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川普計劃提名哈裡斯為美駐韓大使

2021-01-07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唐莎莎】美朝首腦峰會在即,多家美國媒體曝出,川普將提名哈裡·哈裡斯為美國駐韓國大使。今年2月,這名對華鷹派海軍上將曾被提名為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正是被提名為國務卿的中情局局長蓬佩奧推動了這一職務調換,要求哈裡斯接任首爾的這個關鍵職位。自川普去年1月上任以來,美國駐韓國大使的職位空缺至今。

路透社報導截圖

三名美國官員證實了這一消息。任命哈裡斯為駐澳大利亞大使的聽證會原定於24日舉行,現已延期。

哈裡斯 路透社報導截圖

朝鮮半島對國家安全來說優先級最高,」其中一名官員說,「我們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堅定不變」。

白宮沒有立即回應該消息。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稱,考慮到朝鮮半島近期密集的外交行動,被看作「一流外交候選人」的哈裡斯更適合接手目前最關鍵的位置。

今年3月,在美朝領導人峰會宣布之後,哈裡斯曾警告國會「不能對會談結果太樂觀」。雖然表示過峰會的前景讓他備受鼓舞,但他同時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說朝鮮「依然是我們在亞太地區最緊迫的安全威脅」。

CNN報導截圖

路透社援引哈裡斯此前的話稱,他認為金正恩希望朝鮮半島能夠在他的統治下統一,並通過擁核獲得尊重、地位和安全。

蓬佩奧曾在本月表示,填補駐韓國大使等重要職務是「當務之急」。「我會找到在我看來最合適的人選,以執行美國在全球的外交任務。」

川普昨天(24日)表示,金正恩「非常可敬」,計劃中的峰會也進展得很順利。不過,他也緩和了對任何迅速棄核的期待,說「可能我們都會浪費很多時間」。

曾擔任澳大利亞國家安全顧問、現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成員安德魯·希勒表示,澳大利亞和韓國可能都對提名的轉變「非常失望」,「如果澳大利亞政府不覺得失望,那才奇怪了」

「在澳大利亞,哈裡斯是眾所周知且極受尊敬的,他的(駐澳大使)提名獲得了兩黨的大力支持。毫無疑問,當澳大利亞在美國聯盟及其對中國經濟利益的影響爭議日益激烈之際,他將是非常高效的引領者,」他說。「話雖如此,但沒人懷疑朝鮮問題的迫切性,坎培拉別無選擇,只能忍著」。

CNN報導稱,今年1月,川普政府決定不再考慮由小布希政府時期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車維德擔任駐韓國大使,長期有謠傳稱他會接任該職務。當時,川普政府對否決了對朝鮮發起「流鼻血」(bloody nose)打擊。

車維德 CNN報導截圖

今年1月,車維德曾在《華盛頓郵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對於如何處理朝鮮問題,他與川普政府的意見不一致。他認為,對朝方案不應該像川普政府中一些官員所建議的,進行預防性的軍事打擊,這樣的攻擊非但不能說服朝鮮重新考慮核武計劃,反而可能引發全面戰爭。

《華盛頓郵報》1月刊登的車維德專欄文章

而哈裡斯自2015年5月接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以來,屢次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他曾是最早質疑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戰略航道上擴建島嶼行為的美國軍方高層領導人之一,曾稱中國的行為是在海上「用沙築長城」。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斯正式就任美駐韓大使
    據新華社7月1日消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0日宣布,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哈裡斯當天正式宣誓就任美國駐韓國大使。蓬佩奧通過社交媒體平臺說,哈裡斯在維繫美韓同盟關係、最終實現朝鮮「完全、可驗證的」無核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據臺媒此前消息,美國駐韓大使一職自前任李柏特因去年1月川普政府上臺而離任後一直空缺至今。
  • 「鷹派」日裔美軍司令哈裡斯正式出任美駐韓國大使
    美國駐韓國大使正式上任張旌美國駐韓國新任大使哈裡·哈裡斯10日向韓國外交部遞交國書,正式開始他在首爾的大使工作。韓國外交部說,哈裡斯向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林聖男遞交國書,兩人就加強韓美同盟關係和朝鮮相關話題進行交流。
  • 哈裡斯:這名日裔美軍上將讓太平洋很「不太平」
    哈裡斯:這名日裔美軍上將讓太平洋很「不太平」■新華社記者 劉陽美國白宮9日宣布,總統川普提名現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哈裡斯任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哈裡斯被視為美國軍方亞太政策的鷹派人物,擔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期間,他的種種言行讓太平洋很「不太平」。一旦美參議院正式通過其任命,出任澳大使的他又會對亞太地區和平穩定作出怎樣的負貢獻令人擔憂。「好戰分子」哈裡斯1956年出生於日本港口城市橫須賀,美國駐日海軍基地就位於這裡。他的父親是駐日美軍中的高級軍官,母親則是日本人。
  • 外媒:拜登考慮提名辛迪·麥凱恩擔任美駐英大使
    美國《國會山報》11月28日援引英國《泰晤士報》消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考慮提名已故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的遺孀辛迪·麥凱恩(Cindy McCain)擔任駐英國大使。 據報導,辛迪·麥凱恩一直是川普的批評者,在大選期間公開表示支持拜登。
  • 美國駐韓特使留個「日式鬍子」都不行
    路透社在7月27日報導,美國駐韓特使的鬍子引發了一場爭議。美國駐韓國大使哈裡-哈裡斯為了在炎熱的夏天保持「涼爽」以及其他原因,剃掉了自己的鬍子。幾個月前,他的面部毛髮招致了韓國反美活動人士的不同尋常的批評,他們將他的鬍子比作前日本殖民領袖的鬍子。美國大使館周六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視頻。
  • 哈裡斯鼓動在韓濟州島部署美「殲星艦」成算幾何?
    馬蒂斯此行意在向這兩個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友全面闡述川普的亞太政策。雖然他向韓日兩國釋放了加強同盟關係的信號,但在軍費分攤等問題上,卻並未達成一致。  日本方面不表,就韓國而言,出於對自身安全形勢的焦慮,以及對北方核威脅的恐懼,其政界、軍界以及社會各界多數精英人士有比較強烈的對美「投獻」傾向。
  • "神秘聲波"事件進展:美駐古巴大使被證腦白質受損
    圖為美國駐古巴大使館海外網12月6日電 美國醫生對此前疑受「聲波攻擊」的駐古巴大使進行了針對性檢查,結果顯示他們的大腦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而導致聽力、視覺、平衡能力以及記憶力受損。這項新發現或許可以幫助美國應對古巴指責美國沒有任何證據的控訴。
  • 卸任俄駐美大使給了個說法
    俄羅斯前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新華/美聯)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陳立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通俄門」事件主角之一、俄羅斯前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不久前卸任回國。美國媒體在川普上任後曝出,弗林上任前曾與基斯利亞克通話,討論美國解除對俄制裁問題。弗林被指「通俄」並在與基斯利亞克會晤上撒謊、誤導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他迫於壓力於今年2月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而後,美國媒體又爆料,川普的女婿賈裡德·庫什納去年12月曾在位於紐約的川普大廈會見基斯利亞克。
  • 一周被兩次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川普轉推:沒人能做到!
    在被挪威議員提名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僅僅三天後(9月11日),川普又被另一名瑞典議員提名該獎,理由是促成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經濟關係正常化。相比之前得知被提名後連轉17條推文的興奮、激動,這次,川普只「淡定」地轉發了一美國大使的祝賀推文,其中寫到「一周被兩次提名!沒人能做到!」
  • 韓國外長康京和特殊時機訪美,分析稱或與拜登陣營接觸
    不過,外媒指出,7日美媒已宣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總統,考慮到這一特殊時機,康京和是否會與拜登陣營會面也備受關注。 備受關注 據韓聯社報導,康京和9日將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晤,就一系列懸而未決的雙邊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 媒體猜測川普赦免名單 美媒:他考慮提前赦免子女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林日 任重】美媒12月1日披露稱,美國總統川普與顧問近期討論了是否要提前赦免自己三個最年長的子女以及女婿庫什納,他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也正尋求總統赦免自己,上周他們二人還就此事交談過。同樣在1日,聯邦法院公開的一份文件顯示,司法部正在調查一起向白宮行賄以換取總統赦免的潛在犯罪計劃。
  • 美駐聯合國代表將訪臺!​臺海最危機時刻真的要來?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圖源:美媒)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今天宣布,克拉夫特將於13至15日訪臺>,成為1978年後,第一位訪臺的現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 美媒密集猜測拜登內閣名單,美國將出現首位女性國防部長?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鄭可 環球時報記者 張繼丹】儘管川普還沒承認敗選,但是美媒已經開始關注「當選總統」拜登的內閣成員名單。被拜登任命為白宮辦公廳主任的羅恩·克萊因22日證實,拜登將於當地時間24日宣布首批內閣任命名單。
  • 駐韓美軍再惹事端,被控性侵一韓國女子,警方介入調查
    美國駐韓國部隊(USFK)也向媒體證實了此事,並表示他們正在與韓國警方及其他地方政府合作調查此案。美國駐韓國司令部官方發言人李·彼得斯上校表示:「我們可以確認美國國防軍的一名士兵對韓國公民實施性侵的指控。但不幸的是,由於案件正在積極調查中,我們無法對事件的細節發表進一步評論。」多年來,駐韓美軍滋擾當地民眾的事件屢屢發生。
  • 加州頒新法要求總統候選人公布稅單 美媒:擺明針對川普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籍州長紐瑟姆7月30日籤署一項法律,要求總統候選人公布自己的納稅申報單,方可參加該州初選,此舉顯然是針對共和黨籍總統唐納·川普。據美聯社7月30日報導,大多數主要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已經公開了他們的個人所得稅申報單,而川普拒絕這樣做,打破了兩黨候選人幾十年來的傳統。
  • 伊朗核專家被暗殺,美媒指責:都是川普的錯
    美伊之間緊張的關係,可以說是川普一手造成的,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使伊朗重啟核研究,首席核專家遇刺也與此有關。 美媒悲觀地認為,目前美國的外交行動已經不起作用,只能依靠一些秘密手段對別國進行幹涉。
  • 美國駐韓國大使系日裔美國人,留鬍子被比作日本總督,無奈剃光
    據《每日郵報》7月27日報導,美國駐韓國大使哈裡·哈裡斯剃掉了具有爭議性的鬍鬚。數月前,他的鬍鬚曾遭到反美活動人士的批評,他們將其比作日本殖民領導人。上周六,美國大使館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哈裡斯去了首爾一家理髮店,剃掉了鬍子。
  • 俄批美媒紀錄片抹黑普京:歇斯底裡外沒有新內容
    自稱普京「粉絲」的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已近兩月,俄羅斯人沒有等到制裁的取消,卻等到這樣一部片子,失望的俄媒14日對CNN惡評如潮。   這部40多分鐘的紀錄片分為「在蘇聯解體時崛起」「復仇——古老的怨恨」「謠言指控」「普京的崇拜」和「理解最有權勢的男人」五部分。描述了普京從一個克格勃探員成為「讓俄羅斯再次偉大」的政治家的過程。
  • 距政權交接還剩不到兩周,臺專家: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臺機率不大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日宣布,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即將赴臺訪問,牽動兩岸敏感神經,是否引起政治波瀾?臺灣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傑表示,川普為了蓄積政治能量,預期至卸任前會持續刺激大陸,並逐步升級,駐聯大使訪臺,已涉違反一中政策,川普用意就是讓中方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