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東新媒體訊 (記者 吳慧琨 駐鎮記者 周瑞平) 「我家有能繁母豬50頭,以前自助配種的種公豬質量參差不齊,造成優質肉豬比重、良種化程度不高,自從國家對生豬實施良種補貼政策以來,我每年可節省近1500元,幾年下來,已經節省近萬元了。國家政策這麼好,對養殖戶這麼照顧,這更增加了我們發展養殖業的信心……」馬塘鎮三沿養豬場場主韓玉華說起生豬良種補貼政策喜上眉梢。
韓玉華是我縣大力實施生豬良種補貼受益的農民之一。2007年,我縣被確定為國家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建設縣,自從項目實施以來,全縣共發放生豬良種補貼項目資金3840萬元,累計向全縣免費或優惠價供應優良種豬精液395.2萬份,全縣豬人工受精普及率達95%以上,一次情期受胎率達92.3%。在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支持下,通過引進大約克、長白、杜洛克等優良種豬,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加快了生豬改良步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我縣能繁母豬欄存一直穩定在20萬頭以上,成為江蘇省母豬飼養第一大縣,年生產優質苗豬500多萬頭,經濟效益累計達15.2億元。
為切實貫徹落實好這一惠民強農政策,本著用好補貼育良種、落實政策增效益的原則,縣家畜改良站嚴把精液產品質量、補貼範圍、收費標準、資金撥付等幾道關口,不斷強化管理、規範建設、優化服務,確保農戶真正受益。2009年,我縣投資200多萬元在岔河鎮新港村建成佔地10畝的標準化豬人工授精中心,並對豬舍、運動場、採精室、化汙設施等進行了多項創新與改進,配備了先進的檢測儀器,為提高檢查水平保證精液質量打下良好基礎。
為加強種豬精液配送服務,我縣在全縣範圍內建立32個種豬精液發放銷售點,保證農戶在10公裡範圍內能方便地獲取種豬精液。為了提高母豬授精成功率,我縣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專業輸精員隊伍,並對輸精員進行培訓和專業技能考試,考試合格後才能持證上崗,專業技術的提高為養殖戶母豬配種提供了保障。與此同時,縣家畜改良站還制定了嚴格的精液質量控制制度,形成了縣鎮聯動的精液質量控制體系。堅持實行精液留樣檢查制度,縣改良站和鎮精液銷售點每2小時檢查一次精液質量,並互相通報檢查結果,一旦發現不合格精液立即停止使用。嚴格的把關,保證了精液質量,也保證了農戶配種效果,提高了受胎率,增加了養殖效益。
為了提高生豬繁育水平,優化品種結構,我縣還加大優良種豬引進力度,先後從浙江、上海、山東等地引進國外優良瘦肉型種豬350多頭,為如東生豬品種改良奠定基礎。通過宣傳與示範帶動作用,在全縣積極推廣富有特色的「皮梅二元母豬」,生產優質的「大皮梅」三元商品豬,其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好、瘦肉率高,商品豬165日齡達100千克,料肉比達3:1,瘦肉率達58.9%。
「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和豬人工授精技術全面推廣,徹底改變了我縣農民『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的傳統,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和生豬產業的持續發展。」縣家畜改良站站長王愛華談起生豬良種補貼政策時說,近年來我縣能繁母豬欄存一直穩定在20萬頭以上,成為江蘇省母豬飼養第一大縣,年生產優質苗豬500多萬頭,其中400多萬頭銷往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內蒙等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