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是一種口感絲滑、味道香甜的美食,深受人們喜愛。對於喜愛它的人來說,假如吃巧克力不會長肉的話,就算面前有一座巧克力山,他們都能眼都不眨地吃下去。
你可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在開玩笑,因為世界上真的存在「巧克力山」。
巧克力山位於菲律賓保和島中部的卡門附近,是當地的一處著名景觀,每天都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
而且,巧克力山可不止一座,而是總共有1260多座,它們全部都是圓錐形狀的小山包,高度也不算高,只有40到120米左右,站在高處眺望,這些小山包顯得又可愛又壯觀。
最神奇的是,每到夏季時,這裡的植物都會變得乾枯,使小山包由綠色變成了褐色,這種顏色看起來就像是巧克力一樣,所以人們就把它們叫做「巧克力山」。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發出疑問:「這麼多座小山包是怎麼形成的呢?」
關於這些巧克力山形成的原因,當地流傳著兩個傳說。
第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很久以前,這裡居住著兩個巨人,有一天,他們不知道因為什麼起了爭執,大打出手,還互相朝對方扔了很多石頭。最後他們終於沒有力氣了,於是重新握手言和,離開了這裡,而那些石頭卻被留在了這裡,所以就有了今天這1260多座小山包。
另一個傳說就比較浪漫了。相傳,當地的一個巨人喜歡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並把她娶回了家。他們原本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沒過多久,這個姑娘就患了重病離世了。巨人傷心欲絕,每日以淚洗面,最後也因為過度悲傷而死。他流出的淚滴,就變成了現在的巧克力山,而他的遺體,最後也變成了圍繞在巧克力山外圍的布諾蔓山脈。
當然,這兩個傳說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罷了,當不得真。那麼,它們真正的成因是什麼呢?
對此,科學家有很多解釋,比如石灰巖的風化、火山噴發等等,其中比較普遍接受的是海床抬升的說法。也就是說,巧克力山所在的保和島,是從海洋中抬升形成的,千百年來,雨水不斷衝刷著這裡的貝殼、黏土層,最終就形成了這些小山包。
對於這樣一處神奇迷人的景觀,有機會的話,你也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