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買床墊,就像買車一樣,參數耳邊過,在乎的只有品牌跟錢。只要定下預算,這件事就完成一半了,到了一定價格(萬元以上),絲漣跟席夢思的睡感差異≈說寶馬賣點是操控,奧迪是科技感一樣,都是雲裡霧裡的詞。
從市場角度來看,除了歐洲那一票皇室貴族床墊,現在床墊屆的扛把子——3S(舒達、絲漣、席夢思)床墊公司都發跡於20世紀初的美國,床墊公司的特許經營,幾乎是跟「美國夢」同步擴張到世界的。
但是現在這些品牌公司的股權大多數都在投資公司手上,它們的唯一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品牌的變現效率。為了提升變現能力,這些品牌公司開始往三四線城市下沉。所以今年你要是看到3k的絲漣,或者是2k的金可兒,千萬別驚訝!
挑床墊有5條不明文定律
床墊越重越貴
傳統床墊的組成是彈簧+舒適層。就彈簧而言,在生產端,除去生產工藝的不同,用鋼量是彈簧定價最關鍵因素。而乳膠、海綿這些傳統的舒適層材料,都是密度越大越貴,性能越好。面料,也是克重越高越貴。
另外,按照公斤單價來算,海綿>乳膠>棕,你沒看錯,海綿比乳膠還貴喲!之所以大家覺得海綿便宜,是因為普通床墊裡用的海綿密度都太低了!!!
高密度海綿,性能好但可貴了,普通床墊才不會捨得給你用。從稱斤的角度看,棕是最不值錢的,越厚每公斤單價越低。(所以從功利的角度看,你要是看到某個上萬的床墊裡給你放了20cm棕……只能呵呵了……)
越厚越軟越貴
床墊的設計原則,是舒適層+支撐層,表層往下,越來越硬,支撐性越來越強。在同一品牌裡,一般床墊越厚,舒適墊層越多,舒適層越多越軟,越軟就越貴。除了料多,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再怎麼粉飾,硬這種睡感,就像75°酒精,是品不出層次的啊!只有軟,才會有軟中帶支撐、綿裡有承託、柔中帶剛、動態護脊……這些充滿想像空間的營銷話術。
怎麼從配置想像出睡感?
記憶棉:軟,回彈低,暖和。
乳膠:軟,且彈,暖和。但是超過5cm會晃。
高彈海綿:比乳膠和記憶棉都硬,且彈。
棕或者黃麻:特別硬,回彈一般。
從彈簧睡感來講,整網彈簧睡感會硬一點;從抗幹擾角度來講,獨立袋最抗幹擾,美資感應次之,妙而扣跟整網的抗幹擾性都不行。
大多數人適合的睡感是微微陷、比較彈、翻身容易的床墊。
面料割韭菜
如果一個床墊的賣點,一半以上在強調類似紅外養生、美容潤膚、抗蟎除菌、調溫控溼、石墨烯……之類,這些都是在描述面料,或者面料下面那一層薄薄的絎縫層,這種情況多半是個割韭菜產品。
床墊能治病千萬別信!躺上去能治病的只有病床。萬一你已經衝著面料買了個床墊,記好咯:千萬別鋪床單!
新材料成就新品牌
市場告訴我們,能成就一個新床墊品牌的,只有兩件事。新渠道和新材料。
慕思剛打入市場的時候,3D立下了汗馬功勞;Tempur橫空出世,吃的是NASA商用記憶棉的紅利;Purple的TPE凝膠和日本的空氣纖維是上世紀末到現在位置唯二被大規模驗證過的材料創新,兩者共同的特點是彈而透氣。
相比之下,tpe凝膠更軟一些。在承託等基礎需求被滿足之後,地球人共同的追求方向是更透氣、更舒爽、更乾淨的睡眠環境。注意,新材料在被第一個品牌推向市場的時候,往往是它性能最好的時候,大規模的跟進意味著減配和降價。
所以,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沒準是個不錯的選擇。
八年必塌
再貴的床墊,到了第八年,也勸你換,不差錢的話,第五年就可以換了。一方面,過了五年,你的身體會有變化,原來合適的床墊可能就未必合適了。
另一方面,中國的床墊耐久性測試,3w次滾壓試驗——模擬人在床墊睡了8年之後的結果,壓陷區高度達到原來90%就算合格哦。
90%什麼概念?就是塌10%!30cm的床墊,塌掉3cm。美國有個著名的評測網站sleeplikethedead,給出了各種材料的耐久性時間,彈簧到了第三年性能就開始減弱了,不過你感覺不出來。獨立彈簧跟別的彈簧相比,耐久性稍好,但也不太行。海綿最耐久,但是到第八年也不行了。
你的床墊要是睡到了第三年,覺得哪裡鬆了,又看不出來。不用懷疑,那就是床墊衰減了。密度越低的材料,耐久性越差。這就是為啥很多便宜的床墊,剛睡時覺得不錯,睡一睡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