃出克隆島》連續兩部大片皆遭遇票房口碑雙重滑鐵盧,在《變1》的創作中變得非常小度,擅長的大場面爆破戲依舊精彩,而對於人物型格、整體劇情走向也給與了更多重視。不過接下來的後續兩部該系列作品明顯就有點「耍」開了的感覺,回歸到「貝導」一貫的空虛動作片路線,所以唯有此部作品有資格上榜。
不論汽車人陣營裡面有多少強大的戰友給人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看過本片的人還是會被大黃蜂活潑的性格所徵服。片中最能喚起人們勇氣和回憶的是大黃蜂(1976年雪佛蘭 Camaro 跑車)幹掉路障(野馬Saleen S2)後風趣邀請邀請男女主角上車的情節,Sam的那句:「50年後等你老了,你會後悔當初沒上車嗎?」青年人勇敢無畏的氣勢用短短幾個字便表現的淋漓盡致,配著充滿希望的搖滾樂,寫作的當下筆者耳邊仍然能迴響起當時在電影院中觀眾們自覺發出的掌聲和歡呼聲……
《變1》博派隊伍中出場的全部都是美系車型中的代表力作,擎天柱是Peterbilt 379大型半掛長鼻車,搭載C15發動機和18速手動變速箱,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肌肉卡車大明星;武器專家鐵皮和救護車分別為通用旗下品牌GMC的TopKick 6500大型皮卡以及悍馬H2軍用越野車,兩位重量級選手一攻一守分工明確;如果說悲壯,決戰剛開場不久變被威震天掰成兩半的爵士絕對是最慘的一位,即便驚鴻一瞥,龐蒂亞克Solstice GXP 敞篷跑車優雅的造型還是讓人一見傾心。
如此人氣爆棚的電影全部採用新人演員,男女主角希亞拉博夫和梅根輠克斯憑藉此片晉升好萊塢一線,默默無聞隨即一夜成名。不過再性感的女神在一眾變形金剛面前也只能淪為配角。最後筆者在這裡還要抱怨一句,CG動畫能不能讓變形過程再慢一點、清晰一些,呼嚕一頓變亂七八糟就完成了,著實有糊弄消費者的嫌疑。
!
No.6:《亡命駕駛》
定位:北歐黑色文藝悲劇
經典程度:★★★★
出場車型:雪佛蘭Impala(開場搶劫接應車)
克萊斯勒300C (黑幫分子追逐用車)
雪佛蘭Malibu(1973年出廠 主角平日座駕)
如果說王家衛是藝術的哀嘆,吳宇森是唯美的暴力,那《亡命駕駛》則是將美國文化與文藝、暴力美學最巧妙的結合,它作為筆者最推崇的一部片子,《亡命駕駛》集合了太多令人震撼的元素。氣質陰鬱,全篇基本上沒有大篇幅的對白,一切的語言和情感都用氛圍的營造來突出。動作戲犀利大膽血濺熒幕,飆車部分雖不多,但設計感及整體水準卻完全不輸傳統汽車動作電影。
與其說是好萊塢當紅小生瑞恩高斯林塑造了《亡命駕駛》,倒不如說是他的推薦成全了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將北歐式的文藝動作電影在全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在主角冷靜的視角,激烈的速度、淡淡的情感中電影散發著令人迷醉的殘酷低氣壓。巧妙的逃脫橋段,黑幫分子們慘無人道的報復說短以及簡單卻足夠悲壯的感情線,極冷與極熱的碰撞交匯火花四濺,但這一切卻又是那麼的平緩、真實、充滿力量。
配樂和汽車是本片最重要的兩個亮點,開場部分主角(片中沒有交代他姓名,演員表中的對應稱謂是:Driver)駕駛一輛再普通不過的雪佛蘭Impala接應搶劫者,用電波全程監聽警方對講頻率,在夜幕和在建築物的粉飾下,上演了一場十足經典的逃脫戲碼。低頻段的襯樂隱隱的節奏電子樂表現著緊張情節駕駛者應有的心裡活動,而主角的臉上卻全程無表情。直至車最終駛入體育場地庫,隱入車流和人流之中……字幕起,後現代地下電子樂明確的重低音混搭效果人聲開始「控訴」社會,電影才正式開場……
不僅是開場,影片中主角在90%的時間中都是面無表情的,唯有他在於艾琳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看到笑容和幸福感。1973年產的雪佛蘭Malibu老爺車上,他們乘著夕陽在乾涸的橋堤飛馳,盡頭是面積不大的樹林和溪水,這就是他們僅僅需要的那麼一點點美好而已。舊舊的車和舊舊黃色的陽光映襯下,時間短暫且珍貴,是唯屬於他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為了成全她,主角答應幫助其丈夫完成黑老大交給的交易任務,殊不知一腳剛踏出罪惡,身上就已經連中數槍前去問候天公。他,奪路而逃,粗狂的野馬和貴氣的克萊斯勒300C上演一場美式大馬力後驅較量。專職駕駛的主角贏得並不輕鬆,但也算是逃過一劫,不過黑幫不可能停止滅口行動,最終Driver選擇主動迎擊,完爆罪惡的反派,不過他們的愛卻已走遠,在電梯裡艾琳的表情讓他絕望,悄悄的離開始無盡漂泊(上集結束,咱們下周繼續!)
分頁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