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半球的冬季二月,也是南半球的夏天,我們抵達紐西蘭南島的特卡波湖(Lake Tekapo),湖邊有個同名小鎮。在那裡,僅憑肉眼就可以觀察到整幅星空的移動,知道什麼叫做「鬥轉星移」。小鎮只有300人,是世界各地熱愛仰望星空的人們的勝地。這就是「星空小鎮」特卡波。
對外鄉人來說,什麼才是紐西蘭?千帆之都、觀鯨勝地、成群的牛羊、被標榜為「純天然」的乳製品……而對痴迷《魔戒》和《霍比特人》的文藝青年們來說,紐西蘭是霍比特人、精靈和小矮人的故鄉,有高聳的山峰、壯麗的雪山、清澈的溪流、鬱鬱蔥蔥的森林。紐西蘭就是21世紀的「中土世界」。
我們從南島最大的城市基督城出發,經過約三個小時車程,終於看到一個泛藍的湖泊:特卡波湖。湖中,有劃皮划艇和乘小船遊樂的遊客。湖邊,儘是鬱鬱蔥蔥的樹林,野鴨在湖裡自由遊弋。還有被遊客用石子壘起的「瑪尼堆」,為祈求好運。極目遠望,遠處是冰川,冰川水沿著山脈流淌,最終注入特卡波湖。
而特卡波湖中的湖水經由一個水壩,從高處傾瀉而下,也匯進了一條湍急的藍色溪流。得益於過去數億年間的地質運動以及來自南太平洋的風和洋流,紐西蘭成為地質寶庫,地貌和氣候變幻多端,難怪會成為《魔戒》的拍攝地。
人口只有約300人的星空小鎮,就藏在特卡波湖旁。並非浪得虛名,星空小鎮一直是南半球絕佳的觀星地點。這裡降雨天數稀少,氣候乾燥,能見度高,附近沒有城市,幾乎沒有光汙染。對於星空愛好者來說,無需登上高山便可在湖邊平地上一覽銀河的壯觀景象。在小鎮,最佳觀察地點又數著名的牧羊人教堂的前地。這座教堂由來自歐洲的移民建於1935年,教堂邊上是一尊標誌性的牧羊犬銅像。
中國人已經成為星空小鎮的主力觀星客。在牧羊人教堂前地觀看星空的兩個夜晚裡,我們遇到了來自中國各地、說著不同方言的同胞遊客。其中既有熱愛旅遊的「驢友」,專門拍攝星空的攝影愛好者,也有慕名而來度蜜月的夫妻,甚至還有專門來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剛開始觀察星空時,我的眼睛還沒有適應夜空的環境,看到的星星似乎不是很多。隨著眼睛漸漸與夜空環境相適應,星星漸漸清晰起來,能夠看到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隨著時間推移,我的視線中漸漸出現了南半球的南十字星空—銀河中最亮的部分。在南半球,一年中的任何夜晚都很容易看見南十字座,南十字座也由此成為一些南半球國家的標幟,其中最亮的一些星星甚至成為紐西蘭國旗的一部分。
隨著觀測時間的延長,我果然感受到了頭頂上的整幅星空在移動:原來處於視線遠方的星空圖,已經悄悄、慢慢地轉移到了頭頂上。這才是真正的「鬥轉星移」。如果單憑肉眼,只能辨別星星在亮度、高度上的不同,而現代化的電子攝影設備改變了一切:藉助數位相機的拍攝,肉眼可以直觀地看到星星之間擁有不同顏色。
小時候,我是通過《聖鬥士星矢》這部動畫片初步認識星座的。來到星空小鎮,只要在iPad上安裝Star Walk軟體中的動態星圖,就可以與頭頂上的燦爛清晰的星空相對照,瞬間成為無師自通的「欽天監監正」。
在浩瀚的星空下,就算觀星的人群再多,也輕易就顯得如此渺小—人類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摘自澳紐網;作者:吳啟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