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DC上映的年度大作《小丑》受到了許多影迷追捧。小丑作為蝙蝠俠電影中的大反派,沒有任何超能力,也沒有強硬的科技或者像其他英雄一樣的變異。僅僅只是一個普通人,卻犯下數不清的犯罪,其瘋狂、殘忍、十惡不赦。《小丑》電影描述的是小丑是如何從一個對生活充滿美好嚮往的普通人,變為殘忍的連環殺人犯的故事。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解析一下,究竟是如何讓普通人亞瑟變成瘋狂的小丑的吧。
在《小丑》電影中,亞瑟總共有四次奔跑,每次奔跑都在改變他的心境,最後讓他一步步變成了惡魔小丑。
電影開頭,亞瑟的原本是個對生活充滿嚮往的普通人,努力工作時,卻被幾個小流氓欺負並搶走了牌子,亞瑟努力奔跑追趕小流氓,卻遭受暴力對待,而弱小的亞瑟只能默默忍受這些痛苦,不甘與屈辱在他心中埋下種子。
第二次奔跑,亞瑟遭受老闆欺壓,同事欺騙。在地鐵的時候看見幾個流氓欺負小女孩,亞瑟知道自己無力幫助小女孩,只是卑微無力地大笑著,最後引起流氓的注意遭受拳打腳踢,亞瑟最終爆發,將流氓們殺死,驚慌失措的逃跑著。最終逃到一個衛生間,卻開始跳起了詭異的舞蹈。似乎是體會到了犯罪的快感,不再忍受,學會了反擊。小編認為,第一次奔跑是在亞瑟心中埋下罪惡的種子,而第二次奔跑則是為這顆種子澆水施肥,讓亞瑟開始向小丑轉變。
在這之後沒多久,小丑得知自己是湯馬斯·韋恩的私生子,於是去韋恩的家裡尋找他對峙,卻遇到了他宿命中的對頭——布魯斯·韋恩。但在接近布魯斯的時候,遭到了管家的阻攔,管家對亞瑟的母親惡言相向,於是亞瑟掐住管家的脖子產生了殺心,但在看到布魯斯的時候,就把管家放下逃跑了。小編認為,小丑之所以沒殺死管家選擇逃跑,是因為此時在亞瑟心中還有一絲僅存的良心,不殺害無辜的人。但在後來,他還是殺害了其他對他不好的人,心中罪惡的種子已慢慢長大。
第四次奔跑是在被警察追趕的時候,亞瑟逃進了地鐵。卻在第一次犯罪的地方遇到了大量的信徒,信徒們戴上小丑的面具掩護著亞瑟。亞瑟最後成功逃脫,摘下面具,瀟灑的走了。這第四次奔跑,亞瑟已經蛻變成了惡魔小丑。
小編認為,亞瑟的蛻變是社會的嘲諷,底層生活的壓迫將他一步步從普通人變成犯罪的小丑。如果他沒有經歷那麼多殘酷的事實,沒有受到流氓的欺壓,能夠得到一絲家庭的關愛,沒有老闆對他的惡言相向。他都不會走上一條不歸路,可是這一切都沒有。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是,小丑是社會矛盾,富人對窮人壓榨,底層社會中黑暗的產物。小丑不過是一個縮影,其代表的是底層被壓榨人民企圖反抗的代表。
影片從頭到尾都在表達著底層人民的痛苦,正是在告訴每一個人,也許只需要對底層的人民多一絲關懷,對身邊處境痛苦的人多一絲溫柔。也許像小丑這樣瘋狂的犯罪者就不會誕生。瘋狂總是來自於生活的壓迫,社會的嘲諷,人民的欺壓。而我們只需要學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一切都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小丑》電影不僅僅是一部犯罪電影,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電影。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你們對《小丑》這部電影是怎麼看待的呢?快來和小編一起討論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