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列茨基合唱團演出現場有精心的導演策劃與舞美設計
光頭高男高音一開口既是女高音的超高音域
合唱就該聖潔空靈、肅穆高深?難道人們聽合唱一定要帶著嚴肅心態?25年前,米哈伊爾•圖列茨基糾結於這個問題,決定用自己的實驗挑戰傳統。
「我不想把合唱弄得那麼嚴肅,我想改變合唱的傳統面貌。」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這位年近半百的俄羅斯人民藝術家如同一位喜劇演員,帶著豐富的面部表情講述他當年的革新之路,「25年前,我找了十位18、19歲的小夥子,我們組成了圖列茨基合唱團,試圖實現一個『改變合唱』的夢想。」
就像中國彩虹合唱團一首《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裡了》在網絡上引爆的熱烈效應一樣,25年前的圖列茨基,以十位高顏值、嗓音純淨的男高音徹底扭轉了俄羅斯人對合唱藝術的觀念。
今天的俄羅斯人習慣於下班後去莫斯科大劇院、克裡姆林宮或是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聽一場圖列茨基合唱團的演出,獲得聽覺和視覺的愉悅。「人們上一天班已經夠累了,或許你還跟上司吵了一架,我們的音樂就是要為你解壓,讓你開心起來。」圖列茨基說,他們的音樂會上總是成千上萬的樂迷跟著他們一起唱一起嗨,整個現場就是歡騰的海洋。
10月11日晚,圖列茨基將把這支已經在全球演出過五千多場音樂會的合唱團帶到第19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時髦而躁動的三裡屯橙色大廳帶著中國觀眾來一場與眾不同的音樂飛行。
當年的小鮮肉歌手留在合唱團的尚有六位,已經成了典型的俄羅斯大叔,大腹便便且謝了頂。但這依然不影響他們的天籟嗓音和前衛混搭。因年紀的增長,他們甚至更能肆意地在舞臺上玩幽默,尋找到觀眾的笑點。合唱團的高男高音是45歲的光頭歌者,當他戴上蕾絲眼罩、身披鮮亮的紅衣主教紅袍登場,似乎就自帶喜劇色彩,待他一開口,海豚音般的超高聲譽讓你以為是一位女高音在吟唱。
「音樂不該只是沉默的表達。」圖列茨基認為,這支合唱團之所以在俄羅斯深受歡迎,不但是因為十位醇厚的天籟之聲與幽默表演之間的反差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觀賞性,更因為他們在音樂上的想像力十足癲狂——無論是歌劇、民俗、流行、搖滾還是爵士,他們都能混搭成獨特唱段。想像一下,華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或是莫扎特的《魔笛》被這群服裝搞怪的男高音唱出來,還配合著強勁的電音,會是極為錯位的效果。
合唱團擅長用英語、俄語、發育、義大利語、德語、西班牙語、希伯來語、意第緒語、烏茲別克語等不同語言演唱,為了中國這場演出,他們又以中文演唱《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合唱團每位男高音都有不同音域,在臺上扮演不同角色
圖列茨基合唱團善於將演出現場變為歡樂海洋
「我們的合唱不是正經站成兩排的,每個獨唱者都有鮮明的聲音,從最低的男低音到可以代替女高音的高男高音,我們的音域跨越了五個八度。而且每個歌者都有不同的角色扮演。」圖列茨基說,傳統合唱團只需要手持曲譜往臺前一站,有鋼琴伴奏就能開唱,「他們只需要各司其職,唱好各自的聲部就行。」
但圖列茨基合唱團卻是一場綜合演出,有導演、有劇本、有舞美、有燈光,還有逗趣的戲劇表演。在炫目的多媒體技術下,這支合唱團極盡舞臺空間之能事,用精細謀劃的效果,振奮起整個劇場空間的歡樂氣氛。
圖列茨基並不諱言,這支合唱團其實就是一個擁有導演、舞美、燈光設計的劇團,「我們會用25年的舞臺經驗給你一場充滿活力的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