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這是美方單方面對中方發起的政治挑釁,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十分蠻橫無理。中方予以強烈譴責。中方敦促美方立即撤銷有關錯誤決定。否則,中方必將作出正當和必要反應。
他說,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不斷向中方甩鍋推責,對中國進行汙名化攻擊,無端攻擊中國的社會制度,無理刁難中國駐美外交領事人員,對中國在美留學人員進行恐嚇、盤查,沒收個人電子設備,甚至是無端拘押。此次美方單方面限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美對華採取的前所未有的升級行動。
汪文斌說,中方一貫堅持不幹涉別國內政原則,滲透、幹涉別國內政從來不是中國外交的基因和傳統。中國駐美外交機構始終致力於促進中美兩國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誼。中方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為美駐華外交機構和人員履職提供便利。反觀美方,去年10月和今年6月兩次對中國駐美外交人員無端設限,多次私自開拆中方的外交郵袋,查扣中方公務用品。由於近期美方肆意汙名化和煽動仇視,中國駐美使館近期已經收到針對中國駐美外交機構和人員的炸彈和死亡威脅。美駐華使館網站更是經常公然刊登攻擊中國的文章。相比之下,是誰在幹涉別國內政,是誰在搞滲透、搞對抗,事實一目了然。
他說,美方聲稱美中關係不對等,這是美方的慣用藉口,毫無道理。事實上,單就中美駐對方國家使領館數量和外交領事人員數量而言,美方遠遠多於中方。「我們敦促美方立即撤銷有關錯誤決定。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措施堅決應對。」
此前,據美方消息人士透露,7月24日下午4時前,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將被要求關閉,領館人員將被要求離開。
衝突的根本
領事館衝突,其實也是中美對待疫情做法或者可以說是兩個體制的衝突。中國這邊的防疫措施,大家都經歷了,就不再多說,簡單說就是「休克」療法,春節前後的隔離換得了疫情的絕對控制,當然這其中付出的代價也很大,美國對待疫情的措施大家也能從某些渠道了解到,「若為自由故,其他皆可拋」,自由被美國視為社會的根基,即使疫情也不能改變,所以美國疫情蔓延屬於他們能夠接受的,強制隔離則不是他們能接受的,這就是觀念衝突。領事館的衝突也就是兩種文化或者體制的衝突。
下面我們言歸正題,說說這事兒的前因後果,國內在解封後對於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或者華僑華人均是採取統一在某些酒店隔離,當然對於後面入境的外籍人士同樣是這樣的規定,所有入境人員均須集中隔離14天,而美國的外交官想自我隔離,這就出現了分歧,目前各國都是在執行入境隔離政策,如英國入境後是需要到住處自我隔離14天,還需下載定位軟體,如違反則將重罰,美國的入境防疫和英國大差小不差,但是和國內的差別就在於集中隔離還是自我隔離的差別,集中隔離讓美外交官感覺受到了冒犯,當然是感覺人身自由受到的冒犯,派遣領事館外交官的這個事就耽擱下來,然後就有後面的這事,相當於對等各自撤了一個領事館,當然現在國內還沒撤,但是外交部的反制估計也就是撤一個沒有外交官的領事館。
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區別:
大使館是一國在建交國首都派駐的常設外交代表機關。
領事館是一國政府派駐對方國家某個城市並在一定區域執行領事職務的政府代表機關。兩個國家斷交,一定會撤銷大使館,但不一定撤銷領事館。
大使館代表整個國家的利益,全面負責兩國關係,館長是大使,由國家元首任命並作為國家元首的代表履行職責。
大使館的首要職責是代表派遣國,促進兩國的政治關係,其次是促進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關係。
使館同時具有領事職能。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但其最主要的職責是領事工作,比如:維護本國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向本國公民頒發或延期護照、向外國公民頒發籤證。
大使館的職責範圍遍及駐在國各個地區,領事館只負責所轄地區。大使館通常受政府和外交部門的直接領導,而領事館通常接受外交部門和所在國大使館的雙重領導。
許多國家在多數國家只設大使館,不設領事館。設不設領事館、設哪個級別的領事館,主要看僑民和領事業務的多少以及所在地區的重要性,並依照對等原則進行。如中國在美國設有大使館和5個總領事館,負責各自轄區內的領事業務。在個別小國,外國只設領事館和派駐領事官員。目前,中國在166個建交國設有157個大使館、60多個(總)領事館。
大使館的級別最高,大使館代表國家行使全面的代表職能。只有建交的國家,才互設大使館。
領事館的級別要低許多,領事館僅僅能代表國家的部分職能,或者處理部分地區,部分事物的代表職能。
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或者地區,不能互設大使館,但是可以互設領事館(例如:美日英法等國在臺灣地區設有領事館)。
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在首都之外的城市或地區,可以設置領事館(例如:XX國家駐上海領事館)。
無論有無外交關係,都可以互設某一地區或某一領域的領事館(常見的例如:商業領事館,文化領事館等)。
大使館的主要工作人員享有外交豁免權。有外交關係的領事館,通常是大使館的分支機構,或派出機構,其主要工作人員也享有外交豁免權。而沒有外交關係的領事館,其工作人員就不一定有外交豁免權。
大使是國家(政府)的代表人,而領事,不能代表政府,只能起到聯絡與溝通的作用。
美國現在在中國大陸有一個大使館、五個領事館 。大使館位於北京;五個領事館分別在成都、廣州、上海、瀋陽、武漢。此外還有在臺灣、香港的領事館。
中國在美國設有一個大使館和五個領事館。大使館在華盛頓;五個領事館分別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和休斯敦。
就美國要求關閉總領事館,其在2017年強迫俄羅斯在48小時內關閉駐舊金山領事館。
( 事件背景是,美國指責俄羅斯幹預其2016年大選,決定驅逐俄方駐美外交人員,雙方隨後圍繞「通俄門」指控相互制裁。2017年7月,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對俄制裁法案,俄總統普京後要求美國在9月1日前撤走755名駐俄外交官員,並宣布沒收兩處美國駐俄使領館的地產。
對於此次事件,直接影響較小,更多的反應是中美之間的矛盾激化,美國的挑釁行為已經發出。那麼就更應該關注後續美國的進一步舉動,和中國的應對措施,,主要看看事件是進一步惡化,還是逐步協商。
在22號下午3點20分左右,事件信息在網上蔓延,對市場全面有全面的影響,從表現來看,短時衝擊有,但是幅度不大。
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來看,信息出來後,急速拉升最高400點左右,但是後續震蕩回落。
從A50期貨來看,在此時點直接跳水,1.5%左右,但是後續也是沒有繼續弱化,小幅回升。 就是不知盤中的衝高回落,是不是受此影響了。
所以這個衝突不算什麼大事,只是理念不同,美國感覺我讓你中國的外交官自我隔離,你讓我外交官集中隔離不合適,侵犯自由,我們則是這個政策並不針對特定目標,相當於對事不對人,所有外籍入境的都需要這樣,到了別的國家就要遵守這個國家的規定,當然各個國家的入境隔離政策大多不一樣,甚至還有很奇葩 的,這裡了就不多說了。這裡就產生了一個衝突,另外看外交部發言人稱最近中國使館還收到一些炸彈和死亡威脅,這就有點過分,當然這個細節我不清楚,就不多說了。
其實中美的鬥爭一直在進行,比如香港問題,臺灣問題,南海以及人權問題等,當然這個時候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國際法對於美國是沒有約束力的,開始各種制裁,雙方鬥爭的影響就是碰見有分歧的問題就炸毛,已經很難坐在一個桌子上平心靜氣的談話了,而這次的領事館問題,只是中美鬥爭的一個縮影,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