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國網
2020年9月19日,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出席會議的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企業家等與會代表,圍繞「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培育科技創新體系新格局新優勢」主題,就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科技資源優化配置、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科技創新發展以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熱點交流探討、思維碰撞、智慧交流。
大會論壇主席、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院長、發現雜誌社社長陳貴,科技部原副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劉燕華在開幕式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樊代明,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開幕上分別作了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科學性的精彩報告。會議組織了多場不同專題的院士論壇和創新論壇,杜祥琬院士、陳佳洱院士、尹偉倫院士、王耀南院士、吳豐昌院士、侯立安院士、李永舫院士,以及張秋儉、齊讓、段瑞春、金燦榮、陶元興、張壽全、範利、洪昭光、武毅等領導、專家出席大會、作報告。同時有40多位科技企業家參與創新分享。
中金基業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常文光教授,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張勇受邀出席論壇,並參加了論壇系列活動。常文光教授在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2020中國企業首席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圍繞「綠色環保產業的創新探索、大宗工業固廢環保產業的開發與利用」等課題展開了高屋建瓴的闡述。
為推動我國赤泥資源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變害為利,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管院商學院發起成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工業固廢處理技術研究中心」,並在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期間舉行了中心揭牌儀式。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劉曉峰,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科學家論壇大會主席、 中管院商學院院長陳貴與董事長常文光教授共同參加了揭牌儀式。
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大宗工業固廢環保產業的開發與利用。公司依託由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航張濤教授為科研帶頭人,集中科院、北科大、地質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組成的強大科研團隊,深度融合公司總裁、技術負責人張勇多年技術攻關成果,成功研發出了「綜合利用赤泥生產巖棉工藝技術」。這是我公司一項在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領域,擁有成套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環保技術。截至目前,已獲18項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實現了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破冰。
「綜合利用赤泥生產巖棉工藝技術」是以固廢赤泥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赤泥中的鋁、鍶、鐵、鈣、鈉等元素資源,生產出節能保溫巖棉系列製品,每噸原料產棉率達到 75%以上。同時,該技術整個工藝環節從配料到產品產出,採取「不落地」設計,通過餘熱綜合利用、渣球和棉塵回收再利用等關鍵環節專利技術,在大幅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時,全過程實現廢氣、廢水及粉塵近零排放,無任何二次汙染,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 100%,實現了固廢處置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2020年9月2日,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綜合利用赤泥生產巖棉工藝技術」工業化試驗,在山東金亞潤工業化試驗基地取得了圓滿成功。所產出的巖棉製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品質優勢,性能出眾,完全滿足現行國家和行業標準的 A 級不燃保溫材料,在導熱係數、酸度係數、纖維長度、內外放射性等重要質量參數均符合或優於國家標準,可廣泛用於工業、建築業、農業、船舶業等行業領域。中科院陳揚教授,北科大劉曉明教授、馬鴻志教授,中國環科院田書磊教授等專家,蒞臨現場,共同見證了赤泥資源綜合利用這一世界性難題被徵服的破冰時刻。
下一步,公司會加大此項技術地推廣應用力度,有效解決赤泥對氧化鋁生產企業當地環保壓力難題,節約更多土地資源,增加當地政府稅收和當地更多的人員就業問題。與此同時,公司將在大宗工業固廢處理領域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利用好與中科院共同建立的工業固廢處理研究中心這一強大科研平臺,集結更多固廢處理領域的頂級專家,深耕赤泥綜合利用這一課題,進一步開展對赤泥中所包含的稀有元素分離研究,尤其是著力開展好國家戰略儲備稀土金屬鈧元素分離提取研究。
據悉,中國科學家論壇創辦於2002年,作為我國科技界最有影響力的交流合作平臺之一,中國科學家論壇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為宗旨,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精神,堅持面向科研,堅持面向企業的方向,始終保持著科學性、務實性、廣泛性的鮮明特點。隨著論壇規格、規模、層次、品質以及影響力的逐年擴大,已成為官產學研參與度高、覆蓋面廣、社會影響力大的全國性科技品牌活動,成為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標誌性活動和重要平臺,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學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