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吸毒是離我們特別遙遠的事兒,販毒就更別說了,那都是新聞裡才有的事兒。
但最近了解到,有好些新型毒品就隱藏在生活中,有的長得像郵票,有的跟常吃的奶茶、跳跳糖、蘑菇看起來沒差,實在是太可怕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部分不法分子甚至會利用孩子販賣這種特殊的「零食」。
先來看央視新聞的一則報導:
近日,海口海關公布一起走私毒品案,查獲偽裝成郵票、糖果的新型毒品3912.94克。經鑑定,「郵票」中含新型毒品LSD;搖頭丸、大麻酚、K粉被偽裝成糖果、巧克力等。
這些偽裝性極強的包裝,加上特殊的吸收方式,孩子大人都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並吸食毒品!
最令人痛心的是,在18年9月杭州警方破獲的LSD新型毒品案中,販賣LSD的都是一群00後。
「郵票」長得像一張小紙片,作為新型毒品LSD,屬於第三代毒品。
LSD是什麼
LSD的全稱是D-麥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也稱為「麥角二乙醯胺」,這是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毒性極強,是一般搖頭丸的3倍。純淨的LSD是一種無色、無氣味,味微苦的固體,只需很小的劑量就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致幻感,哪怕皮膚接觸也能被吸收。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據了解,以往「郵票」只能在國外「暗網」購買,只能用比特幣支付。這群販毒的00後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入貨,而後在網際網路和快遞分銷,也在同齡人中傳播、售賣。
中國社會天然會降低對未成年的警惕度:「他還是個孩子,能幹什麼壞事?」但「郵票」販毒,恰恰就是這群孩子在作孽,有毒的孩子正在向無數的孩子販毒。
最可怕的毒品,長得並不像毒品。除了「郵票」,還有很多隱匿在生活中的第三代毒品。
01
糖果
這些糖果是真正的「糖衣炮彈」,看起來無害的糖衣包裹著用搖頭丸填充的內在。
02
飲料
這款飲料叫做「咔哇潮飲」,俗稱「神仙水」,曾經風靡一時。
2017年,公安機關毒品實驗室對咔哇飲料進行了檢驗和分析,發現其中含有高濃度的管制毒品——「γ-羥基丁酸」。濫用「γ-羥基丁酸」會造成類似於嚴重醉酒的反應,甚至昏迷及死亡。
03
奶茶包
新型毒品「奶茶」無論是看起來還是喝起來都和普通奶茶非常相似,其作用與K粉、冰毒相似,使人極度亢奮,容易上癮,毒品效果持續時間長,極具誘惑力。
除了奶茶包,速溶咖啡、茶葉包也是這類毒品的偽裝。
04
小樹枝
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樹枝」中含有我國管制的MDMB-CHMICA成分,它的依賴潛力是海洛因的10.5倍,濫用致幻!
05
巧克力
食品本身沒有問題,但毒販會將毒品混入零食當中。圖中所示的巧克力含有大麻酚成分,吸食大麻過量會損傷身體手腳顫抖、心跳加快、頭腦昏覺、反應遲鈍、短期失憶。如果長期吸食,後果更加嚴重!
除了巧克力,餅乾、果凍也被毒販當作過藏毒「容器」。
06
可樂
這種「可樂」對吸食者的影響類同於興奮劑和冰毒,同樣會使吸食者產生亢奮感和幻覺,甚至會發狂。
與冰毒相比,「可樂」的市場售價高出冰毒10倍,吸食方法不同,對人體危害也更大。
很遺憾,僅僅靠觀察,普通人很難辨別出上述的毒品和普通零食、貼紙之間的不同。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儘量提高警惕,不吃陌生人給的零食和飲料,不輕易接受陌生人的饋贈,少去人員成分混亂的地方。
同時,也不要聽信那些諸如「來一口,就開心一下,沒事兒的」 「給我個面子,不會上癮的」的話。這樣的人絕不是我們的朋友,他也不會對我們的人生負責!
毒品有多可怕
為了實驗LSD迷幻藥到底有多麼強烈的效果,國外一位畫家親自做實驗。她自己服用了200微克的LSD後,在朋友的監控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畫下一張自畫像...
2018年6月26日,也就是國際禁毒日那一天,@平安北京 微博發布了一條視頻,讓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毒品的危害:作為一個差點被毒品亡國的國家的公民,我們要更加堅決地抵製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