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可以說是將文藝進行到底,雖然電影在預告片中是打著親情、友情、和感情的牌進行的宣廣,而實際上給我展示的是什麼呢?是親情不敢相認的痛苦,是基情無法展現的悲哀,是愛情鴻溝之間的無奈。作為一部文藝片,《再見》已經做的足夠好了,不用過多激烈的劇情和臺詞對白,把人內心的感受表現出來,讓我們明白對過去感情的告別其實是非常痛苦的,正如電影名稱所說,《再見,在也不見》。
該片講述了三段不同的故事 。
故事一《背影》:陳經理(陳柏霖飾),年紀 輕輕事業有成,被公司委派到廣西一家企業進行業務考察。當他在工廠看到失散多年的父親跛著腳一瘸一拐的行走時,當他跟蹤父親(秦沛飾)回到家中看到他勞累了一天坐在椅子上小憩時,當他看到父親在公交車上主動給抱小孩的婦女讓座、自己站著時,他其實是關注的、心疼的,但是卻不願相認。即便兩人在飯館相見,父親認不出兒子,兒子也不認父親。
記得《一代宗師》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邂逅都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經此一別,後會無期。比起「再也不見」的傷感,「在也不見」更多了一份決然,相見不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故事二《湖畔》:一位初為人父的已婚男子陳德明(陳柏霖飾),孩子剛出生不久,卻接到來自監獄的一封信。他要去新加波,見證年少時玩伴(楊佑寧飾)的死刑。
故事三《再見》:年輕的大學教授陳志彬(陳柏霖飾),來到泰國講學,遇見當初的大學老師(蔣雯麗飾),重續一段師生戀,忘年戀;而與此同時,一位名叫PIM的女學生也對陳志彬暗生情愫 。
我很喜歡這裡的一個場景,陳柏霖在泰國的演講上,說我們現在在電子信息如此健全的年代,卻似乎好像更難學會如何去不隔著冷冰冰的電子屏幕,不隔著距離去相處。我想到以前看見的一個段子,你坐在我的對面,卻給我的朋友圈點了個贊。資訊時代的發達換來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逐漸疏離。我們在虛擬世界裡相偎相依,卻在現實世界中貌合神離。有時候很懷念從前那個信息不發達的時候,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
三段不同地域不同情感的故事其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講述人生就是不斷的告別。過去是回不去的,無論過去的回憶多麼美好,無論你怎樣去追憶,過去的始終就是過去了。人在漸漸長大的同時,因為心智、年齡以及成長環境的變化,都可能漸漸的成為另一個人,這是無法改變的。
《再見,在也不見》雖是三段式故事,其中的互相呼應和烘託,只有合起來看,才 算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每個故事都有最後的爆發、都有最終的無奈,每段感情都在說再見,卻都沒有把再見二字說出口。這三個故事都是遺憾,三段情感皆是輪迴 。
該片雖然都是圍繞著情,但並沒有狗血的劇情,也沒有過度催淚的情節,給觀眾帶來真正的情感共鳴,從而引發對人與人關係的思考。雖然沒有華麗的大場面,卻靠著舉重若輕的敘事手法和真情實感打動了不少影迷,算得上是國內難得的有溫度的電影 。
《再見,在也不見》作為文藝片,主題、製作、演員陣容各方面都可圈可點。它不是一部能夠得到所有人認同的電影,但如果能靜下心來觀看,相信能發現裡面有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著相遇和在也不見的離別,《再見,在也不見》正是以略帶悲情色彩的重逢後的再別離,形成了電影情感上的脈絡,分屬父子親情血濃於水的《背影》,友情上升到同性生離死別的《湖畔》,師生忘年之戀的《再見》,三組故事都是多年後久別重逢的再見,但電影所設置的境遇卻不是突顯那久別後的美好,而是填充出種種境況下的枷鎖,突顯出人物宿命式的悲情渲染,以此形成戲劇性的張力,為人動容於《再見,在也不見》的命題。
原來,藏在你回憶裡的那個人,你也許不常想起,但也從來不曾忘記。多年以後,驀然回首,才驚覺當年一個不經意的轉身,從此天涯兩端,就此竟變成了陌路人。如今時過境遷,彼此都再也回不到從前,可是你還是會情不自禁關心TA現在過得是否幸福安穩,若再相遇人海黃昏,你依舊會記得TA的眼神。因為正是有TA,你當年的青春才算完整;也正是有TA,你才會明白,原來自己為了一個人,曾經真的可以燈蛾撲火,奮不顧身。可惜,一切,都過去了。
三段不同的重逢離別,闡述的其實就人與人之間的緣,緣起再見,緣滅在也不見,釋然過往,坦然未來,這便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