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每一代廣州市民,每個人關於玩具的回憶都能收藏起一段童年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許多傳統玩具都遠離了我們的生活。為了保留廣州市民這段童年的歷史縮影,即將落成的廣州市少年宮兒童博物館向市民徵集兒時玩具。昨天上午,兒童博物館推廣日活動請來了祖孫三代展示自己兒時的玩具,講述當年玩具的故事,並來了個玩具大比拼。 老一輩:兒時玩具就地取材 廣東省地震局的退休幹部陳儉德老人今年已經74歲,他攜帶來現場與小朋友交流的四種玩具一下子把大家帶回到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那時街上沒有什麼玩具賣,小孩子就自己動手做,就地取材。」陳伯當場演示了一種紙飛機做成的「飛箭」,在紙飛機頭上添了個鐵鉤,藉助彈弓的彈力,「嗖」的一聲飛上天空老高。還有一種玩具叫「戰車」,材料就是以前裁縫用的線軸,把扎頭髮用的橡皮筋纏在上頭,能在地上走好遠。 陳伯最大的「珍寶」還數一臺十分古舊的手搖發電機,起碼有60多年的歷史。「這臺發電機是日軍侵華時用來發電通訊的,當時我在一個農民手上看到,就用東西換了過來,把它當成自己的玩具了。我自己動手發電,點亮了小燈泡,還做成蓄電池。現在這發電機壞了,但修理一下還是管用的。」陳伯將陪伴自己童年歡樂時光的發電機一直珍藏到現在,前不久在本報看到廣州市少年宮兒童博物館徵集玩具的報導,就興起了捐獻之意。昨天,這臺發電機正式成為兒童博物館的首批藏品,兒童博物館還給陳伯發了證書。 陳伯說,在艱苦歲月裡孩子們可以利用的材料不多,一般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儘管簡陋,大伙兒照樣玩得不亦樂乎。而且,這些玩具是商店裡絕對買不到的,是孩子們智慧的結晶。 中年人:自己動手樂在其中 滾鐵環,這是十幾二十年前風靡廣州大街小巷的遊戲。但當活動主持人問現場小朋友「這是什麼」時,沒有一個人回答得出來。儘管如今小孩子已經不認識鐵環,但鐵環卻一下子勾起他們父母的童年記憶。一名30多歲的家長自告奮勇地上臺表演滾鐵環,即使已有十多年沒碰過,手法還是非常純熟,滾著鐵環繞場一周。 孩子們的父母兒童時代愛玩的玩具和遊戲還有跳飛機、跳皮筋、丟沙包、玩泥巴等等,其中在女孩子中最受歡迎的玩具是跳皮筋。這是一項集體活動,需要三人以上。如今在小學教語文的鄭老師率領兩個學生,上到臺前展示當年的拿手好戲。跳法花樣繁多,考的是靈敏度、柔韌性和爆發力,這在當年也是鍛鍊女孩子體質的好方法。鄭老師說:「在學校我會教學生跳皮筋,把我們以前的玩具傳承下來,有時我還和孩子們一起跳呢!」 據了解,如今的中年人兒時物質還是比較匱乏,雖然商店裡開始出售玩具,但他們的玩具絕大部分也是自己動手製作。身為五年級小學生家長的廣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聶衍鋼說,以前的手工玩具是孩子們在玩耍時逐步摸索出來的,製作玩具本身就是非常愉快的享受。一件玩具從產生後到改良完善時間頗長,其間流傳到全國各地,幾乎所有孩子都在玩,在不同地方還有不同花樣。 當今小朋友:電動玩具最盛行 如今的玩具流行電子化產品,如遙控車、遙控飛機、四驅車,許多廣州孩子是玩這些玩具的行家裡手。9歲的男孩小張從4歲起就迷上四驅車,他在臺上花費5分鐘嫻熟地組裝出一架四驅車,並謙虛地說:「今天沒表現好,平時在家裡3分鐘就行了。」 廣大心理學副教授聶衍鋼認為,現在玩具市場種類非常豐富,同時,功能性更強,能幫助孩子啟迪智慧,開發潛能,而不像以前的玩具純粹就是為了娛樂,這是玩具性能進步的表現。但是,如今玩具都是現成品,孩子們失去了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樂趣。 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將建成全國首家互動型兒童博物館,專門設立一個「玩具館」收藏和展示包括廣州在內的世界各地的玩具。兒童博物館還向社會各界徵集與兒童有關的玩具及與兒童有關的古舊珍稀物品和史料。想捐獻的市民可以直接和少年宮聯繫或登錄網站。(來源:廣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