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老幼婦孺,110或許是每個中國人記憶最深刻的一個電話號碼,它的背後是百姓對「有困難,找警察」的深深信任。
2021年1月10日是第一個「警察節」。所謂英雄,不僅僅是每一次行動的挺身而出,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堅守。
我們選取了幾位不同警種的警察,在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守護百姓平安,他們24小時在線。
1時 法醫凌晨出擊 只為離罪犯更近一些
凌晨時分,北京市公安局法醫中心解剖樓依舊燈火通明,幾位法醫仍圍在解剖臺前緊張地工作著……法醫們作為警察隊伍中的一員,每天在案發現場和實驗室中穿梭忙碌,探查死因,找尋證據,追求真相。
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法醫劉曉菲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法醫是一名譯者」,法醫所「翻譯」的是「死亡的密碼」。
在很多人眼裡,法醫嚴肅、冷酷又神秘。實際上,法醫的日常工作,就是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通過屍體的種種表象,重新構建案發現場可能因素,進而明確死亡原因,確認致傷或致死工具,出具屍檢鑑定書。這份鑑定,交給偵查人員,能為案件偵破提供指引;呈遞法庭,便是證據鏈中的重要一環;遞給家屬,則能幫助他們釋疑解惑。
按照工作要求,法醫需要對所有非正常死亡的屍體進行勘查,對涉及刑事案件的屍體進行解剖檢驗。因此,法醫經常要在案發現場和實驗室間跑來跑去,工作量大,工作時間很長。
「如果晚上遇到案件,會通宵作業」劉曉菲說。不知多少個夜晚,一群人擠在解剖樓或者實驗室裡連夜工作,大家都忙著自己的活,連頭都來不及抬。在劉曉菲眼裡,法醫既是一個腦力工作,需要頭腦風暴,也是一個體力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在解剖臺或試驗臺前「一站到底」。
有一次,為了給一位死於肺動脈栓塞的男性死者找到「栓子」的源頭,她連續工作了六小時。由於解剖臺較為低矮,她開始時只能彎著腰進行,後來又改為半蹲跪,找得視線模糊、雙手顫抖,才在死者的右小腿靜脈處找到一個直徑約0.3釐米的栓塞,完成了死因溯源工作。長時間工作後,她的工作服被汗水浸得緊緊貼在背上。而這種工作強度,在法醫的生活中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除了工作強度大,檢驗工作還存在一定風險。首先屍體本身及檢材樣本有可能攜帶病毒,其次由於工作需要,可能會接觸到對身體有害的東西,比如固定臟器的福馬林,毒化和DNA的很多檢驗試劑。不過,這些危險能夠通過規範操作和完善裝備來應對。單位給每位法醫都配備了防護裝備,所有器材和場地都會經過兩次以上的消毒處理,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法醫。因此,正確、規範的操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警察節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提醒,要為人民服務。我們作為技術警察,就更是要立足本職工作,要把技術往實處發展。雖然法醫只是警察之中的一小股力量,可能我們早出結論一分鐘,就能離罪犯更近一步。」
5時 有難事找110 我們隨時都在
2012年12月11日和2016年10月1日,市公安局先後推出了12110簡訊報警服務和北京110手機網際網路報警APP,作為原有110電話報警方式的有益補充。
凌晨5點多,「12110」簡訊報警平臺收到一條信息「自己聽到客廳有異響,懷疑家中進人又不敢出聲音,只能通過簡訊向民警求助」。
接到報警後,北京市公安局指揮部110接警中心三科民警範超一方面通過簡訊安撫報警人,指導其注意人身安全並把手機調至靜音,另一方面第一時間調派附近警力趕往現場,最終經民警核實只是虛驚一場。
在更多的情況下,範超通過電話傾聽。範超曾接到一位男士的報警,稱自己妻子接到一個自稱是「公安局的人」打來的電話,說她涉及經濟詐騙案,必須要給他們匯錢。妻子深信不疑非要給騙子匯錢,怎麼都勸不住。這可急壞了全家人,實在沒辦法,只好向警察尋求幫助勸勸自己妻子。
範超讓其妻子接過電話,一面穩定住事主的情緒,一面從專業角度向她耐心解釋,「如果您有違法行為,警察是不會打電話提前通知您的,這種做法不符合程序……」女子還是聽不進勸,情緒仍舊激動。範超見狀尋思了幾秒後一轉風格,換了種「老百姓聊天」的方式,站在一個普通妻子、母親的角度,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引起對方的共鳴,最終情理結合贏得了事主的信任和理解,及時勸阻住了即將匯出去的十萬元。
正是因為自己也有孩子,所以範超對孩子們的報警特別敏感。據了解,接警中心經常能接到小事主報警,家中有自稱是送快遞的,或是自稱是查水錶的人在敲門……
有一次值班的範超接到一個特殊的電話:警察阿姨,家裡就我自己,我爸爸媽媽不在家,我非常害怕。說完後,孩子就哭了起來。報警的是一名七八歲的小男孩,身為母親的範超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告訴他:「孩子你不要害怕,阿姨幫助你找爸爸媽媽,你千萬不能碰家裡的電器、燃氣,你能回想起你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嗎,你還記不記得爸爸媽媽出門之前跟你說過什麼。」範超一邊穩定孩子的情緒,一邊幫助他回想起家人的電話。在範超的不懈努力下,孩子想起了爸爸的電話號碼,範超立即與孩子父親取得聯繫。原來,孩子父親看孩子睡著後,就去附近的超市買菜去了,沒想到孩子中途醒了。
「十分感激半夜幫助處理求救簡訊、接聽電話,以及出警的各位警官,很慶幸是虛驚一場,但當警察叔叔到來的那一刻,真的感到整個生命都被拯救了,這真是一份很偉大的職業。」這是那位凌晨5點多簡訊報警的事主發來的感謝信息,這條感謝信息讓範超心中一暖。接警員們很難像刑偵民警那樣有衝在前線的機會,也很難像派出所民警那樣跟社區群眾打交道,他們每天只是在電話機、電腦前傾聽著無數百姓心聲、家長裡短,守護著首都千萬人的平安。
首個警察節這天,範超依然會坐在電話機前,用她的聲音,陪伴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6時 扒手不「收工」 我們不收隊
凌晨4點起床,6點抵達目標地鐵站後,北京市公安局機動偵查總隊反扒民警小鵬和同事們迅速「隱身」於人群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嫌疑人的一次回頭探望、一個小動作甚至一個眼神,小鵬都能判斷出他是不是正常的乘客。
「我們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與地點,沒有正常的雙休日,哪裡有扒竊犯罪,我們就在哪裡,守護群眾的財產安全。」小鵬說道。
熟悉昌平區域的小鵬時常需要趕往昌平工作——凌晨4點多起床開車去單位接同事,6點在早高峰來臨時抵達昌平地區。「很多人這時開始趕往城裡上班,扒手也開始了他們的『工作』。」小鵬說,扒手在哪裡,他們就在哪裡;扒手不收工,他們就不收隊。經過早高峰後,到了晚高峰,他們還要繼續隱藏在人群中,做「隱形的衛士」。
「我們一直把自己比作黑貓警長,扒手就是裡面的各種嫌疑鼠,我們來維護正義」。提及反扒民警與扒竊嫌疑人的關係,小鵬用「貓和老鼠」來形容。「我們就是要專業,一眼就能盯住他們,只要他們敢伸出第三隻手,就一定會被抓住。」小鵬說道。
「曾經有一個扒竊嫌疑人,我以前抓過他。在他第二次被抓到後,一看是我,還感慨說自己學藝不精。」小鵬告訴記者,自己在工作中也經常遇到這種扒竊慣犯,如果他們認出民警了,基本都會扭頭就走、放棄扒竊,根本不敢下手。
而為了讓自己能獲得「多重身份」,或者更加容易進環境中,小鵬和其他反扒民警還會對自己進行偽裝。「比如我如果去西二旗附近工作,就會穿得像一個白領;如果夏天去市場工作,就會穿T恤衫、大褲衩;還有一次我們夜裡在火車站工作,我就穿著軍大衣偽裝成要回鄉的農民工……」小鵬說,反扒民警們平時也會開玩笑的說自己是「演員」。而只有「演技」好,才能讓一名反扒民警成功融入環境,不被扒竊嫌疑人發現。
「我們講究人贓俱獲,以前師傅說最好就在他們下手的時候抓捕,人證物證都在」。小鵬說道。
參加工作以來,小鵬共參與抓獲扒竊犯罪嫌疑人730餘名,打掉各類扒竊團夥60餘個,累計為群眾挽回價值數十萬元的財物損失。
作為便衣警察,工作中,他們穿著各種各樣的衣服,卻唯獨極少能穿上警服。「我們這經常說一句話就是』把警服穿在心裡』。」小鵬說。「我清楚的知道我是誰,我是什麼職業,我該做什麼,警服穿在心裡,一樣是給老百姓辦事兒。」
在2021年1月10日第一個警察節那天,小鵬說自己肯定要帶著組裡的人在外面工作,爭取能多抓一些賊,給警察節獻禮。
9時 不破案的警察 專治各種「上當」
「您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民警蘇興博……」蘇興博可能是北京市民最熟悉的名字之一,畢竟每次打網約車都能聽到他的溫馨提醒。
但他和他的同事們也可能是被市民懷疑過是「假警察」最多次的真警察。
上午9時,在位於在陶然亭開陽橋西側的刑總大院裡,蘇興博正不停地撥打或接聽電話,「您好,這裡是北京市反詐中心。我是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民警蘇興博。我們發現您可能接到了電信網絡詐騙電話,請您千萬不要相信……」
至今蘇興博的手機裡還保存有一段錄音,錄音裡是民警給電信網絡詐騙高危群眾進行勸阻,提醒對方小心剛剛的陌生來電,不要打款匯款,但對方的回應就是:詐你個妹啊!我不可能被詐騙!
這段錄音是好幾年前的,可直到如今情況也並沒有明顯的好轉。
2020年3月,反詐中心通過技術手段鎖定了一個大學女生是高危用戶,犯罪分子很有可能正在對其實施詐騙。勸阻民警給女生打電話卻聯繫不上,通過排查發現女生是在海外留學,民警又馬上聯繫女生的父親,其父親是位高級知識分子,聽到民警的預警勸阻後,拒絕向民警提供女兒的聯繫方式,並信誓旦旦地轉帳打款。
有時候,蘇興博和同事們也覺得委屈:讓你小心詐騙你不上心,幫你攔住詐騙電話你覺得沒用,勸你不要給騙子打錢你還反過來責備我們……可這能怎麼辦呢?這就是反詐民警的工作。無論當事人的反應如何,民警必須把勸阻工作堅持下去,簡訊提醒不行就打電話,電話勸阻不行就讓屬地派出所上門,總之就是一定不能讓群眾受騙上當。
走到哪裡,蘇興博就把反電詐宣傳到哪裡,在他私家車的後備箱裡,裝著一摞摞的形式各異的反電詐宣傳材料,這些都是他自己編寫的。接受媒體採訪,跟朋友吃飯,甚至參加親友的婚禮,他都會藉機把宣傳材料發放出去。
作為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北京市反詐中心)三大隊隊長,蘇興博認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最關鍵的一步不是案件的偵破,而是減少案件的發生,而這一點就要想辦法提高群眾的防範意識,前期的宣傳必須要讓群眾入腦入心。
「不能僅僅把宣傳當作任務,打個電話就完事兒了。」他和記者說道。這件事情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就很難。蘇興博能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的將反電詐作為一種生活狀態,作為一種理想信念去堅持。
10時 「獵狼」行動 在公交地鐵保護她
「不許動,我是警察!你剛才幹了什麼?跟我到派出所一趟!」在北京地鐵內,這是抓捕「色狼」的民警最常說的一句話。話音落地,代表著又一名「猥瑣男」被抓了現行。
上午十點,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宋家莊站派出所所長汪金廣和同事在地鐵13號線清河站站臺上發現了一名可疑的中年男子。他們決定實施跟蹤,進一步觀察。這名男子一直試圖在用下體猥褻身邊的一名年輕女性。固定證據之後,民警就用身體先把他和這名女子給分開了。
「列車行駛到五道口站的時候,沒有驚動周圍的乘客,同事把他給帶了下來,他對這一行為供認不諱。我們還在他的外套裡邊兒發現了相關證據,判斷該男子是累犯。」汪金廣說,「受害者看到我們將嫌疑人抓獲歸案,心裡非常感激,在進行作證環節很是配合。」
從最初的沒有經驗無從下手,到如今對每一個「色狼」緊盯不放,汪金廣和同事們的收穫越來越多。據媒體報導,2020年1月至8月,北京公交警方共拘留猥褻、侵犯隱私等違法犯罪人員285人。
其實,成為一個「獵手」,每天和「猥瑣男」打交道,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
事情要從2017年夏天說起,地鐵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向汪金廣反映,接到市民舉報,多個地鐵線路上有「色狼」。經過調查之後,汪金廣發現,確實有多個行為不符合常理的人,來回乘坐地鐵,專門往衣衫單薄的女乘客身邊擠蹭。
「誰家都有妻子兒女,碰上這樣的『猥瑣男』報警不是,反抗也不是,但實在令人生氣。」汪金廣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當時公交警方並沒有專門針對地鐵「色狼」的打擊行動,為了提升市民乘車時的安全感,他和同事在經過幾天時間的調查和開會研究之後,「獵狼」小組在北京公交總隊四惠站派出所正式成立。
「由於抓捕行動只有『黃金一小時』,便衣民警必須早晚高峰在地鐵站臺裡不斷巡邏,才能有發現、有突破,工作時間整個要跟著市民的上下班出行高峰調整。在行動開始的第一年,抓獲『色狼』的成效並不顯著。因此大家都覺得這個行動有難處,但是我們也不能不做。」談到成立之初的具體困難,汪金廣表示,「因為是從六七月份開始,天熱,大家每天跑得大汗淋漓的,經常是跑了一周,沒有任何成果。在慢慢摸索當中發現,如果感覺有乘客形跡可疑,有目的的跟住他,然後發現對方實施不法行為的時候取證,之後進行抓捕,這樣才能有收穫。」
如今,「獵狼」行動已經進入到了常態化和制度化,在機制、技術和經驗成熟之後,經過北京公交警方的推廣,打破地域轄區界線,現在公交總隊所屬的軌道交通32個派出所,每個單位都成立了一支「獵狼小組」,對軌道交通色狼騷擾行為給予精準打擊。「獵狼」民警的堅守,讓女性乘客出行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
「在第一個警察節到來之際,我的願望就是地鐵內再也沒有色狼,讓女性乘客能夠平安出行。」汪金廣說。
12時 交管系統的最強大腦 助你一路暢通
12時,交警推動北京市石景山區石門路中央的移動隔離護欄。與此同時,龍門架上的潮汐車道指示燈變化,雙向三車道的中間車道行駛方向由北向南改換成了南向北。
自2021年1月9日0時起,北京市石景山區石門路潮汐車道將正式啟用。該潮汐車道全長1500米,起點為高井路口,終點為黑石頭路口,開通後將顯著提高石門路車道使用效率,緩解北京西部地區進出京交通壓力。
「2018年之前,石門路高井路口到黑石頭路口路段,是雙向兩車道,一上一下。2018年進行優化調整,壓縮車道等方式將車道一上一下改成了進京兩條,出京一條。」談到石門路的變化,石景山交通支隊交通科民警索登攀如數家珍。
兩車道變三車道,但這也遠遠跟不上交通流量的增長。隨著北京西部區域的經濟發展,近年來石景山區的五裡坨、麻峪地區開發新建了大量商品住宅,附近還有多所院校,早晚通勤高峰和周五、周日車流量較大。而石門路作為該地區進出京的唯一主幹道,早晚高峰進出京車輛潮汐現象明顯。
石門路的大多數路段為雙向四車道,而石門路高井路口至黑石頭路口路段,為進京2條車道、出京1條車道的雙向三車道設計,早晚高峰經常出現較為集中的車輛排隊現象,排隊長度最長達一公裡左右。
索登攀和同事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經過多次實地調研,交管部門最終確定採取設置潮汐車道的方式來緩解該路段道路通行壓力。根據石門路早晚進出京機動車流量不同情況,將現有中間車道開闢為潮汐車道,全段設置5處龍門架,道路兩端設置活動護欄、重點出入口設置潮汐車道引導牌,通過車道燈指示方向變化,控制車道行駛方向。
1月9日起,0時到12時,該路段潮汐車道將僅允許機動車由北向南行駛,即進京方向通行;其他時段,潮汐車道僅允許機動車由南向北行駛,即出京方向通行。通過調整不同時段進出京車道數,提高車道使用效率,達到緩解擁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效果。「尖峰時段通行時間能節省20到30分鐘。」索登攀介紹。
與常在路面執勤的一線交管民警不同,駕駛員很少能接觸到索登攀和同事們,但都受惠於他們的智慧成果,他們更像是交管系統的「最強大腦」。交通組織優化、渠化,佔道施工管理,調整路面交通組織,提高交通道路通行效率……只要涉及路面交通管理工作和秩序管理工作,跟他們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5時 離休不離崗 神筆警探畫平安
午休醒來,林宇輝又坐在了畫案前。在畫案的椅子後面,貼了整整一排的模擬畫像,而梅姨和克裡斯滕森兩個嫌疑人的畫像處在最顯著的位置上。每天,林宇輝就是在這些個畫像前,為退休後給自己制定的「雙百計劃」而竭盡全力。
正是在「章瑩穎案」和「人販子梅姨」這兩個網絡刷屏事件中,因用卓越的模擬畫像技巧,繪製出兩名嫌疑人的畫像,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鑑定中心視聽室高級工程師、首席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才為民眾所熟知,網友們稱他為「神筆警探」。
畫100個被拐兒童的想法,來自於2017年,這是林宇輝第一次為被拐兒童作畫。當時正刷屏網絡的「章瑩穎案」中,林宇輝根據美國警方提供的三段模糊的視頻,繪製出了侵害章瑩穎的嫌疑人畫像,不久後嫌疑人克裡斯滕森落網,網友驚呼嫌疑人克裡斯滕森與林宇輝筆下的畫像竟然有七八分相似。
能夠從肉眼幾乎無法辨別的模糊視頻中還原嫌疑人的相貌,這技術令12年來尋找被拐賣的兒子申聰的河南周口人申軍良嘖嘖稱奇。他找到了林宇輝,拿著兒子申聰周歲的照片,嘗試著讓林宇輝幫助他繪製出兒子如今的相貌。
被申軍良尋子12年的經歷所感動,林宇輝根據申聰周歲的照片、申軍良夫婦的相貌特徵,繪製出了申聰的模擬畫像。儘管申軍良沒有見過兒子12、3歲時的樣子,但當林宇輝把畫像拿給他的時候,他有一種直覺:這就是兒子。
2018年,申聰被拐案件的人販子被法院宣判死刑,申軍良拿到了判決書,卻仍然沒有找到兒子。但是判決書中記錄了人販子通過一個叫「梅姨」的婦女轉手將申聰賣掉的事實。為了找到這個線索,申軍良拿著很久以前公安機關繪製的「梅姨」模擬畫像,苦尋「梅姨」。他多次走訪「梅姨」的住處,接觸其身邊人,通過他們的口述和描繪得知了「梅姨」的相貌與模擬畫像中相差較大。為了尋找線索,申軍良又找到林宇輝,請求林宇輝根據此前公安機關繪製的「梅姨」畫像和後期他搜尋的線索,重畫「梅姨」。
林宇輝重新繪製的「梅姨」畫像,後來被申軍良在各個媒體轉發,一度在網絡刷屏。這也為申軍良後來找到申聰提供了巨大的社會幫助。
2020年初,廣東警方找到了申聰,結束了申軍良15年的尋子路。據與林宇輝和申軍良相熟的記者轉述,林宇輝的模擬畫像非常接近申聰本人。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有更多的尋親家庭登門拜訪林宇輝,希望得到他的「神筆」的幫助,繪製出親人的模擬畫像。
「每當我看到這些求助者的無助,這些期盼的眼神,所以我就考慮退休之後,可以多幫助這些尋親家庭。」從此,林宇輝開始了他的第一個「百人計劃」——一年內為100個尋親家庭繪製模擬畫像。
而給烈士畫像的緣由則來自於林宇輝在2016年參加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後,在《等著我》欄目中,一位90歲高齡的烈士妻子極度思念犧牲已久的丈夫,希望讓林宇輝幫她丈夫作畫。但由於沒有烈士的照片,林宇輝只能通過烈士妻子和戰友的描述繪製畫像,最終的畫像也得到了烈士妻子的認可。
節目播出後,就有很多烈士家屬陸陸續續的找到林宇輝,希望林宇輝能夠幫忙,畫出自己的已經犧牲的兄弟或者父輩的畫像。這也就成了他為「一百個烈士畫像」計劃的緣起。
「100個被拐兒童的畫像已經完成,其中找回了8、9個;100個烈士的畫像因為疫情影響還差30個沒畫完。」這是林宇輝退休後為自己制定的「2020年雙百計劃」的進度表,由於心臟不好,林宇輝一邊服藥一邊趕進度,他希望儘快完成最後30幅烈士畫像,完成他的一個心願。
21時 技術民警抓違章 用上衛星定位系統
重大交通事故大多和客貨運車輛有關,而如何管理好這些車輛,將事故消滅在萌芽成了擺在公安交管民警面前的一個長期問題。
近日,北京市公安交管部門將聯合市交通委等部門,通過車輛衛星定位系統採集交通違法行為信息,對省際客車、旅遊客車、危險品運輸車、重型貨車等重點客貨運車輛疲勞駕駛、闖禁行等違法行為進行非現場執法。給交通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據了解,這次技術應用創新在國內尚屬首次,通過這一系統,不僅可以讓「群眾少跑腿」,也可以讓市民生活、交通環境更安全。
這套系統如何運作呢?
晚上9點,北京市交管局科信處民警王鵬正在電腦前嚴密觀察車輛衛星定位系統信號集中的四環路主路大紅門路段。
「這些車輛已經可以被認定闖禁行了。按北京的貨車行駛規定,晚上11點之後,他們才允許進入五環路,但是現在這些車已經開進來了,屬於典型的闖禁行違法。GPS顯示,他們都是長時間靜止在四環主路上,可見是停在應急車道裡,即使沒有電子眼拍攝,我們也可以現在將這些車號錄入非現場執法系統。」
此外,疲勞駕駛也能通過系統快速監測出來。根據交通部、公安部的相關規定,貨車在行駛四小時後,司機必須停車休息20分鐘。因此通過車輛衛星定位系統數據,如果發現貨車連續4小時內車輛始終處於運行狀態,就可以認定司機屬於疲勞駕駛,也可將該車的交通違法納入系統。
在監控平臺上,隨意點擊任何一輛貨車,都能看到它在北京市範圍內行駛的全部軌跡,以及停車、剎車、加減速的數據。
相較於之前的非現場執法完全依賴電子眼,而現在使用的是GPS系統。市公安交管局科信處副處長曹曉飛介紹說,「交管局掌握電子眼信息,北京市交通委掌握貨車、危化品運輸車、省際客車、旅遊客車的GPS信息,信息互聯互通後,我們共享數據,無論司機遮擋號牌還是在行駛中故意關閉GPS,在我們的執法平臺上,都會變成透明的。」
平臺上目前已經記錄了6000多輛大貨車的車牌號,這些都是在試運行期間車輛衛星定位系統關機,卻在交管局電子眼中被拍攝到的車牌。「數據融合以後,恰好把雙方的漏洞都補上了。」通過雙方數據融合後獲得的執法數據,讓針對重型貨車、危化車和省級客車長途客車的管理更加有的放矢。」曹曉飛說。
根據《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旅遊客車、包車客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在出廠前應當安裝符合標準的衛星定位裝置。
市交通運輸部門對車輛存在不按規定打開衛星定位裝置行為的,還將依據《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對相關企業處800元至8000元的罰款;對於不按規定時間、路線行駛類違法行為,交管部門將對駕駛人依法予以罰款100元,駕駛證記3分的處罰;對疲勞駕駛的違法行為,將對駕駛人依法處以罰款200元,駕駛證記6分的處罰。
在對駕駛人處罰的同時,交管部門還要將交通違法信息及時轉遞客貨運企業,實現交通安全閉環管理。
對存在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或違法超標單位,交管部門將依據《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防範責任制度管理辦法》,對企業下發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對逾期未改正的,還將採將取禁止機動車上道路行駛和罰款等措施。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葉婉 董振傑 張子淵 趙加琪 實習生 桑旦白姆 賈尚栩 閆書瑜 李冰 李詩夢 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