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2號颱風「鸚鵡」6月12日生成,已經過去足足1個月16天了。由於今年颱風少,並且將大概率經歷71年來首次7月「空臺」, 所以,這次菲律賓海域的颱風胚胎91W剛一露面,就吸引了非常多的關注度。
▲目前颱風胚胎91W結構比較鬆散。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相信華南地區許多小夥伴此時的心情是這樣的。
所以,今天請來了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和分析師王偉躍大大一起來跟大家說說未來颱風趨勢。Q:這個91W還有戲發展為颱風嗎?現在基本可以確定7月底之前的這幾天應該不會生成颱風,7月「空臺」基本成定局了。但是之前說的可能 在8月初生成的颱風,現在來看,又存在一定的變數。目前在菲律賓附近海域有多個對流雲團活動,但結構鬆散,組織結構性不強,同時此擾動距離菲律賓島 嶼陸地太近,遏制了其發展壯大的態勢。
預計它將於8月1日至2日前後逐漸向我國南部沿海靠近,強度考慮以熱帶低壓為主,有可能發展為颱風。Q:對我國有影響嗎?能給華南帶來清涼嗎?無論這個颱風胚胎是否加強為颱風,8月初都會給華南沿海帶來較明顯的風雨影響。預計 8月2日20時至3日20時,福建中部和南部沿海、廣東沿海地區雨勢較大,普遍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注意看華南沿海的降雨,雨勢強勁。這場雨對緩解當地旱情十分有利,不過要當心旱澇急轉,小心防災;另一方面,它的出現也有利於分走 水汽,助力此前出現「暴力梅」的長江流域徹底出梅。此外,颱風胚胎帶來的風雨天氣還將使華南地區氣溫有所下降。例如福州,目前最高氣溫在35℃左右,到8月3日至4日,受風雨天氣影響,最高氣溫降到30℃上下,能送來稍許清涼。Q:抑制颱風胚胎發展的因素是什麼?這個颱風胚胎距離菲律賓島嶼陸地太近,水汽供給不足,未來發展為颱風的概率不大。而且,關鍵問題是其中心附近風力不大,輻合作用不明顯。 要知道,颱風的強度是由其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和中心氣壓值來判斷的,這個胚胎中心位置目前對流仍然相對較弱,發展並不旺盛。
▲北半球輻合、輻散示意圖。颱風形成需要較強的輻合作用。Q:颱風生成需要什麼條件?①要有較高的海水溫度,颱風一般生成在海溫26 ℃以上的廣闊洋面上;②要有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隨地理緯度的降低而減小,在赤道地區為零,這就是緯度低於5 °海洋上沒有颱風生成的原因;③要有初始擾動,並有使其不斷加強的環境。目前菲律賓附近海域以上條件基本都滿足,但赤道輻合帶不夠明顯,組織性不強,且離陸地太近,水汽 補充不強,所以不利於颱風胚胎的整合增強。Q:8月是否會生成很厲害的颱風?不一定。 颱風強度影響颱風強弱有兩個主要因素, 一是颱風形成洋面的表面溫度須高於26.5℃,溫度越 高,颱風獲得的能量補充越大。二是要看颱風路經洋面需要充沛的水汽。現在雖然海溫比較高,但不等於一定有強颱風,副高的位置、 熱帶輻合帶活躍程度、跨赤道氣流的強弱、甚至颱風生成個數等等因素都會影響颱風強度和走勢。
▲從常年來看,8月是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來源:中國小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