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報導,歐洲化學學會近期發布了一份新元素周期表,用「扭曲」的方式顯示了地球上90種自然元素相對豐富或稀缺的儲量,最後得出結論:人們仍然可以輕鬆地呼吸氧氣,但氦氣可能很快會消失。
歐洲化學學會會長戴維·科爾-漢密爾頓說,這幅生命基礎元素圖是一種重要的提醒,告訴人們地球上哪些元素將會因為人類的過度使用而面臨消失的危險,「其中有些元素,可能會在百年內消失」。
這份新表指出,構成地球大氣21%的氧氣是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元素,不會面臨消失的危險;但許多用於製造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高科技設備的元素則岌岌可危。例如,銦是一種銀色金屬,被用於製造手機和電腦的觸控螢幕。全球只有少數幾個地方供應銦,如果我們繼續每隔幾年就丟棄舊設備,銦可能很快就會枯竭。
科爾-漢密爾頓補充道:「單單在英國,人們每月就要換掉100萬部智慧型手機。如果我們按照現在的速度繼續使用銦,其儲備量只夠我們再使用20年。」
此外,氦的命運也不容樂觀。氦是宇宙中第二豐富的元素,但很大程度上,由於人們過多地放飛派對氣球,氦在地球上可能只夠使用數十年時間。
科爾-漢密爾頓說,核磁共振掃描儀和深海潛水設備中使用的氦氣通常都是循環利用的,但派對上的氦氣球往往直接向大氣層釋放氣體,「如果氦進入大氣層,它會直接飛到大氣層的邊緣,永遠消失在外太空中。如果人類不儘快開始改變放飛氣球的行為,地球上的氦只夠用10年左右。」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裡·門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周期表,今年正是這一元素周期表問世的第1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