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90度地產
很多人的命運因為這場疫情被改寫。
95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正處於人生的關鍵階段,他們在「邁向社會」或「繼續深造」中做選擇。不過因為這場疫情,他們的步伐被不同程度地打亂了。有擔心畢不了業的、有上不了學的、有擔心找不到工作的。
4天前,兩部委聯合發文,今明兩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主招高校畢業生的通知。兩個信息:公務員要擴招了,不過只針對應屆畢業生。公務員擴招應屆生的信息發布後,微博迎來一次小型翻車,有網友評,「往屆生做錯了什麼?剛畢業的時候要求有工作經驗,現在有工作經驗了又要應屆生?」。
這屆年輕人,現下的擇業與生活境況到底是怎麼樣的?
等待研究生複試的晴仔:這個假期,悠閒又焦慮的吃瓜
96年出生的晴仔在2018年畢業後一直努力考研,在經歷去年12月的「三戰」後,終於看到了上岸的希望。總分數排在報考院校專業第一,不過在國家線分數、複試時間還沒公布的時候,她的心情還是有些焦慮的。
「這完全把我的時間打亂了,往常的面試時間是3月10號。現在我只能每天在網上學習口語,準備專業課面試。萬一疫情推遲的更久,對我的準備肯定有影響。況且考了兩年,我不想看到的是,複試直接被推到9月開學前,這樣我連旅行放鬆的時間都沒有了。」
晴仔在自己一個「本命年保平安」群裡訴苦,這幾個在不同城市的好友幾乎每天都在群裡聊日常、吐槽、分享各類新聞、吃瓜的小群。這個年,大家都在不停的討論疫情的進展,和一些吃瓜新聞,深夜11點後是最活躍的時間。
「在家躺著太舒服了,什麼是上學?」、「我想回實驗室」這是晴仔的本命年群裡kk的日常念叨。KK是985農業類院校的植物化學科博士生,最近,KK發來學院群裡的聊天截圖,一位同學問:「老師,請問有沒有延期申請表?」不到10分鐘,導師便把表格扔到群裡。
這讓KK有點緊張,沒法回實驗室,學習的進度叫停也只能暫時佛系。最近,KK半夜在家撞到蟑螂拜訪後,開始忙起了自製硼酸土豆泥。不過,土豆泥剛做完,KK就有了在盛土豆泥的碗裡加白砂糖和沙拉,先蟑螂一步解決土豆泥的衝動。
晴仔說「群友的情緒都不太穩定,時而憤怒、時而恐懼、時而狂笑、時而悲傷」。晴仔自己也是時不時享受著在家的悠閒,時不時又覺得有點浪費時間。雖然自己本科、研究生專業的是藥學,不過晴仔認為那只是「生存」。晴仔悠閒之餘喜歡刷嗶哩嗶哩,最迷的是一位名叫「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的up主,晴仔被這位何同學影響,決定假期在家跨界自學視頻剪輯。
「技多不壓身,學會視頻剪輯沒準哪天就用上了。」晴仔樂觀地說。不過,晴仔其實更羨慕的是up主何同學僅在大一的年紀,就可以創造出百萬人觀看的優質視頻內容,晴仔認為,何同學在大學畢業後一定不愁去向。不會像自己一樣,與幾百萬考研學生孤軍奮戰,二戰、三戰的日子,沒人能理解,晴仔孤注一擲的堅強和摸黑前行的恐懼。
國外讀研的Cristin:多加1000元的行李額,是為了扛著廁紙回澳洲
對於澳大利亞人狂囤、瘋搶廁紙的行為,在澳洲讀書的Cristin說,「比起口罩、廁紙,他們更需要的是腦白金」。
但是,就在一周前,Cristin在從吉隆坡飛回墨爾本前,還是買了一整包、12卷的廁紙,不是因為跟風,也不僅僅是因為國外脆弱而不可持續的廁紙生產鏈條。搶廁紙雖然不能治療肺炎,但是澳洲好多超市廁紙貨架已空,留學生回澳後還需要隔離14天,Cristin最終還是妥協了。不過,她為此付出的真實代價是,多加1000元的行李額。
Cristin回去上學的路百轉千回,墨爾本大學要求中國留學生回澳洲的條件是——在異國隔離14天,確認沒有問題後才可乘機。Cristin與同學選擇了在吉隆坡隔離了14天,隔離之餘還能吃到東南亞美食。但是就在登機回澳的前一晚,同行的姑娘表示,自己不打算回去了,因為疫情越發嚴重,回去無法做實驗、論文不能繼續。
同行姑娘曲線異國回澳後、再直線回國的操作讓Cristin的心動搖了。Cristin想了一夜,還是決定「逆行回澳洲」。「即使同伴回國,不能只因為心裡動搖來忽略自己之前的理性分析,再折騰回國,成本太高,況且自己的金融專業還可以上網課學習,不耽誤進度」。Cristin表示放在平時,自己完全接受休學半年去找工作或旅行,但此時休學,自己回國什麼事都做不了,還不如淡然接受現狀,堅強應對一切。
如今邊在家隔離邊上網課的Cristin有點心累,她認為網課壓力比平時大很多,不僅降低了積極性,尤其是大量課程轉為線上,有很多需要課題組討論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讓人抓狂。「網課為學校節省了很多成本,教學質量也打了很大的折扣,但學費是不打折的。加上當下大家學習的精力已經不斷被大量變化的信息衝刷、影響,身邊人大多是關注在今天發生了什麼事,而不是這門課講了什麼。」
Cristin的室友面臨著更糟糕的情況,迫於導師的催促,室友早早的返回澳洲,但剛剛落地被告知實驗人數因疫情需要控制,本學期只能邊做做雞肋的數據分析,邊交著高昂的學費。對於此,學校目前並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高校在疾病肆虐的情況下還有不合理收學費的情況。異國求學,有時是冷暖自知的無奈。
值得安慰的是,就在昨天,莫裡森宣布澳洲封國。Cristin提前回澳的堅定和理性,是值得的。
在老家的阿蛋:手握房、車,對於找工作很佛系
阿蛋去年畢業於大連某醫科大學的中醫專業,疫情期間,阿蛋顯得比較無思無慮,因為心中的嚮往,阿蛋已經成了一臺「學習機器」,疫情讓他更加心無雜念的學習,「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午看書做題,下午看網課」。
學醫這條路比較漫長,一般情況,醫科大學本科需要讀5年,正式從醫需要更久。阿蛋在職業選擇的道路上也很「多元」,大四開始在一家醫藥機構實習;大五期間,阿蛋把主業放到本專業的中醫,經過老師介紹,他認識了在大連頗有名譽的中醫,開始了「拜師學藝」。這期間,阿蛋的父親也通過人脈,幫助他認識了幾位全國各地有聲譽的中醫,斥資近30萬給阿蛋買了幾套祖傳的中醫秘方,為給阿蛋未來的行醫生涯鋪路。
畢業經歷了考研失敗後,手持中醫學歷和中藥秘方阿蛋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發展——繼續深造。阿蛋準備考取醫師資格證後,來到北京找一份醫院中醫科實習工作,豐富實操經驗。對於未來,阿蛋決意考下Nccaom資格證(全美針灸師資格證書),每次想到未來的職業發展,阿蛋學習勁頭十足。
阿蛋的身上,代表著90後不斷試錯和嘗試的活力。大一剛入學,阿蛋父母便在大連為他購置了房產和車。阿蛋為此在大學成立一個小型「汽車協會」,平時連結有車的同學統一將車子租給旅行社,阿蛋在大一就已經有了收入。不僅如此,阿蛋還拿著這份收入與在清華讀數學專業的髮小入場了比特幣,雖然結局是將自己的收入「賠了個底掉」,但阿蛋並不在意、抱怨,因為阿蛋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中醫主業。
當下,雖然已經離開學校準備考試近兩年,但阿蛋完全不為沒有收入感到焦慮,父母堅定的支持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自己擁有更踏實的技能,他能看到的是清楚的未來。
這屆年輕人:掙扎著,但目標堅定
疫情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停滯,這段時間面臨擇業或讀書的年輕人焦慮嗎?在這個時局動蕩的背景下,說不著急是大概率是假的。
不過本文幾個年輕人,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們的堅定與堅強,不論是經歷三戰考研的晴仔、逆行回澳洲讀書的Cristin、心無雜念學習的阿蛋,他們對於命運的選擇更傾向於主動出擊,對抗焦慮。
不僅如此,我們還發現年輕人的多元化,他們不懼試錯,勇敢面對失敗;不拒絕時代的變化,積極跨界學習新鮮事物。
有人說,今年就業確實太難了,但是其實也是就業市場的大清洗,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有向上跨越的機會
也想起一位網友在討論畢業與就業文章下的評論,「我是經歷了SARS的畢業生,那年我們也是如此,不讓找工作不讓離校,後來不是照樣畢業了,照樣找到工作了,活得好好的。」
掙扎是生活的考驗和必經之路,不必找出客觀因素,為了主動選擇的可能,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