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冀
大家好我是希冀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活潑精靈-氧氣
氧氣的發現歷史
氧元素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裡與瑞典藥劑師及化學家舍勒於1774年分別發現。但是普利斯特裡卻支持燃素學說。另有說法認為氧氣首先由中國人馬和首先發現。
氧氣的物理性質
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是氧元素最常見的單質形態。在空氣中氧氣約佔21% 。液氧為天藍色。固氧為藍色晶體。熔點-218.4℃,沸點-183℃。在壓強為101kPa時,氧氣在約-180攝氏度時變為淡藍色液體,在約-218攝氏度時變成雪花狀的淡藍色固體。相對密度1.14(-183℃,水=1),相對蒸氣密度1.43(空氣=1)。同素異形體:臭氧(O3),四聚氧(O4),紅氧(O8)。
氧氣化學性質
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除了稀有氣體、活性小的金屬元素如金、鉑、銀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與氧氣反應,這些反應稱為氧化反應,而經過反應產生的化合物(有兩種元素構成,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稱為氧化物。一般而言,非金屬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氧化物則為鹼性。此外,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可在氧中劇烈燃生成二氧化碳與水。
氧氣的運用
氧氣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非常廣泛。氧氣在焊接中的應用主要有兩方面:1.與可燃氣體混合燃燒,獲得極高的溫度,用於焊接和切割,如氫-氧焰、氧-乙炔焰等;2.與二氧化碳(CO)、氬氣(Ar)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用於混合氣體保護焊。
在醫學中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有時病人由於呼吸器官發生障礙,體內缺氧,單靠吸入空氣裡的氧氣已感不足,就需要吸入高濃度的氧加以補充,進行醫療。病人呼吸不用純氧,而用增加氧含量的空氣,含氧量的多少可隨病人的需要而定。
氧氣的製取
物理法(工業法)
氧氣的工業製法,它是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來分離出氧氣.具體步驟是:首先將空氣淨化除去雜質等,然後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使空氣液化,控制溫度蒸發液態氮氣,沸點較低的氮氣先蒸發出來,餘下的便是沸點較高的淡藍色液態氧氣,將其加壓貯存在鋼瓶中備用即可。
二、化學法又分為以下幾種:
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加熱生成氯化鉀與氧氣2 KClO3 ===加熱 MnO2 === 2 KCl + 3 O2,該方法也是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之一。
2、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錳酸鉀與二氧化錳與氧氣2KMnO4 = 加熱 = K2MnO4 + MnO2 + O2
3、水通電生成氫氣與氧氣2 H2O==通電==2 H2+O2
4、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生成水與氧氣2 H2O2 = MnO2 = 2 H2O + O2
5、 過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2NaO+2HO==4NaOH+O
氧氣與生物
空氣中的氧氣大部分來源於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如果你看完文章有一些建議,歡迎評論區提出。
關注【霓虹燈下的黑匣子】帶你走進科學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