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家科研局1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在寒冷和乾燥的天氣中,可以在諸如鈔票和電話之類的物體表面存活長達28天。
根據該機構今天的報導,澳大利亞研究局疾病控制中心的科學家測試了新冠病毒(科學名稱為SARS-Cov-2)在黑暗中和在3種不同溫度下繼續傳播的能力。
研究發現,在20℃時,新冠病毒在手機屏幕等光滑表面上「非常頑強」,可以在玻璃、鋼鐵和塑料鈔票上存活28天。
在30℃下,其存活力降低至7天,而在40℃下,其存活力降低至僅24小時。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在棉花等多孔表面上停留的時間較短,在較低溫度下可存活14天,而在較高溫度下不到16小時。
該研究被發表在《病毒學雜誌》(Virology Journal)上,其成果數據比以前研究顯示該病毒可以在無孔表面存活最多14天的時間更長。
澳大利亞疾病控制中心主任特雷弗·德魯表示,在這項研究中,先將病毒樣品在各類材料上烘乾,之後使用「非常敏感」的方法進行測試,觀察病毒感染細胞的痕跡。
他告訴ABC新聞網站記者,這並不意味著該數量的病毒將能夠感染一個人。他補充說,如果有人不經意間觸摸到此類物品,他的手觸碰了嘴巴、眼睛或鼻子,「他可能因為這些受汙染時間在兩周內的物品感染新冠病毒」。
他指出,研究存在一些保留意見,包括這項研究中的病毒通常是處於感染高峰期特定水平的病毒,並且未暴露於紫外線下,紫外線會導致病毒被迅速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