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不幸拿過來反覆咀嚼。我要享受現在,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引自歌德《少年維特之惱》
人生,綿長又短暫,預測不到未來,也回不到過去。由此,人生有了遺憾,遺憾存在過往裡,如若當下不順意,那遺憾似乎會被放大,放大到一定程度,人們會產生出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的幻想當中。
《浮士德》是德國作家哥德所創,用詩劇的形式表達,故事取自民間傳說。1926年,改編成為劇情類電影《浮士德》。
電影故事概要:
浮士德是一位垂垂老者,他一生追求知識,到如今已是滿腹經綸,在他所在的地方早已久負盛名。
一日,一位少女找上門尋求浮士德幫助,祈求他能解救她的母親,浮士德跟隨前往,那婦人已命不久矣,浮士德只能拿出毒藥,讓她痛快結束這一生。

不久,爆發瘟疫,很多人死去,浮士德深感無力,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對追求一生的知識都產生了懷疑,於是他將書燒了,傷心之下,打算自殺。
這時魔鬼找到了浮士德,因魔鬼與上帝打賭,關於人是否能通過理性與智慧的引導,最終找到一條有為道路。浮士德成為他們選中的人,所以在浮士德心如死灰的情況下,魔鬼引誘浮士德與之立下賭約(魔鬼可以幫助浮士德回到年輕的時候,並成為浮士德的僕人幫助他達成願望,但浮士德如果沉迷享樂,不再理性,魔鬼就會收取浮士德的靈魂。)

契約成立後,魔鬼兌現承諾,成為浮士德的僕人,浮士德很快陷入了愛情,愛上了一個少女瑪甘蕾,少女為了能和浮士德在一起,給自己母親喝了安眠藥,致使母親死亡。而後少女哥哥瓦倫丁回來,與浮士德展開都鬥爭,瓦倫丁最終死於浮士德劍下,浮士德因此逃亡。


逃亡後的浮士德,在魔鬼的作用下,忘記了瑪甘蕾之事。隨後,二人來到羅馬帝國,此時羅馬帝國正深陷政治與經濟危機的囹圄中,浮士德發揮智慧,解救了該國,國王大喜,重用浮士德。
一日國王要求浮士德召來希臘兩大美人,分別是美女海倫、美男帕裡斯。在魔鬼的幫助下,召來了二人,浮士德卻對海倫一見鍾情,魔鬼故意將魔法收回,海倫也隨之消失。浮士德對海倫念念不忘,要求魔鬼帶他去找海倫,魔鬼奸計得逞,而後帶著浮士德找到海倫,二人很快結為夫妻,並孕育一子,取名歐福良。可歐福良天生愛冒險,不慎從好空墜落而死,海倫傷心欲絕,思念兒子,也化作泡影而去,浮士德看著眼前景象,感概萬千,決心回國。

此時國內大戰,浮士德幫助平復內戰,因此加官進爵,得到一塊海邊封地,他打算移山填海,在此地建造一個自由平等的國度。可一對老夫妻不願搬離此地,魔鬼作亂將其夫妻二人的房子燒了,並燒死了二人。浮士德因此受到憂愁女神懲罰,雙眼被吹瞎,惡魔也召來死靈打算將浮士德的靈魂拿走。浮士德裹著雙眼,走在風沙飛揚的地方,他回想起了瑪甘蕾,得知瑪甘蕾在他離開後,獨自一人生下孩子,受盡千夫所指,最終孩子得病而亡。此時此刻,瑪甘蕾被當成殺人犯判處火刑。浮士德得知深感懊悔,欲趕回小鎮,與瑪甘蕾一到赴死,他的所作所為是理性戰勝了欲望,最終被上帝看到,因此得救,魔鬼賭輸了不得不離開。

故事就此完結,很多時候我們設想回到過去填平遺憾,甚至會不斷地去放大遺憾,揪著那場錯過而念念不忘。可若是回去了,填平了遺憾,而那些所擁有的又變成不是你所擁有的,從而引發新的遺憾。
古人常說:「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遺憾可以被填平,但也可以被造就。哪有什麼兩全其美,倒流時光也是不可能之事。反思遺憾是為了以後不再留遺憾,而不是改變過去。畢竟沒有時光機器,也沒有多啦A夢。你也不是浮士德,更不是大熊。
浮士德的故事,引入深思。不禁感概「昨日之事不可留」,希望每一位人都可以以此故事為誡,為了夢想奮鬥,為了遺憾而努力做好現在的自己,莫回首過往,改變是從現在開始,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