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軍馬場·論中國鐵騎PK西方騎士誰厲害(下)

2021-01-16 大唐劍聖夢華錄

            霍去病和他在山丹軍馬場的大漢鐵騎

      接上文: 在下篇裡,我將講述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比強橫的西方騎士,以及重視馬政的遊牧民族,我們東方如何應對?

      我國古代歷朝的騎兵除了馬匹先天不足,還存在以下3大缺點:1乏足夠的軍馬場作為養馬育種基地,2朝廷歷來對馬政支持度不行,3農業大國的結構本身限制了馬匹的產出。面對這重重的阻礙,我們怎麼和敵人一較長短的?


     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嘶青雲,振綠髮,騰崑崙,歷西極。

     何謂天馬:這首李白的詩詞裡,描述的虎紋龍骨的超級天馬,其實真實中存在原型的。在《史記》裡記載,漢武帝見到了新疆伊利(月支窟)的馬,被它們140cm的身高驚嘆,命名天馬。之後張騫又跑到大宛(烏茲別克斯坦),看到傳說中的150cm的汗血寶馬,漢武帝自然更加喜歡。於是漢武帝將新疆馬改名「西極馬」,讓汗血寶馬上位稱為「天馬」。

     既然大漢花大價錢引進了這些良種馬,自然要大建軍馬場繁殖改良。於是包含山丹軍馬場在內,霍去病他們在甘肅一帶就設立了起碼二十個軍馬場。期望中國從此普及西方那種的高頭大馬,然而事實上這種舉措也只能短暫提高了漢唐時期的馬匹質量,無法長期續存。

     軍馬場的位置:中國長期沒好戰馬,原因就在於馬的生物習性---馬喜高寒,怕溼熱。因此在中國地圖上從河套地區開始,越往南走馬匹養殖的存活率越低,更別說育種改良了。 

    想要拿到和養殖「西極馬和天馬」,國家就至少要拿得住月氏活躍的青海新疆。然而這些地方漢朝拿得勉強算穩(後期東漢羌族也成了禍患);唐朝多數時間在它們都在吐蕃手裡;到了宋朝---李元昊的西夏徹底稱霸西域(所以人家有鐵鷂子黑騎士)。總之河西走廊實際上我們歷朝歷代一直難以拿穩,自然沒馬也無法長期養馬。

    於是,實際古代中國的主要馬種,多數只是北方的蒙古馬。蒙古馬上期說了,130cm的低品質的身高你湊合用吧。

   

  

      大宋鐵騎?在想像中楊家將各個統領千萬鐵騎,橫掃雁門關外...

      

      宋朝的馬:宋朝為什麼戰鬥力最差?從楊家將到嶽飛到辛棄疾一個比一個結局鬱悶?就因為甘肅拿不住,次品馬所在的河套地區都拿不到在蒙古的成吉思汗手裡。於是宋朝那麼坑各種被吊打就是必然命運了。

     宋朝的敵人金國的金兀朮就不一樣了,人家怎麼搞鐵浮屠?貝加爾湖那邊連接關外,花點心思搞邊貿是弄得到蘇聯的高頭大馬的。哪怕其中次品也比你蒙古馬強頓河哥薩克了解一下。後期南宋乾脆出現南北對峙的情況,南方的王朝就根本沒有合格的騎乘馬。

     在西方騎兵訓練中,一般將馬的的步法分為慢步(walk)、快步(trot)、跑步(canter)和襲步(gallop)。(玩過《塞爾達--荒野之息》的都應該直觀的感受過這幾個步伐的效果) 說到底軍馬是需要專業訓練的精貴生物,不同於居家幹活的牲口。

     軍馬和民馬:如果一個朝代拿不住河西走廊(甘肅新疆青海)和河套地區(蒙古陝北和寧夏),或者這些地方不斷被異族爭奪(除了漢朝好像都拿不太住它們。)那麼我們就無法確保馬的基本需求。

    請明白,馬是一種很脆弱的動物,這裡說的脆弱指的是馬的消化系統很弱。很多人的誤解是,馬只要餵草不就可以了嗎?實際情況確是--馬是食草動物沒錯,但是馬的消化能力很弱,而且依賴氣候。所以,中原甚至被迫在南方用軍馬場養馬,是無法為馬匹戰鬥力提供基本需求的,而且個頭劣化,120釐米不到的身板,對上那些兵強馬壯的異族當然會吃大虧。更何況中國本身就不重視馬政,一旦朝代走到不給力的昏君時期,這問題只會加倍爆發。

    那麼,說完了缺乏馬場的問題,我們來下來說說中國的歷朝歷代馬政制度。

          太僕寺,這個東西就是古代負責養馬的最高機關了。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古代的馬政:初唐邊塞猛將盧照鄰,也曾經感嘆千騎萬乘的輝煌,會隨著時間的消逝難以追述。為何會如此?因為馬是一種賠錢貨,對於中國農業來說是巨大的負擔而非助力

      於是養馬就變為了國有化為主導,打不打仗都在大量消耗國力--因為養軍馬和買軍馬都需要大量的費用。而且一旦打敗仗的情況下,通過貿易快速補充它們更是巨大的國防負擔。我們中原之民的農業特色註定了這個大格局無法改變,那麼官辦養馬場到底如何呢?我們看看太僕寺吧。

    太僕寺:始於春秋一路延續至清的官方機構,是歷代全國掌握馬政的最高負責部門。太僕寺最高長官為太僕寺卿(從三品)。是的,你沒看錯,只有從三品而已。

    馬這種東西,我國歷代負責人官職低微。一旦戰鬥消耗了補充起來就是賠錢,養著馬匹提供草料就是更大的持續消耗,提供戰鬥拿去出徵往往無法提供足夠的戰利品斬獲作為投資回報。(衛青霍去病例外)。於是古代一旦朝廷經濟不行,倒黴蛋就是這個三品衙門。即便是經濟很好的朝代,在封建土地兼併之下,任何高官豪強想要侵佔馬場,太僕寺惹不起的居多。而這還不算太僕寺監守自盜進行貪腐活動....

    長期虧空的馬政,在明朝這類財政吃緊破產的朝代尤其突出---史料記載明末萬曆時期,軍馬造冊大同鎮應有51654匹軍馬,但實有的卻是馬騾25870匹,這還是大量是用騾子外加驢代替湊數---九邊重鎮之中大同鎮這種主要負責和後金開戰的區域尚且如此,而且是萬曆三大徵全勝這種武備強大的時代,那麼當時大明其餘地方的馬政糟糕狀況就可想而知了....


  天可汗成吉思汗用的就是蒙古馬,蒙古馬不厲害但是看看人家怎麼去保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中原進口馬匹:前面說了,蒙古馬不厲害。130釐米的身板爆發力很差。那麼假設我們太僕寺生產馬匹不利,又拿不住河套和甘肅,能否跟他們走商貿購買強力軍馬呢?答案是只有次品給你。

     傳說蒙古人的馬一生下來,蒙古人就會搞這樣一項騷操作:把小馬駒留在山下,把母馬系在山頂。如果小馬駒能夠從山下一躍而上跳到母馬身邊---好馬!留著自用;一下跳到半山腰然後溜達上去找媽的馬---肉馬。殺了吃肉。懦弱而不敢往上跳的,最次品---賣給中原人。

      這個當然是傳說,但是實際情況就是我們中原作為邊境遊牧民族的敵人或者潛在敵人,邊民的好馬基本是自己用的,怎麼可能給你?於是西夏,金國都搞得起具裝騎兵,我們只有被吊打的份。

      異族的馬政:相比起農業的我們把馬當賠錢的消耗,強大的元朝確會把馬的法律地位看得甚至比人更高!成吉思汗的法律規定---1誰要是偷竊一兩匹馬就處死2馬匹在野外踢死咬死人,這匹馬就要賠給死者的家裡,而死者家裡不許報仇!3哪怕你是蒙古王爺,如果騎著懷孕的馬匹,鞭刑。即便你家裡馬匹再多再富,除非軍務之外 個人騎乘的馬匹也不能超過三匹。4任何人嚴禁使用多匹馬去拉的馬車。蒙古馬並不厲害,尚且被如此強調保護,為何如此?

     因為對我們中原之民而言--馬是賠錢貨。可對人家遊牧民族而言卻是生存最重要的工具。區別對待的差異就是這麼來的。於是蒙古一旦拿到中原這些資源,他們的這種馬政和長期苦慣了的旺盛的擴張欲望,輕鬆讓他們化資源為戰鬥力,席捲整個歐亞大陸。反觀我們,主要是修長城,保護好自己後安心耕種一畝三分地。

    西方也耕地,一樣是靠農業生活,那麼為啥只有我們耕的那麼憋屈,把馬視為負擔呢?這就是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農業大國的特色導致了軍馬難求。

 

          中國的鄉村,陝西美麗的戶縣農民畫的豐收。看到問題了嗎?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東方農耕帝國:周秦漢唐一直到大清,中原之民的生存全靠農業。而在農業生產力的中,中國習慣採用牛耕。

     牛這種生物無論是在耐力還是可馴化的程度上都要高於馬。而馬的四肢相比於牛要弱,不利於負重和挽使。以至於後來出現驢馬雜交的騾子的耐力和負重都要優勝馬。於是,馬自然不受到民間待見...

     歷朝歷代,比如唐朝採用府兵制,宋朝王安石的保甲法,都鼓勵民間養馬,戰鬥時期充當軍馬。然而中原和江南都不適合養馬,民馬飼養精度也遠不如軍馬。

     根據史料記載一般想要充分飼養有戰鬥力的軍馬,需要佔地五十畝、五十畝地,差不多可提供五口之家的生活所需了。於是民間養馬變為了更加沉重的百姓負擔,卻無法提供戰力。

     西方的鄉村:西方同樣是農業社會,儘管是封建制而非帝國制。為什麼西方各國不缺馬甚至騎士各個有優質軍馬?

     看過《靜靜的頓河》嗎?講述哥薩克農耕家庭的一部蘇聯現實主義戰爭巨作。仔細閱讀會發現---古代歐洲是不用牛耕作的,他們廣泛使用的是馬耕。民間養馬在西方小農家庭非常普及。所以西方即便戰馬不足,他們從民間搜集的馬匹至少可以供應大量騎兵的需要。

       馬耕技術其實效率不如牛耕,而古代歐洲農業技術也長期不如中國。所以我們看到歐洲黑暗時代的那些現實主義作品和遊戲(比如《巫師3》),明顯能感受到他們的輪耕制導致西方農民普遍吃不飽飯。他們的農村很凋敝,人口密度也低很多。但是他們有好馬,而且他們休耕的田地種植苜蓿、大豆等都能作為優質的馬料....

     而且歐洲和蘇聯的民間尚武精神遠遠好於我們---哥薩克和歐洲那些富裕家庭,都指望著孩子能夠成為見習騎士/頓河哥薩克去為領主而戰。做這件事對他們的文化裡,不僅是撈取地位和官職的通道,更是一種「家族的榮耀」。反觀我們都是以讀書為榮,各個主要靠科舉,誰能出戰馬高下立見。

      說到底歐洲總體比我國中原和江南的緯度高,而過去的氣候也比今天更寒冷。於是對我們是賠錢貨的馬匹,人家確是當做適應氣候的農耕法寶積極培養,這就造成了這種騎兵強度的先天差異...


      西安漢城湖,漢武帝帶著李廣/衛青/霍去病和大漢千萬鐵騎!

     東方騎將的馬:前面說了這麼多,應該大家心裡都有數。我們中原歷朝歷代,騎著最糟糕的馬,缺乏高效率的育種環境和軍馬場,民間也無法積極支持馬政。那麼,吾輩何以為戰?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東方騎術:辛棄疾的詩詞裡,很明白的說明了這件事。我們可能沒有出色的馬,但是我們騎馬時候雙手是解放的,可以雙持長槍也可以射箭投擲,非常自由。因為我們的騎術和西方本質上是不同的。

     西方騎士的夾槍衝鋒,必須至少以一手拉馬韁外加胳膊套騎士盾,即單手控制馬行進的方向。之後用馬刺踢馬,脅迫高頭大馬感到疼痛而加速奔跑。這種模式是脅迫馬匹耗盡體力完成的爆發無腦衝鋒打法。(所以西方的騎士從不射箭和雙持武器,因為他們騰不出手做這件事。)

     東方的武將們卻不一樣。我們是以雙腿控馬,騎將的腳跟腿肚子磕擊哪邊的馬肚子,馬就向哪個方向行進。用雙腿夾緊馬腹,馬就自然知道加速奔跑。這種模式缺乏爆發,但是遵循馬本身的最大耐力,並且可以雙手持矛或者開弓放箭。

     東方馬匹耐力和護甲:東方馬沒爆發,個子又矮。但是優點卻是耐力非常好。山丹馬作為負重的馱馬,而蒙古馬長期在坑坑窪窪的草地奔襲,都是耐力高的長跑健將型。於是中國武將採用的是中型護甲(扎甲)降低馬匹負擔,換取最大續航來靈活應對。我們的確無法像西方重騎兵那樣一身純鐵的鋼板,自己也悶著鐵頭去衝鋒,但是我們可以實現更多靈動穿插打敏捷型打法。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馬匹更矮負重更差,經常被人譏笑為武士騎驢上戰場。於是日本的武士使用的大鎧,甚至是竹片製作的輕型護甲。

     東方槍術:我們東方用的長槍和馬槊,這類長兵器一般都是3-4米。遠不如西方衝槍的5米-6米。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槍桿是用白蠟杆之類彈性材料製作(看看電視裡武術套路表演裡耍白蠟杆,會發現這種長槍劈地板都能彎曲反彈)。這樣的東方騎槍如果太長根本就會彎曲,而且無法有效操作。

    所以我們的武將們的戰鬥槍術,基本是接敵後用拆招纏鬥的方式去打。為了招式靈動,我們幾乎從來不用盾牌。

    輔助東方武將們雙手持槍的武器是鐵鞭,弩(窩弓)等副手和投擲武器。這些武器通常別在手腕或者掛在馬鞍上便於拿取,實戰中隨時可以抽起來攻敵於不備。所以,我們看那些古代說書和記載中總是寫道:「某某將被敵將挑落馬下」或者「XX將追擊敵人時吃到一記飛索人仰馬翻」。

       說到底東方騎將的打法是敏捷模式,西方騎士是力量模式。



我中原騎將的輝煌鐫刻在敦煌壁畫上--張議潮的歸義軍騎兵大戰吐蕃。

    

      說了這麼洋洋灑灑的一篇,那麼到底東方騎將VS西方的騎士誰厲害?

     在我看來,戰爭是一種多兵種協調完成的武力行為。拋開步兵和遠程火力,輜重戰車和防禦工事等,單說騎兵是沒有意義的。

      東西方1VS1的騎兵PK:那當然西方騎士厲害。西方騎士的衝鋒勢不可擋,針對性極強。

      雙方騎兵面對面上了比武場對衝,6米長騎槍一身重甲的西方騎士迎面衝殺過來,我們即便李廣、呂布和項羽也一樣無法格擋那種強大的衝擊力---電影《勇敢的心》威廉華萊士號稱2米多高的巨漢,拿個盾牌都被人家輕騎兵一擊放倒,何況我們東方騎將是不持盾的。而我們的騎將愛用的弓或弩射擊對方未必有用,因為人家有盾有板甲重鎧。而一旦面對面衝鋒,我們東方長槍的距離太短,東方武將的武器沒碰到西方騎士,就會被打落馬下...

      實戰的戰場PK:那當然是東方騎將厲害。我們的打法勝在靈動,泛用性強。東方的智慧讓劣質馬匹發揮了耐力的最大價值,可以隨時襲擾,不成就撤離。

     蒙古帝國的可汗衛隊的怯薛軍們,為什麼能吊打各種西方騎兵?李廣的騎射如何能以一敵十收拾騎著蘇聯駿馬(匈奴的馬是貝加爾湖的大傢伙)的匈奴猛將?

     記住西方騎兵雖然防護好,一樣很害怕弓箭---英法百年戰爭裡就是典型例子。西方多數國家都不愛培養成本高昂的弓箭手,青睞廉價易於訓練的弩和十字弓,所以板甲擋不住弓箭曲射而對弩防禦卻非常好。而且高頭大馬更缺乏持續奔襲的耐力,很容易在衝鋒後被追擊獵殺。

     雖然馬弓手們射箭需要穩定性,而純粹的騎兵互相對戰時,如果馬弓手被騎士們持續纏住追逐的話,即便蒙古騎射手也無法精確射擊,只能一直逃竄。但是戰場上我們是依託步兵和遠程掩護的,東方騎將們可以最大化耐力優勢遊動作戰,多次襲擾針對對方陣型和戰局弱點。畢竟東方馬很方便靠著耐力整隊再戰,可以透過消耗戰最終給與敵人毀滅性打擊。

    所以,總之上述,我還是更認可我們東方的騎將們的戰鬥風格,中國古代的勇士們,騎著最差的馬,卻打出了最好的戰鬥效能。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一直到今天,只要說起猛將這個詞彙,我首先想到的還是那些東方的騎將們---那些跨著駿馬、不拿盾牌、握著長槍、瓔珞頭盔、一身扎甲,腰上圍著袍肚背後紅披風的大將軍形象!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中國武將們曾經的輝煌戰鬥史詩,歡迎來到山丹縣,到皇家軍馬場來策馬揚鞭。只有這裡,可以讓你感受到那些曾經縱橫馳騁、俾睨天下的古代將軍們英雄軍魂!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馬場」山丹軍馬場現「萬馬奔騰」場景
    「世界最大馬場」山丹軍馬場現「萬馬奔騰」場景 (1/4) "← →"翻頁
  • 山丹軍馬場春日馬兒犛牛生機勃勃 (1/5)
    山丹軍馬場春日馬兒犛牛生機勃勃5) "← →"翻頁 3月18日,春日時節,雪域祁連山下的絲路
  • 山丹軍馬場,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馬場
    一路向西,甘肅張掖,山丹軍馬場——來自於霍去病時代的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軍馬場。山丹一掠而過,一切只是初見,山明水淨,景色宜人。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爾虞我詐,只要不要打擾別人,在這裡你可以毫無顧忌地放飛心情。早在三千多年前,這裡就已養馬。
  • 【圖集】跨越千年 走進亞洲最大的馬場
    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在焉支山下大敗匈奴,被擊潰的匈奴人唱著悲涼的歌退出了祁連山牧場。從此,漢帝國開始在大馬營草原這塊寶地屯兵養馬,成為歷代皇家馬場。主要培育有青藏馬、蒙古馬、大宛馬、頓河馬、河曲馬和白章別徵馬(血汗馬種)等 自1949年9月以來,山丹軍馬場一直歸屬軍隊管理,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以年最多存欄兩萬匹成品馬的規模,輸送全國各地軍需民用。同時精心培育出了馱、乘、挽兼優的「山丹馬」,為祖國新馬種的培育繁殖作出巨大貢獻。
  • 跨越千年 走進亞洲最大的馬場
    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山丹馬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馬場。「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祁連山充沛的雪水孕育了水草豐美的山丹馬場。山丹馬場鸞鳥湖水草豐美的大馬營草原孕育了品質上乘的山丹馬畜牧業是山丹馬場的傳統產業,以馬匹繁育改良為主,馬牛羊並舉「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公元前121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在焉支山下大敗匈奴,被擊潰的匈奴人唱著悲涼的歌退出了祁連山牧場。
  • 來河西走廊旅遊,到霍去病創立的軍馬場,欣賞萬馬奔騰的壯觀景象
    豆奶和你一起走遍千山萬水暑假就快到了,今天豆奶給大家安利一個暑期出遊好去處——山丹軍馬場。山丹軍馬場是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它位於河西走廊的中部,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跨越了甘肅青海兩省,總面積達329 .54萬畝。山丹軍馬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皇家馬場,也曾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軍馬場,在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軍馬場一共有四個場,軍馬一場距離最遠也最美,遊客們一般都去一場,豆奶也去的一場。
  • 同是「打工人」,他年僅19歲,就成了世界最大軍馬場的第一任「場長」
    這句話也成為了中國曆朝歷代保家衛國的將士們的座右銘。在同匈奴騎兵作戰的過程中,漢軍深切地感受到了戰馬的重要性。然而中原地區原有的馬種,由於長期圈養,其速度和耐力均大大降低,根本無力和匈奴騎兵彪悍的草原馬對抗。山丹軍馬場的出現,讓這一窘境得到了徹底的改觀。
  • 秋颱風pk夏颱風,誰更厲害?
    秋颱風pk夏颱風,誰更厲害?對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地理位置相對靠北的省份來說,因為大氣環流的形勢變化,秋季颱風很難影響到,所以還是夏颱風更厲害。
  • 陰陽八卦理論和西方科學誰厲害?
    以陰陽八卦為基礎的五行學說體系是和西方科學並列的解釋世界的方法。並沒有誰比誰厲害,不是說西方科學就比陰陽八卦理論高明。只是我們到了近現代不學習陰陽八卦理論了,習慣使用西方科學了。我認為陰陽八卦理論更勝一籌。難道只有十進位制可以計數,二進位制就不能?不能把習慣,孰知當成真理。如果還不能理解,說個容易理解的。世界五大宗教各有各的圖騰,他們各用各的理解解釋世界,並行流傳。
  • 東北虎pk非洲雄獅,實力證明誰才是大王,遊客拍下全過程
    東北虎pk非洲雄獅,實力證明誰才是大王,遊客拍下全過程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老虎作為森林之王,獅子作為草原之王,它們在動物界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令其他動物聞風喪膽,很多人都非常好奇。老虎和雄獅哪一個更厲害,東北虎兩分鐘打趴非洲雄獅,實力證明誰才是大王,鏡頭拍下全過程,獅子和老虎雖然都是大型的貓科動物,但是因為它們的棲息地不同,所以相遇並且發生鬥爭的機會也非常少,不過人就有很多人非常好奇,從一段視頻錄像中也解答了我們多年的疑惑。
  • 昌平學騎馬性價比比較高的馬場
    學騎馬,學騎馬,學騎馬性價比比較高的馬場***新行情三、價格測算:以150公斤了想必2公斤的車可能價格也就180多元吧,那就去電視臺有紅利購買性價比***高的馬場吧(這裡相比得150公斤加價40元)。四川廣安市環境友好商貿城坐擁pk擁擠和放射性汙染嚴重的地理優勢,廣安市環境友好商貿城是一個地域性品牌,所以大家如果選擇路線考慮的話,前期考察配套的朋友也是很多的。三公裡半小時內就能看到勝利、高水平的康莊大叔、練手俱樂部、熱鬧圖的藝術傳人等。 目前有出場門票和五折套餐三種。當然加價的話,如果是在接觸led燈和相冊檔次要比較好了,不能太高了,接下來還會增加營業額的。
  • 西方人為什麼會被中國落後論洗腦?
    這一說法被西方媒體廣泛傳播,一時之間,"中國落後論"又一次在海外的社交媒體上流傳。事實上,"吃不起榨菜"這一觀點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但偏偏為何西方人都深信不疑,認為中國很落後呢?從此,許多來華的外國記者,都或多或少地拍攝下了近現代時期中國百姓的生活狀況,面黃肌瘦、衣不蔽體……  而這些照片跟隨西方記者回到他們的祖國後,被大肆傳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覺得中國很窮很落後。媒體的宣傳導致了"中國落後"這一觀點深入西方民心。雖說,從前的西方記者所言屬實,但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
  • 時政新聞眼|習近平踏訪河西走廊:即從京城赴邊城,便下肅州向甘州
    在莫高窟前、關城之上,總書記思接千載、縱論古今。隨後,他沿河西走廊自西向東,由昔稱肅州的酒泉,來到曾以甘州為名的張掖,一天之內輾轉該市三處地點考察調研:憑弔血灑河西的西路軍英魂,探訪國際友人艾黎創辦的邊陲名校,登臨史上最「牛」的山丹馬場。最高領導人在祁連山下、古絲路上,穿越一條歷史與時代交織、夢想與現實激蕩的長廊。
  • 《假面騎士零一》論目前的戰鬥力排名,狂暴和金屬你選誰?
    《假面騎士零一》論目前的戰鬥力排名,狂暴和金屬你選誰?在目前的假面騎士零一當中,假面騎士的形態數量已經越來越多,特別是那些代表著當下頂級戰鬥力的最強形態,像假面騎士零一的金屬蝗蟲、假面騎士巴爾坎的狂暴加特林、假面騎士迅的燃燒獵隼等等,相信很多同學對於這些騎士形態的戰鬥力排名都非常好奇,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匯總假面騎士中厲害的黑色騎士,亞克零號大殺四方
    在最新的特攝雜誌中,黑色騎士假面騎士亞克零號的出現讓人眼前一亮,不禁讓人們想到了劇中那些驚豔厲害的黑色騎士,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1、假面騎士build危險形態假面騎士build的一個暴走形態,也是一個著名的二叔代打形態
  • 森林之王老虎,草原之王獅子,俄羅斯大棕熊,打起來誰更厲害?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節目,相信大家都知道,說到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老虎和獅子了,一個是大草原的王者,一個是森林的王者,不過還有一個動物也是非常厲害的,那就是棕熊了。在棕熊的食物選擇裡,大多數都是肉類,大家不要以為熊類只吃些竹子或者蜂蜜等一些素食,熊類是會自己去捕殺食物的,不過跟大型貓科動物想比,熊類的捕食天分貌似不怎麼高,那這三種大型動物哪個更厲害點呢?
  • 厲害了夥伴556pk《鬥羅大陸》泰坦巨猿助你扭轉乾坤_國內新遊...
    說到在556pk鬥羅大陸中與敵人對戰取勝的關鍵有很多,不僅僅是戰力以及裝備夥伴也是尤為重要的,一個好的魂武夥伴可以讓你扭轉乾坤,而其中又屬泰坦巨猿十分的出色哦。  新服上線送首充+15元續充:http://www.556pk.com/g/704/3773
  • 獅虎獸和虎獅獸為了證明誰更厲害,打了一架!猜猜結果怎麼樣?
    獅虎獸和虎獅獸為了證明誰更厲害,打了一架!猜猜結果怎麼樣?隨著一些科學家對動物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雜交動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獅子與老虎的棲息地不存在重疊,所以它們兩個動物相遇的機會比較小,在人為的幹預之下兩位大王才會相遇。兩個到底是誰更勝一籌一直是人們難以解釋的。
  • 世界最大的馬場在中國,一直盛產戰馬卻鮮有人知,現是旅遊好去處
    這個馬場也許從來都沒有人提起過,但是他再世界上卻赫赫有名,很多喜歡馬的朋友,都會到這裡來看萬馬奔騰的現象;這個馬場還有個文藝的名字,叫做山丹馬場;山丹馬場橫跨了我國的兩個省份,面積將近350畝,現在是世界山最大的馬場,在這裡有很多的優良的馬種,世界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