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保羅.安德森執導的電影《龐貝末日》。影片中,富家小姐Aurelia愛上了奴隸角鬥士Milo,但無情的自然將兩人掩埋,直至十八世紀的某日,已經在火山灰下相吻了兩千餘年的二人才重見天日。這橋段也讓我的睡對床的那一一米九幾的哥們哭了個稀裡譁啦。雖然這只是部電影,但歷史上的龐貝災難是確有其事,而且可能比電影更加悲壯。它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和在末日災難面前人渺小的悲涼。
龐貝位於亞平寧半島南端,在古代歐洲的歷史上地理位置極其優越,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尤其在以海洋文明為主導的古代歐洲地區中顯的得天獨厚,並迅速成為羅馬帝國諸城市中僅次於首都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其實在之前的歷史上,龐貝就是個多災之城,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顯示,龐貝常受地震之擾,據史料記載,在其被火山毀滅前不久的公元六十二年發生的一場大地震幾乎摧毀了城內大部分房屋,但龐貝人又以極其快的速度將其重建,並且將其建造的更加富麗堂皇。由此可以一窺羅馬盛世時期的繁榮景象。
公元七十九年十月十七日,人們本來和往常一樣生活著:商人們在討價還價,農民們耕作者土地,街道上的馬匹車輛川流不息……可就在這時,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黯淡下來,濃煙瀰漫在空氣中。接著,沖天的火光覆蓋了過來。意識到災難的或人們四處逃竄,或跪下祈禱;而最幸福的應該是那些沒有意識到災難的人們,他們仍自然地做著他們要做的事情,死亡降臨之時他們毫無感覺,在一霎那間超脫肉身,去了另一個世界……那一天,三萬餘人和龐貝往昔的繁華一起長眠於這火山灰下。
龐貝再次被人回憶起的過程經歷了四個世紀。早在1594年,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人從薩爾諾河畔發現刻有「Pompeii」(龐貝)字樣的磚塊,但也許是因為認識不夠,當時人並沒有對它多重視。直到1707年,有人在蘇威爾火山山腳下曾挖出了三尊十分精美的雕像,雕像風格是明顯的羅馬帝國風格。後來在三十一年後,又是在一次施工中有農民在此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諸多哥德式遺址。至此,義大利人才意識到,在蘇威爾火山腳下,他們所踩著的泥土下,也許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古城遺址。由此,持續數個世紀的龐貝古城發掘工作開始了。
經過考古發掘,人們發現龐貝古城的城市規劃十分嚴密合理,從放射狀的道路到富有條理的城市地下管道系統均一應俱全。同時,在龐貝還出土了大量的「人肉雕塑」——他們都是在災難降臨的一霎那被火山灰所覆蓋最後變成為的龐貝市民,在時間的洗禮下已經成為了一幅幅人的化石。他們有的表情猙獰,有的安然如入睡,形象各異,儼然一幅地獄的景象令人不免感到毛骨悚然。雖然他們已經死去兩千多年,但仍能給我們的內心帶來極大的觸動和震撼。
如今,隨著人類肆無忌憚的發展,自然界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自然真的不會有報復嗎?兩千年前的蘇威爾火山噴發難道不是大自然的一次對世界生靈的警告嗎?人類是自然的造物,而自然毀滅自己的造物,可能真的連打個噴嚏的功夫都不用,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從龐貝的災難感悟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