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地球的各個角落,從大海深處到高山之巔,從赤道到兩極,動物無處不在。無論在哪個角落的動物,它們的一生都離不開覓食、防禦、繁衍,而繁衍使它們的種系得以延續,是它們生命的最終使命。動物上千種,它們的繁衍方式卻並不相同。
雖在海洋,卻與陸地有生命之約。
海龜是獨居動物,它們就像蒲公英一樣,出生後就各奔東西散落天涯。
世界上的海域那麼多,不論距離多遠,海浪多大,它們總是默契十足在相同的時間回到陸地,共赴生命之約。
當海龜上岸的時候,如果是只雌龜,那一定是一位準媽媽,它要開始產卵了!海龜媽媽會精心挑選一塊位置絕佳、隱秘又陰涼的沙灘,為將要出生的孩子們建造一個「嬰兒房」,其實就是一個洞,將自己的卵埋起來。海龜媽媽會不止一次的上岸,在產卵季會上岸2到4次,每個嬰兒房會有大約80到200不等的海龜蛋。而這些海龜蛋離開媽媽的那一刻就是永別,此生不復相見。
小海龜出生以後就會迫不及待的奔向大海,而這片出生地是它們在成年以後才會回來,那時候一定是產卵季,雖然不記得媽媽是誰,但是當它們繁衍自己的下一代,一定會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無論有多遠。
海龜寶寶能堅持到成年是很艱難的過程,因為它們出殼的那一刻,沙灘上的很多動物會對它們虎視眈眈,隨時可以吞噬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海龜寶寶。躲過了沙灘上的危險,還有出海以後的危險等著它們,據不完全統計,1000隻海龜寶寶只有1隻才能活到成年。
努力活著,努力對抗,千分之一的存活率仍然滿懷希望!
海龜的繁衍方式是動物普遍的生殖方式,卵生。一般的鳥類、爬蟲類,大部分的魚類和昆蟲幾乎都是卵生動物。
因為感受疼痛,所以努力活著。
「萌萌,站起來」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電影《赤壁》中的臺詞。
這句臺詞來自於馬媽媽生小馬的片段,馬媽媽艱難的生出小馬,出生後的小馬需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胎生動物分娩時候一般都是很痛苦很難熬的過程,(可以參考準媽媽在產房的痛苦哀嚎)因為分娩的痛苦,所以使動物在生產前會尋找安全的環境進行分娩,這也是動物的本能防禦方式,相當於保證了胎兒出生時的安全。
馬的繁衍方式是一般哺乳動物的常見生殖方式,胎生。哺乳動物一般都是胎生。胚胎在發育時通過胎盤和臍帶吸取母體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同時把代謝廢物送入母體。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發育完成後由產道直接產出。
未出生的第一餐,也許是無緣的兄弟姐妹。
我們所熟悉的繁衍方式卵生、胎生,但動物的繁衍其實還有假胎生和卵胎生。
海洋家族中有一位長相特別的成員,它的大頭就像錘子一樣,左右兩邊各有一隻眼睛和鼻孔,人們都叫它錘頭鯊,它的學名是雙髻鯊。
它不僅長相奇特,生殖方式更是獨特,它沒有子宮,卻有著一條非常特別的結構——臍帶,它肚子裡的每一條小鯊魚都有臍帶與母體相連。而這種沒有真正胎盤,卻有臍帶的生殖方式叫做假胎生。
什麼是卵胎生呢?卵胎生是動物進化的結果,是動物對不良環境的長期適應形成的繁殖方式。有些鯊魚品種,還有一些魚類,以及多種爬蟲類動物(蛇蜥、蠑螈和阿爾卑斯山蜥蜴),它們都是直接產子的。相較於哺乳動物,它們並非純粹地待在子宮內由胎盤供給養分,而是在卵內發育,靠蛋內的養分滋長,然後滑到子宮來,最後才落地出世,亦即所謂的卵胎生。
這是一個卵胎生的鯊魚矢狀切片,通過切片會看到鯊魚內部未受精的卵子和未出生的鯊魚寶寶,當卵黃不再提供營養的時候,鯊魚媽媽會將未受精的卵子排給鯊魚寶寶,也就是說鯊魚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可以吃到魚生第一餐。
無論是哪種生殖方式,一頓操作猛如虎,動物的生殖不講武德!
生命的使命就是覓食、防禦、繁衍,生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所有生物都需要通過生殖來繁殖後代,保持種族延續。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雖然千差萬別,但其在生殖方面卻有著同一性。繁殖使得物種長久存在,這是生命賦予每一個物種的使命。
此文章僅作科普交流之用,圖片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