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頭,大家都知道的原因,這一年似乎比往年都過得焦慮了些。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讓整個國家都陷入在了一片恐慌中,疫情緊急的時候,剛好被堵在了老家。計劃在老家一周的時間,卻被堵了整整35天。
老家的日子除了每日陪陪父母,下雪了掃雪,天氣晴好的時候幫老爸幹少得可憐的農活。再就每日裡吃了睡,睡了吃。閒的無聊,發慌,但也全然沒能一絲絲真正地靜下心來讀讀書,每日裡抱著手機看疫情報告,扼腕嘆息,心緒不寧,心神焦躁。對於我們這種自由職業者,疫情的不消停讓我們更是煩躁難安。畢竟,還有每個月的房貸等著我們要還。
作為攝影師,談生活必然免不了談攝影,準確的說,攝影於我,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從不願違背自己意願的為客戶拍照,從來都是,將自己對於攝影的理解滲透在照片裡,拍攝的行動裡。那些我給客戶拍的照片裡都蘊含著我對攝影近二十年的理解。
如今已是攝影的多元化時代,那些喜歡你拍照風格的人對你保有著絕對的信任。那些漸漸對你拍攝風格失去興趣的人悄然遁去。我常常鼓勵我的客戶多嘗試各種各樣的風格。沒有哪一個人的拍攝風格永遠都是對的。某種意義上你喜歡的就是合理的。
愈來愈喜歡拍攝家庭紀實和肖像照,關於家庭紀實照片,則貴在真實,這些看起來並不那麼漂亮的照片,總有一天,你會感嘆當初幸虧是我幫你們記錄下了這些真實的、生動的,和孩子或在家裡,或在公園一起玩鬧的瞬間。而不是修的面目全非的假的你自己。
慶幸這一年願意接受紀實拍攝的家長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也有了這樣的意識。有天參加蘭州市旅遊行業的年終大會,跟同一桌上的高總熟識,知道我做家庭親子紀實的拍攝,兩個人興致盎然的看她手機裡的照片,那些她記錄下來孩子的照片很多不專業,但記錄的點都特別對,特別耐看。反而孩子在相館裡拍攝的穿著漢服的照片,虛假、做作,毫無生氣。
我知道,現在也是需要培養媽媽們如何自己拍攝更有意義的孩子照的時候了。其實關於代代課的事曾兩度在圈裡試探著問過,確實有不少人有表達出強烈想學習的願望。但終究沒有實施出來。心有憂慮,底氣不足,是為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擔心。但,未來還是想做,必須做。至少,我可以把我自己這些年對於攝影的理解傳達給願意聽我嘮叨的人。
拍了幾千號人的證件照,形象照,越來越多的人對形象開始重視。一些服務行業的尤其在乎。所以得以為某房產銷售團隊、醫務人員服務。我們這個鬆散的拍攝小組,工作的時候配合默契, 合作順利,從沒有人拖後腿。因了拍攝,也曾幾度來去通渭,對這個書畫名揚天下的小城有了些微的了解。
越來越失去了對展示攝影作品的興趣和表達的欲望,不願展示,更多的是惰性使然,表達欲望的降低恐怕是因了越來越艱辛的生活壓力所迫。
很多年前,從一個在影樓流水線上的攝影師,迫於不願混沌過日子的渺茫現實,成了一位自由職業者,從蘭州初涉工作室的懵懂無知,到不得已轉戰到天水的無奈。幾年青春,幾度浮沉。終究只是個不願失去自我的踐行者。骨子裡缺乏生意經的現實不得不承認。
持續不斷的用膠片給可兒拍照,絕對的紀實,拍她的一切,每個月至少拍攝2--3卷,家裡的柜子上,書架上,餐桌上隨時都有準備好的相機擱著,信手就能拿起其中的任何一個來拍照,伍月更是記錄的勤奮。拍照已經融入我們的身體,相機是我們記錄生活的筆,照片更像是我們的生活日記。只是,我拍完的照片全都存在電腦裡,伍月隨拍隨發。記得有誰說過,不發就等於沒拍,確實得整理整理這些年給可兒拍的照片了。我圖文記錄的關於我們的生活日記寫寫停停,得繼續寫起來。照片也該整理個關於我們自己的自製攝影集才是。從這些記錄的照片裡,可以一窺可兒一點一滴的成長,我們一路生活的變化和進程。
儘管疫情肆虐,但今年也沒能擋住我北赴北京,南抵上海。跟眾哥哥們在一起,出行是歡樂極了的事。尤其,有某兩人無處不在的互損互掐互相傷害 。平添了幾分笑料和樂趣。北京一行,印象深刻,全然是為了赴李止老師北山茶室的開業,和風青窯風哥的新泥瓷器展。那幾日,北山茶室深夜院子裡的一棵柿子樹、一顆石榴樹下酒至憨處的歡樂開懷。聽哥哥們聊藝術、聊創作、聊生活。
當然,沒忘記北京八月蚊子的兇猛。歸來前,798匆匆一覽,帶著北京蚊子對我的愛之深恨之切深夜歸家。還有,某哥送我給的那對我來說珍貴奢侈的禮物,如今端端地置於我家電視櫃頭。
上海的書展和幾個重大的展覽,埃裡克索斯是吸引我赴上海的原因。剛好有時間,見了幾位熟悉的攝影藝術圈大咖,除了看展再就是在M50藝術區幾天的賣書經歷了。不得不感嘆,上海的年輕人們真是熱愛藝術。那些個小年輕們一個個穿著入時,甘願排幾個小時的隊擠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一睹各種各樣攝影書、手工書、藝術書的芳容。
對了,除了這些,在上海見著了在蘭州都沒見到的外甥女萌萌小丫頭。
兩次出行,淺嘗輒止,不是旅遊。是為工作和愛好。
從不願承認自己的不夠年輕,但這一年,不得不去面對4字打頭的年齡現實,用可兒的話說,今年是她加她媽媽等於爸爸,可不就是。
說自己不能不提她們娘倆,可兒三年的幼兒園生活宣告結束,後半年上了小學,因了好運氣,小傢伙上了心儀的小學,甚覺安慰。一年級,還看不出來什麼,至少目前,可兒是讓我們放心的,她幹什麼都不甘落後,好勝心其實很強。學期末考試的前幾天,可兒連著發了三天的燒,一度以為連考試都考不了,第二天考試,半夜裡可兒還在高燒,一大早的吃了藥送去學校考試。考試結果出來,可兒的語文成績差著幾分,她題都空著幾個,不是不會做,是她的不在狀態,知道結果的可兒心情沮喪、懊悔不已。其實那幾天糟糕的狀態能考這樣已經非常棒了。
年初拗不過伍月,本想讓可兒學吉他的我最後還是聽從了伍月的話學了鋼琴,慶幸,一開始就遇到個好老師,大半年已過,可兒已經在備考鋼琴四級的路上。其實,關於學音樂,從不奢求她能學出什麼成績,只願,鋼琴是她快樂沮喪時宣洩情緒的通道,排憂解難的出口,陶冶情操的工具。
這一年,伍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做私房麵包上,越做越好!常常,她發了要做的麵包種類,很快就會訂購一空。(見:伍月的私房麵包,就是「可兒的小島」啊!)做麵包是愛好如今亦是事業,不停的更換設備,不停的設備上的擴充。伍月一步一個腳印,憑自己一腔熱血,硬生生開闢了一片新的領域。在伍月身上,用一句曾經的流行語說就是,一個不會手作的攝影師不是一個好的烘焙師,她長於精心鑽研,這一點,自嘆弗如。當然,不論哪一行,都是學無止境,她常念叨著想去再好好的學習下,未來一年,如果時間精力都夠,大力支持她能更上一層樓,有些事情,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臺階得走,也許能走出一片新天地來。
有十來年都沒怎麼追過劇,沒時間,也沒興趣,今年和去年,追的是《樂隊的夏天》,播放的那陣,每每周末,都是我們一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看這節目的時候,很多年對搖滾和民謠音樂的喜歡,讓我在電視機面前沉醉在音樂裡。而平日裡,電視想都想不起來開。
除了樂夏,今年居然看起了脫口秀,很多年都對語言類節目不感興趣,都是那些年春節的相聲小品鬧的,虛假的故事,誇張的表演,某年徹底就對此類節目深惡痛絕,連之後很多年如日中天的郭德綱的相聲也一次都沒聽過。有天在微博刷到幾個段子,咦,脫口秀原來挺有意思,一個個搜羅來,於是,在每每出行的公交車上、地鐵上戴著耳機看,偶爾沉浸其中,忍不住嘿嘿嘿傻樂,等其他乘客投來異樣的目光,才尷尬的趕忙收住笑容。還不錯,有些值得一看。至少看完樂呵。比如,李雪琴,尤其喜歡。她也有講的不好的,硬湊的,比如「驢拉磨」的那次。但大多比較喜歡。也有其他的脫口秀演員,讓我一改對語言類節目的偏見。
說說讀書,這一年閱讀過的書不多,看了大概三十本,居然沒有一本藝術理論類的書,我看過的竟然全部都是「閒書」。一些經典的、暢銷的小說集,散文集。更多的則是關於親情的。
喜歡攝影藝術很多年,恐怕今年是唯一一年的沒有看完過藝術書的一年,之前和斑馬哥聊,還信誓旦旦的想要把《現代藝術史》拿下。現時卻越來越少了啃藝術理論書籍的動力。怎的就忽然沒了胃口。是因為這年我糟糕的腸胃原因?當然不是,一笑。
跟朋友笑言,做藝術家的夢很多很多年了。前些年迫於生計努力生活。等生活稍有起色,某刻,做個藝術家的夢死灰復燃。這些年,幽幽的藝術家的夢像是我中了蠱一樣,騙自己這些年,發現自己,因了能力、學歷、學識等等的淺薄,自個兒終究只是個平凡普通人而已。那些專著,啃也啃不動,動輒就上升到哲學的層度,看完亦是雲裡霧裡,不甚了了。
越來越發現自己,只有在讀小說,讀散文的時候是快樂的、輕鬆的、自在的 。就連詩歌,我也大多讀不太透,喜歡的詩歌都是現實主義題材貼近生活的。越是氣勢磅礴,空靈高遠,空喊口號的詩作越是覺得虛無縹緲。我知道,不是詩歌的問題,是我知識結構的問題。
常常流連在故事裡,隱藏在那些接地氣的小說裡。跟著作家編織的文字或悲或喜。間或,窺見作者的那些心思,暗喜。喜歡的作家甚多,路遙、龍應臺、白先勇、博爾赫斯等等,喜歡他們各自操縱文字的能力。有時候看著看著慨嘆,上天為何不賦我點駕馭文字的水準?
今年又從頭到尾聽了路遙的幾乎所有書,想少年時一面抱著集合了所有路遙文章的盜版書,一面偷偷躲在被窩裡哭泣的往事,感慨萬千。那書,依舊在家鄉的舊木箱子裡裝著,成了我少年時最莊重的見證者。
不得不承認,受《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的影響極大。那些年初入蘭州的自己對未來一片迷惘,看完書後的自己,至少,有了和少平一樣不願在貧瘠家鄉土地上生存的初衷。想要脫離開家鄉的想法那一刻註定了一直漂泊在外的宿命 。
有年,外甥寫文,說起我像少平一樣的文字 。申(外甥的名字)啊,你可知道,那個少平可曾給過我多少力量!多少年,只要有人問起我最愛的小說是什麼,我都毫不猶豫地回答:《平凡的世界》。外甥還是小學生二三年級的小學生時,我送給他的第一套書就是此書。那是給我力量給我方向的書啊,曾幾何時,我也一樣期望外甥將來能夠在他鄉闖蕩。能在城裡立足,更多的是環境的變化會帶來思維方式和眼界的變化。不能碌碌無為圪蹴在家鄉一隅幹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生活。外甥今已是高二的學生,未來如何,還需要他好好的思考。
這些年,常常沉浸在追逐閱讀藝術書籍的過程中。似乎,這一年閱讀興趣有意無意的改變,越來越明晰的讓我知道。也許,只有文學,才能讓我真正的快樂吧。
忽然想起,初中畢業時,每個同學都有個紀念冊。那年回家,翻出沉睡已久覆滿灰塵顏色發黃的同學錄。那些同學,早已散落天涯。僅有個別,依舊在生活裡聯繫著。同學錄上,關於自己的興趣那一欄。赫然寫著:文學,少年時自己就已是個文學愛好者。那些沉浸在金庸、古龍、瓊瑤,各種歷史演義小說裡的日子金燦燦的,何等的美好!
有天去拍照,站在蘭州二中旁邊的高樓上俯瞰,操場裡孩子們「砰砰砰」地拍著籃球,你爭我奪,高聲尖叫的時候,跟站在旁邊的浩子哥感慨,少年時別的同學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的打籃球鍛鍊身體。而我,則藏在操場一角不易被人發現的角落裡跟著金庸打打殺殺,當一個意念裡的俠客。
至今記得,初中二年級時,有一次上美術課,偷偷沉迷在《水滸傳》裡的自己被老師叫了好多聲都不理。氣得老師找到我,拿起藏在桌倉的書,直接撕成兩半的情景。我的美術老師龔老師是有多憤恨這不聽講的學生,那一刻氣沉丹田,功力凝聚雙手,把一本如磚厚的書撕的書頁在教室裡漫天飛舞。至今,都對那一幕影響深刻。在那漫天飛舞的書頁裡,我聽著了我心碎的聲音。
越是讀書,越是發現自己這些年到底還是讀的書太少,既然明晰了讀文學書的樂趣,那就未來好好的多讀些文學書吧。漫無目的地讀,信馬由韁地讀,至少,那些文字能夠讓自己快樂。現實生活的重擔讓自己精疲力盡,那就在閒暇時隱藏在文字裡讓自己快樂些吧!
這一年讀了路遙、莫言、李娟、龍應臺, 讀史蒂芬金 。讀楊絳。讀葉舟大哥、讀弋舟大哥, 讀王小妮、讀吳念真。淺嘗輒止的閱讀還遠遠不夠。未來要深讀、精讀。需要讀的書真的太多太多 。
即興隨意的表達,真是想到哪,寫到哪。流水帳式的記敘,一不小心寫多了,不受任何的羈絆,就這麼心之所至的記錄下來。我這一年,基本沒幹什麼,拍了一些照片,讀了幾本閒書 。
臨近新年,各地不得安寧,驟然間遼寧、河北等地連續暴增幾十、幾百人的病例,看這陣仗,疫情恐有捲土重來的架勢,政府早已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況這跟每一個人生死攸關,誰也馬虎不得,老家已有了政策,回家前需要報備隔離等等,過年恐怕不一定能回得了老家 ,如果回不去,就此安安生生在家裡待著,讀書學習,陪伴她們娘倆。
未來一年,大環境應該不會太樂觀,沒什麼奢求,少喝酒,勤拍照,多讀書。
攝影/文字:蠍子
END
在我們心裡
築一座關於影像的島嶼
照片是島
信是塔
信任是舟
這裡是島嶼影像。
也是可兒的小島。
這裡有我們各自擅長的攝影作品。
有伍月用心並努力經營著的私房麵包。
還有,我們的生活、文字、讀書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