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人類進入太空時代。1958年8月17日,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先驅者0號,邁出人類深空探測第一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各主要航天國家紛紛制定面向未來的深空探測長遠規劃和任務計劃。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我們有能力走出地球,邁向深空。
2020年對於我們深空探測是不平凡的一年,隨著海南的一聲巨響,5噸「巨龍」扶搖而上,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7月14日,「天問一號」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7月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7月27日,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獲取了地月合照。截止到8月28日10時0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路程達到了1億千米。
接下來天問一號所要面對三億多公裡對它的考驗,它將經過3-4次中途修正和1次深空機動修正,隨後要在精確計算下捕捉環火軌道,進入後還需經過3-4次軌道調整,同時將進入周期約2個火星日的停泊軌道,預計約75天後開展12次預著陸區成像探測,並將成像數據回傳至地面,完成著陸巡視器預選落區預探測,接下來這幾個月的考驗可謂是中國航天之路一個濃縮,將又會是一個航天裡程碑。
此次火星探測器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這次我國將「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一氣呵成,這一挑戰前所未有。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將一步完成繞、落、巡三步,這將是世界上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軟著陸的任務。天問一號在發射後,將由運載火箭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至7個月抵達火星,經歷火星捕獲、火星停泊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進入火星大氣。
此外,天問一號使用的是我國獨立的深空網,西安衛星探測中心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為其提供全程測控支持,相比探月任務,對火星探測器最遠將近4億公裡的探測距離,以及近7個月的地火轉移時間,對測控通信系統而言將是前所未有的考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指揮表示,火星車在火星上依靠太陽能來獲取能源,它的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於約92個地球日,期間,火星車將對 火星的地質、環境、氣象等進行探測,人們可直觀地了解火星和地球環境的異同。
對於此次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世界各國的目光再次齊聚中國,就連外媒都進行了報導,表示:已經攔不住中國的速度了。總而言之,天問一號任務無論成功與否,都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將是人類探索火星的一次重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