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考沒有全國統考,用的卷面不一樣,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所以各省分別錄取,各省分別劃自己的分數線。省份不同,分數線自然是不同的。以我所在的省份為例,山東省來說吧:
文科線本科:
2015年510,2016年474,2017年483,2018年505
理科線本科:
2015年490,2016年451,2017年433,2018年435
我認為高考出題的難度是有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的,這幾年難一點,過幾年就會簡單一點,很少停留在同一個層次。
簡單的時候會湧現出大量高分考生,對於不細心的人來說,可能一分之差就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對於平時基礎沒那麼好的學生,有的反而能考出比平時好不少的成績。
難的時候是到了真正考驗實力的時候,大浪淘沙,剩下的基本都是金子。高分考生更是那些基礎好,平時學習也不錯的孩子,想撿漏的很難。
以我們山東的形勢,我估計:
1、2019年理科分數會提高,預估:
本科線:450分左右 一本線:530分左右
2、2019年文科分數可能和去年差不多,預估:
本科線:510分左右 一本線:540分左右
至於專科差不多你考個170分以上,總是有學可以上的。
當然現在山東已經合併一二本批次,所謂的一本線指的是自主招生最低控制參考線,達到這個分數的,才有資格報考自主招生或者有特殊要求的綜合評價招生院校等。
大家也可以根據這種規律稍微推算下自己省份的。
江蘇整天瞎吹,教育第一,完全是偷換概念,有意混淆誤導。江蘇是國家政策與資金投入第一,回報又是多少呢?還不是蘇州,無錫,常州這三個原屬浙江城市的貢獻?投入最多不等於質量最好,這種歪曲事實胡吹是在打江蘇自己的臉!
明代二次科舉中榜的全是浙江學子,北方諸省被剃光頭。朱元璋為了政治平衡,制約浙江,對南京,淮河,蘇北地區的經濟,文化扶貧把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從浙江劃出的,搞了個江南省(南直隸),這就是江蘇省的發源開始。
頭條經常能看到江蘇南通和其他城市比來比去的,整天胡吹「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領了這麼多年國家教育補助金的南通,只是個掃掃盲的水平。中國近代文化,科學大師,南通有幾個人?江蘇教育也配自吹第一?查查歷史從古到今的教育資料再吹?
有「東方劍橋」之稱的是浙大,上海的交大,華東師範大學,復旦的幾個系是從前浙江之江大學分出來的,同濟大學前身更是浙江之江大學校上海分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惟一承認學歷的是浙江美院。江蘇這些全靠國家政策資金照顧的大學還有臉比嗎? 江蘇最牛的科學家程開甲祖藉是安徽徽州,出生在蘇州,中學考的是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大學上的是浙江大學,二十世紀最偉大華人科學家陳省身(嘉興人),與李政道(蘇州人,出生在上海),也是中學考入的是浙江嘉興秀州中學,大學是浙江大學畢業的。江蘇教育好的話,那二個頂尖的江蘇藉科學大師乍要捨近求遠到浙江讀書,不在牛哄哄江蘇上學?
浙北杭嘉湖一帶留級勸退的幾乎全是江蘇移民後裔,這就是浙江的教育水平嚴格。上海高考入取分這麼底,最大的「貢獻"就是江蘇後裔佔了上海人口百分之五十以上造成的。浙江學子要上北大,清華至少要700分,重本入取線要600多分,而江蘇才多少分?
江蘇國家政策與資金照的大學有多少?是浙江的十多倍,浙江全靠自己,浙大也是自立為基礎壯大的,但從人均出的人才比例來看,一目了然證明了江蘇教育的水平更是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