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Kim工房」,今天要評測一款雜牌的太陽能感應燈,看看它如何給家居增智慧。
近年來,智能家居貌似陷入誤區,非要有生態、能聯網、會語音才算智能?
一、輕開箱
本期主角是鎮江舒福電子出品的太陽能感應燈,無品牌無型號,太陽能充電+鋰電池續航,光控+人體感應,20個LED貼片燈珠,IP65防護。
商品連結:https://u.jd.com/PtgtG3
此燈京東拼購價17元包郵,京喜App提交訂單返3.4元,優享免息支付立減2元,最終實付11.6元,接近白菜價!
▼白菜商品的特色,就是公模包裝,從白色包裝盒裡取出一盞黑色燈具,反差萌有點意思。更有意思的,是將使用說明直接印在外包裝側面與背面,很科學啊。
▼無論京東頁面,還是商品實物,此燈沒有任何品牌與型號標識,唯一的身世信息源於包裝盒側面的出廠貼紙,暫且當它是鎮江舒福電子出品吧。
▼此燈採用三角造型,正面被上下分隔成兩個半區,外殼為ABS塑料材質,作為白菜商品,做工無可挑剔,也算堅固耐用。
▼正面下半區有黑色的電源開關、白色的紅外傳感器(其實是菲涅爾透鏡裡面套著紅外傳感器)與亮眼的LED矩陣。
▼正面上半區是低調的太陽能板,出廠帶保護膜,白菜良心。
▼背面沒啥好說的,簡約到連名字也沒有,頂部有螺絲掛孔,考慮到此燈重量較輕,採用免打孔掛鈎來固定也不錯。
▼最後用一張自製圖來概括此燈的正面,太陽能板在上,因為太陽在天上。
小結:此燈的包裝簡約而不簡單,燈體的做工與材質無可挑剔,造型設計合理掛放方便,可謂白菜業界標杆。
二、易拆解
▼看到背面的螺絲,忍不住拿出螺絲刀,我拆,我拆,我拆拆拆。
▼內部構造非常簡單,但整體足夠牢固,需要注意的是,後蓋與前蓋接縫處沒有密封膠,對防水性要求較高的,建議自行加固。
▼核心元器件就倆,藍色的18650鋰電池(3.7V/1200mAh),綠色的PCB主控板,主控晶片為AY10W01(深圳艾美威電子出品)。
▼太陽能板採用滴膠封裝,外部尺寸為80×45mm。
▼LED矩陣外部尺寸為64×42mm,產品規格有5×4(20顆)或6×5(30顆),需要注意的是,LED貼片越多亮度越高,但也意味著耗電越大。
另類小結:上述物料的採購價大概是這樣滴,電池1.5元,主控板總成3元,太陽能板2元,LED矩陣1元,再加上外殼+包裝+人工+物流,到手價僅12元貴不貴?
三、簡體驗
此燈的工作模式很簡單:
▲太陽能板感光時(日光或燈光),LED不亮,光照充足時給鋰電充電。
▲太陽能板不感光且無人靠近時,LED不亮。
▲太陽能板不感光且有人靠近時,LED亮燈,待人離開,延時16秒後自動滅燈。
此燈三圍125×98×48mm(高×寬×深),體重108g(比iPhone SE還輕),建議使用免打孔掛鈎上牆即可,唯一需要操心的,是陽光照射角度與人體感應角度之間的平衡。
陽光照射角度好理解,太陽能板要直接面向天空,避免陽光被遮擋或反射,否則會嚴重影響充電效率。
人體感應角度不好理解,較瘦人肉實測情況如下圖,注意紅外傳感器的指向性,在傳感器正前方最遠能感應6米,但在傳感器側面只能感應1米,因此儘量將傳感器正對著人走過的方向即可。
補充幾個知識點:
這裡所謂的人體感應,是基於PIR傳感器+菲涅爾透鏡實現的,簡單說就是被動式紅外傳感器,外面套個白色的菲涅爾透鏡用於控制感應角度與感應距離。
紅外傳感器≠運動傳感器,它僅對人體(或寵物)的熱輻射有反應,不會受風吹草動的影響,因此常被用於安防領域。
紅外傳感器與人體之間不能有任何遮擋,那怕玻璃也不行,人肉實測在感應範圍內拉上玻璃門就無法觸發。
紅外傳感器主要識別人體軀幹部分,人肉實測僅將四肢暴露在感應範圍內也無法觸發。
至於此燈的照明效果,在夜晚關燈的房間,20顆LED矩陣足夠刺眼,當然前提是電量充足的情況。
最後談談此燈的應用場景,替代傳統陽檯燈,實現智能化自動化亮滅!
▼為什麼不掛牆上,而是擺地上?
因為這才是「陽光照射角度與人體感應角度之間的平衡」。曾經嘗試像傳統燈具一樣高掛牆上,好吧,照明和感應都沒問題,但太陽能板面向天花板,屬於背光區,光照不足根本沒法充電。
▼感應觸發區域在哪?
陽臺玻璃門,開門即亮燈!
注意哦,玻璃門是會影響紅外感應的,關門的情況下,人在房間內怎麼晃都不會誤觸發亮燈,就這麼神奇。可一旦推開玻璃門,人體軀幹瞬間暴露在感應範圍內,啪,觸發亮燈,完美。
▼增智慧,就這麼簡單?
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智能家居所追求的簡單快樂麼?一款簡單的燈具,放置好就能工作,不用任何設置,不用擔心續航,不用人為操控,你需要它就亮,你不需要它就滅……然而這一切,竟然靠一臺無聯網的單體設備就輕鬆實現啦!
生態是什麼鬼?把你圈入某品牌的全家桶麼?
聯網是什麼鬼?可以順理成章的暗送廣告麼?
語音是什麼鬼?要等你說出來才會做,智能個屁?
尾巴
關於這款白菜價雜牌太陽能感應燈,唯一的優點,就是沒啥缺點,無論工藝還是物料,無論實用性還是可玩性,都是白菜價的行業標杆。如果你追求亮度,不妨考慮LED數量更多的款式;如果你追求續航,不妨自行更換大容量鋰電;如果你追求防水,不妨在後蓋接縫處打上防水膠……
但真正讓我吹爆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一款白菜商品對智能家居行業的靈魂拷問。當你買回來一堆所謂兼容生態的智能設備,先讓它們萬物互聯,再手機裝個App設置半天,最終獲得的所謂智慧體驗,好像跟這款白菜感應燈的智商也差不多。或許,在智能家居這條路上,做加法只是技術,做減法才是藝術。
好吧,這堂課就到這裡,更多搞機黑科技,敬請關注「Kim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