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節 鐵的多樣性
【學習目標】
1.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
2.了解科學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和假設、設計方案、實施實驗、獲取證據、分析解釋或建構模型、形成結論及交流評價等核心要素。
3.結合真實情景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亞鐵鹽和鐵鹽的主要性質,了解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知識清單】
1.鐵元素含量:在地殼中的含量僅次於1(□)________三種元素。
2.鐵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
(1)游離態:存在於2(□)________中;
(2)化合態:主要以3(□)________的化合態存在於礦石中。自然界中含有鐵元素的礦石有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等。
3.日常生活用品中含有鐵元素的物質有許多,如鐵鍋的主要成分是7(□)________,補鐵保健品中含有8(□)________,粉刷牆壁的紅色塗料中含有9(□)___________,雷射印表機的墨粉中含有10(□)___________等。
自我校對:
1(□)氧、矽、鋁 2(□)隕鐵 3(□)+2價或+3價 4(□)黃鐵礦
5(□)赤鐵礦 6(□)磁鐵礦 7(□)鐵單質 8(□)亞鐵鹽 9(□)三氧化二鐵 10(□)四氧化三鐵
亞鐵鹽和鐵鹽
1.亞鐵鹽是組成中含有1(□)________的鹽,如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等;鐵鹽是組成中含有5(□)________的鹽,如6(□)________、7(□)________、8(□)________等。
2.亞鐵鹽與鐵鹽性質的預測與假設
3.實驗方案
(1)證明9(□)______具有較強氧化性,需加入10(□)______劑,如鐵、銅、鋅等。
(2)證明11(□)______只具有還原性,需加入12(□)______劑,如稀硫酸、硫酸銅溶液等。
(3)證明13(□)______具有氧化性,需加入14(□)______劑,如Zn等;證明其有還原性,需加入15(□)______劑,如氯水、酸性KMnO4溶液等。
4.實驗內容、現象和結論
已知:Fe3++3SCN-===Fe(SCN)3,Fe3+與SCN-反應使溶液顯紅色。
(1)Fe3+(以FeCl3為例)的氧化性實驗探究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結論
鐵粉溶解,溶液由棕黃色變為淺綠色
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還原性,離子方程式:16(□)_______________
銅片溶解,溶液由棕黃色變為藍色
Fe3+具有氧化性,離子方程式: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的還原性實驗探究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結論
鐵釘逐漸溶解,有18(□)________生成,溶液變為淺綠色
Fe具有還原性,離子方程式: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20(□)______色固體析出,溶液變為淺綠色
Fe具有還原性,離子方程式: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實驗探究
實驗內容
實驗現象
結論
溶液由淺綠色變為22(□)__________色
Fe2+具有還原性,離子方程式: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紫紅色變為棕黃色
Fe2+具有還原性,離子方程式: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25(□)____________色變為無色
Fe2+具有氧化性,離子方程式: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e2+、Fe3+的檢驗方法
(1)Fe2+的檢驗
滴加KSCN溶液(――→)27(□)________滴加氯水溶液變28(□)________,證明含有Fe2+。
(2)Fe3+的檢驗
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29(□)________,證明含有Fe3+。
自我校對:
1(□)Fe2+ 2(□)FeSO4 3(□)FeCl2 4(□)Fe(NO3)2 5(□)Fe3+ 6(□)Fe2(SO4 )3 7(□)FeCl3 8(□)Fe(NO3)3 9(□)Fe3+ 10(□)還原
11(□)Fe 12(□)氧化 13(□)Fe2+ 14(□)還原 15(□)氧化 16(□)2Fe3++Fe===3Fe2+ 17(□)2Fe3++Cu===2Fe2++Cu2+ 18(□)氣體
19(□)Fe+2H+===Fe2++H2↑ 20(□)紅 21(□)Fe+Cu2+===Fe2++Cu 22(□)紅 23(□)2Fe2++Cl2===2Fe3++2Cl-
24(□)5Fe2++MnO4(-)+8H+===5Fe3++Mn2++4H2O
25(□)淺綠 26(□)Fe2++Zn===Fe+Zn2+ 27(□)無明顯現象
28(□)紅 29(□)紅
【對點訓練】
1.成語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的瑰寶,許多成語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成語中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木已成舟 B.百鍊成鋼
C.鐵杵成針 D.滴水成冰
解析:選B。木已成舟、鐵杵成針、滴水成冰只是物質形狀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不涉及化學變化,故A、C、D錯誤;因生鐵含碳量為2%~4.3%,鋼的含碳量為0.03%~2%,生鐵中的含碳量比鋼高,經過高溫,生鐵中的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含碳量,多次冶煉精度更高,由此得到鋼,故B正確。
2.證明Fe3+具有氧化性的物質可以是( )
A.Cu單質 B.FeCl2溶液
C.NaOH溶液 D.氯氣
解析:選A。若要證明Fe3+的氧化性,需加入具有還原性的物質,綜合分析,應選擇A項。
3.鐵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屬材料,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磁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Fe3+遇KSCN溶液顯紅色
C.Fe可在純氧中燃燒
D.Fe2+可被還原劑還原為Fe3+
解析:選D。A項,磁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A正確;B項,Fe3+遇KSCN溶液顯紅色,故B正確;C項,Fe在純氧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故C正確;D項,Fe2+可被氧化劑氧化為Fe3+,故D錯誤。
4.下列關於實驗基本操作、藥品保存、使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剩餘的藥品都不能放回原試劑瓶
B.運輸濃硫酸的槽車貼上標籤
C.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
D.保存硫酸亞鐵溶液時常在其中加顆鐵釘
解析:選A。A項,做金屬鈉實驗時,剩餘藥品要放回原試劑瓶,一般剩餘藥品不能放回原試劑瓶,以防汙染,A錯誤;B項,濃硫酸具有很強的腐蝕性,選項中是腐蝕品標誌,B正確;C項,取用液體時:①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②標籤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籤;③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汙染瓶塞,從而汙染藥品,圖中操作正確,C 正確;D項,亞鐵離子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很容易被氧化成鐵離子,所以保存硫酸亞鐵溶液時需要放入鐵釘,D正確。
5.將鐵放入下列溶液中,鐵溶解而溶液質量減輕的是( )
A.FeCl2溶液 B.稀H2SO4
C.熱的NaOH溶液 D.CuSO4溶液
解析:選D。A項,鐵與FeCl2溶液不反應,鐵不溶解,溶液質量不變;B項,鐵與稀H2SO4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質量增加;C項,鐵與熱的NaOH溶液不反應,鐵不溶解,溶液質量不變;D項,鐵與CuSO4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由於硫酸亞鐵的摩爾質量比硫酸銅小,所以溶液質量減輕。
等級性測試[學生用書P92(單獨成冊)]
1.(2019·西安長安區第一中學高一期中)下列離子檢驗的方法正確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呈紅色,說明原溶液中不含Fe2+
B.某溶液中先通入氯氣,再加入KSCN溶液呈紅色,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某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澱,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D.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產生無色氣體,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解析:選C。A項,如果該溶液既含Fe3+,又含Fe2+,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能證明存在Fe3+而不能證明沒有Fe2+,故A錯誤; B項,先通入Cl2,Cl2將Fe2+氧化成Fe3+,即使原溶液不含Fe3+,滴加KSCN溶液後也呈紅色,無法證明原溶液是否含有Fe3+,故B錯誤;C項,加入NaOH溶液,得紅褐色沉澱,說明原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確;D項,加入稀硫酸溶液產生無色氣體,若含有HCO3(-),也能產生無色氣體,不能說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故D錯誤。
2.(2019·北京東城區高一期末)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後仍有固體存在,則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變紅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溶液中可能含有Cu2+
D.
剩餘固體中一定含有銅
解析:選B。Fe3+的氧化性強於Cu2+,加入鐵粉,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先後規律,反應的順序為Fe+2Fe3+===3Fe2+、Fe+Cu2+===Fe2++Cu,銅與鐵離子不能共存:Cu+2Fe3+===2Fe2++Cu。A項,因為有固體存在,該固體可能是Fe、Cu的混合物,也可能是Cu,無論哪種情況,都能判斷出溶液中一定不含Fe3+,因此加入KSCN溶液後,溶液不變紅,A項正確;B項,根據A選項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Fe3+,B項錯誤;C項,如果鐵粉與Cu2+反應,鐵粉不足,溶液中有Cu2+剩餘,固體為Cu單質,符合題意,C項正確;D項,根據上述分析可知,剩餘固體中一定含有銅,D項正確。
3.下列物質反應後,最終可以不含+3 價鐵的是( )
①過量的Fe 與 Cl2反應 ②Fe 與過量稀硫酸反應
③FeI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 Cl2 ④Fe和 Fe2O3 的混合物溶於鹽酸中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選C。①過量的Fe與Cl2反應,Cl2是強氧化劑,發生反應2Fe+3Cl2點燃(=====)2FeCl3,產物與反應物用量無關,故①一定含+3價鐵;②Fe與過量稀硫酸反應,發生置換反應,氫離子的氧化性弱,只能把鐵氧化為+2價鐵,故②不含+3價鐵;③因為還原性順序為I->Fe2+>Cl-,當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時,發生反應:2I-+Cl2===2Cl-+I2;當FeI2溶液中通入過量Cl2時,發生反應:2Fe2++4I-+3Cl2===2Fe3++2I2+6Cl-,故③可以不含+3價鐵;④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於鹽酸中,Fe2O3溶於鹽酸生成氯化鐵,如果鐵足量,可發生Fe+2FeCl3===3FeCl2,所以最終不一定含有+3價鐵,故④可以不含+3價鐵。所以最終可以不含+3 價鐵的是②③④。
4.要證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則進行如下實驗操作的最佳順序為( )
①加入少量氯水 ②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解析:選C。因為KSCN與Fe3+作用使溶液顯紅色,與Fe2+作用無此現象,可以先滴加KSCN溶液,不顯紅色,說明原溶液不含Fe3+,再滴加氯水後顯紅色,說明滴加氯水後溶液中含有Fe3+,說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即最佳順序為③①。KMnO4溶液呈紫色,對實驗有幹擾,故不能選②。
5.為了檢驗某氯化亞鐵溶液是否變質,可向溶液中加入( )
A.稀H2SO4 B.鐵片
C.硫氰酸鉀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選C。FeCl2易被氧化為FeCl3而變質。Fe3+與稀H2SO4不反應,故A項不符合;FeCl2溶液中若含有Fe3+,加入鐵片,Fe與Fe3+反應時,溶液顏色變化不明顯,故B項不符合;Fe2+與SCN-不反應,但Fe3+與SCN-反應使溶液變紅,故C項符合;KMnO4隻與Fe2+反應,不與Fe3+反應,故D項不符合。
6.將過氧化鈉投入氯化亞鐵溶液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A.最終生成白色沉澱 B.最終生成紅褐色沉澱
C.有黃綠色氣體產生 D.無變化
解析:選B。Na2O2具有強氧化性,能將Fe2+氧化成Fe3+,又Na2O2與水反應有OH-生成,則Fe3+與OH-反應生成紅褐色的Fe(OH)3沉澱,Na2O2與水反應還產生O2,無黃綠色氣體產生。
7.某水體中含有較多的泥沙及其他懸浮物,下列物質中不能用來淨化此水的是( )
A.KCl B.Fe2(SO4)3
C.KAl(SO4)2 D.FeCl3
解析:選A。Fe2(SO4)3、FeCl3可產生Fe(OH)3膠體,能用於淨水,KAl(SO4)2可產生Al(OH)3膠體,也可用於淨水。
8.有關鐵的化合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是紅棕色的,常用作紅色油漆和塗料
B.Fe3O4是黑色晶體,其中3(1)的鐵顯+2價,3(2)的鐵顯+3 價
C.磁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3O4
D.FeCl3·6H2O是綠色固體,其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 價
解析:選D。FeCl3·6H2O是黃色固體,其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9.(2019·西安長安區第一中學高一期中)下列試劑中,不能使Fe2+轉化為Fe3+的是( )
①氯氣 ②NaCl溶液 ③KMnO4溶液 ④稀硝酸
⑤鹽酸 ⑥NaNO3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⑤⑥
解析:選D。①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②NaCl溶液不具有氧化性,不能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③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④稀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能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⑤鹽酸不具有強氧化性,不能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⑥NaNO3溶液不具有強氧化性,不能氧化亞鐵離子生成鐵離子,故②⑤⑥符合題意。
10.制印刷電路時常用FeCl3溶液腐蝕銅,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反應結束後,下列結果不可能出現的是( )
A.燒杯中有銅無鐵 B.燒杯中有鐵無銅
C.燒杯中銅、鐵都有 D.燒杯中銅、鐵都沒有
解析:選B。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由於鐵比銅活潑,鐵的還原性比銅強,鐵優先與氯化鐵反應,如果氯化鐵不足,則可能鐵和銅都有剩餘;如果鐵完全反應後氯化鐵沒有了,或只有少量剩餘,則銅可能有剩餘;如果氯化鐵足量,則鐵和銅都可以完全溶解。綜上所述,反應結束後,不可能出現有鐵無銅的現象。
11.下列有關鐵及其化合物的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FeCl2溶液呈黃色
B.鐵與鹽酸的反應產物為FeCl3和H2
C.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雜質可以向溶液中通入氯氣
D.Fe3+與KSCN反應產生紅色沉澱
解析:選C。 A項,FeCl2溶液呈淺綠色,故A錯誤;B項,鐵與鹽酸反應的產物為FeCl2和H2,故B錯誤;C項,FeCl2能被氯氣氧化為氯化鐵,因此可以除去氯化亞鐵,故C正確;D項,Fe3+與KSCN反應產生紅色絡合物,不是沉澱,故D錯誤。
12.為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可以選擇的試劑是( )
A.KSCN溶液 B.AgNO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BaCl2溶液
解析:選A。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3+的方法為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然後觀察現象,若溶液變紅,說明溶液中存在Fe3+,否則沒有Fe3+,故選A。
13.為了檢驗某未知溶液是否為FeCl2溶液,一位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加以證明。
方案:向一隻裝有該未知溶液的試管中先通入氯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變紅,證明該未知溶液為FeCl2溶液。
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此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要檢驗Fe2+應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合理,則此空可不答)。
(2)實驗室在保存FeCl2溶液時為了防止FeCl2溶液變質,經常向其中加入鐵粉,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1)先通入氯氣,可氧化亞鐵離子,試劑的加入順序不合理,應先加KSCN溶液,若無現象,再通入氯氣,溶液變紅,則說明原溶液含有Fe2+。
(2)由於氯化亞鐵易被氧化為氯化鐵,因此保存FeCl2溶液時,為了防止FeCl2溶液變質,經常向其中加入鐵粉,其原因是2Fe3++Fe===3Fe2+。
答案:(1)不合理 先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象,再加入氯水,溶液變成紅色,證明該未知溶液為FeCl2溶液
(2)2Fe3++Fe===3Fe2+
14.已知A、B、C均為單質,A是生產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屬,室溫下B是一種黃綠色氣體,C是最輕的無色氣體,也是一種良好的高能燃料,在合適的反應條件下,它們可以按下列框圖進行反應。又知E溶液是無色的。
(1)試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已知A、B、C均為單質, A是生產生活中用量最大的金屬,則A為Fe;室溫下B是一種黃綠色氣體,則B為Cl2,二者反應生成的D為FeCl3;C是最輕的無色氣體,也是一種良好的高能燃料,則C為H2,H2與Cl2反應生成的E為HCl;Fe與HCl反應生成的F為FeCl2。(1)A、B、C的化學式分別為Fe、Cl2、H2;(2)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2Fe+3Cl2點燃(=====)2FeCl3;(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H2+Cl2點燃(=====)2HCl;(4)反應③的離子方程式為Fe+2H+ === Fe2++H2↑。
答案:(1)Fe Cl2 H2
(2)2Fe+3Cl2點燃(=====)2FeCl3
(3)H2+Cl2點燃(=====)2HCl
(4)Fe+2H+===Fe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