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節」撞上「火星周」 這個假期不一般
未來火星生活從這裡啟航
本報記者 李峰
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自拍照」;與此同時,在另一顆「火星」上,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少年代表及各路媒體大咖,開展以「一起會更好」為主題的未來火星生活周活動,中外專家和孩子們一起探索無垠星空,揭秘火星生活。
「知道為什麼太空人是被抬出來的嗎,那是因為在太空中待久了,肌肉會萎縮,所以返回地面的時候會有不適感……」
「知道太空人的衣服為什麼是連體的嗎,因為不連體的話,在太空中,上衣會飄起來……」
走進「火星1號」基地模擬艙內,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潭秋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講述著人類如何在太空中生存,一群穿著校服的孩子們全神貫注聽講,不時拿起筆記下重點。
「你看,那些水就像果凍一樣。」觀看太空生活的紀錄片時,看著在真空環境中水滴凝而不散,有學生發出驚嘆。
「火星土壤和地球土壤非常相似,所以我們可以對火星土壤進行改造,培育土豆等植物。」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講述道。
10歲的賈靖茹是金昌市第五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對在火星上能夠種植植物很感興趣:「我以前沒有了解過太空、火星,沒想到火星生活這麼有趣,還能培養、種植植物。」
「7月23日,『天問一號』發射成功,開啟了我國探索星空的新旅程。探索太空不是想當然,而是經過科學實驗的。孩子們,我們不僅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懷,還要有腳踏實地的勤懇,祝你們早日實現夢想。」鄭永春鼓勵道。
在隨後的人機種田PK、造房子、火星穿搭、放飛自我的火箭大賽中,孩子們歡歌笑語、樂此不疲參與遊戲中。
金昌第一小學學生王天宇舉著手中的微型火箭模型說:「這是我和同學一起製作的,活動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動手能力,還學到了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人類自古就對地球之外的太空充滿嚮往。我利用假期帶著孩子來到金昌參加這個活動,就是想讓孩子了解地球之外是什麼樣子的,以此激發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來自北京的洪先生說。
「太空C計劃」及未來生活方式聯盟的發起人白帆表示:「我們在「火星1號」基地模擬未來火星生活,用帶有很強體驗感、互動感的活動,增強孩子們的參與感,讓航天走進尋常生活中,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讓他們不僅仰望星空,也有面向未來、積極生活的勇氣。」
「2020年是『火星元年』,未來火星生活周活動在『雙節』之際亮相金昌,五洲傳播中心重點VR互動體驗項目《中國飛天夢》也在此開營,我們希望以紀錄片人、新媒體人的熱情與執著,助力中國航天科技發展成果的展示與國際傳播,激發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勇氣與擔當,與全球共同探討人類未來生活的美好可能。」五洲傳播中心對外傳播中心主任李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