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將至,在凜凜寒風中,一大片梅花傲然怒放。梅花枝條細長,形態不一,婀娜多姿。枝頭上,白色、粉色、紅色的小花鬥寒爭豔,為這個嚴冬增添了幾分生機。
早梅
張謂 (唐)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賞析:
全詩通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尋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讀 而 思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此處「銷」通「消」,指冰雪融化。這段詩句的意思是:人們不知道靠近溪水的寒梅提早開放,還以為那是經過冬天尚未消融的白雪。
為什麼靠近溪水邊的梅花會提早開放呢?其實這涉及到了物理上的比熱容知識。
比熱容
所謂比熱容,簡稱比熱,亦稱比熱容量。比熱容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物理量,用來表示物質增加溫度所需熱量的能力,即1kg的物質溫度升高(或下降)單位溫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用相同的電熱套給質量相同的水和幹泥土分別加熱,通過觀察現象發現:水的溫度上升得較為緩慢,幹泥土的溫度上升得較快;與其初始溫度相比,水的溫度上升的幅度較小,幹泥土的溫度上升的幅度較大。溫度變化值相等的前提下,水吸收(或釋放)的熱量要多於幹泥土吸收(或釋放)的熱量。換句話說,物質比熱容越大,升溫(或降溫)速度也就越慢。
水的比熱容與梅花提早開放
有什麼關係呢?
同陸地上的一般巖土相比,水的比熱容是比較大的。這說明一定質量的水能夠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熱而自身的溫度卻變化不大,有利於調節氣候。
梅花雖然耐寒,但其實是一種喜溫植物。冬春之時,環境氣溫低於溪水水溫,溪水就會釋放比陸地巖土更多的熱量,使得水邊氣溫相對高於遠離水體的區域,靠近溪邊的梅花自然就提早開放了。
看似很尋常的一件事,背後竟蘊藏著如此深奧的道理,看來大千世界還有無數的奧秘等待人類去發現。
在詩詞中發現科學知識,
在科學中感受詩詞之美,
《詩說科學》,
相約每周二,不見不散~
圖片 | 百度圖庫
?設計 | FJTL編輯部
參考文獻:
[1]《早梅》 古詩文網 [J\OL]
[2]《十萬個為什麼》 汕頭大學出版社 [J\OL] 2015
[3]《詩詞中有科學》 海豚出版社 [J\OL]20120
[4]《300首經典古詩詞中的奇妙科學》禹田 同心出版社 2007
本文來自福建科普
公眾號未經授權謝絕轉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