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的圖層混合模式 27種不同效果 一次性解決讓你不再迷糊(上)

2020-12-06 好色之圖1

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圖,從本內容,要去盡我所知的、一次性的、為大家講解PS軟體中的"圖層混合模式"。

大家知道,我不喜歡那些看著就頭疼的官方語言來說明問題,在這裡,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我自己的理解,來與大家分享。對錯與否,請大家選擇性吸收。

由於內容比較多,所以這一節會很長,小夥伴們搬起小板凳,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請大家耐心觀看。相信或多或少總會有點用處。"圖層混合模式",這個名稱雖然有些陌生,但是我發個圖片,你一定就會覺得:"哦,原來是它啊!"

當我們用PS軟體打開一張圖片時(RAW格式除外),在"圖層"面板上,會有一個文字顯示為"正常"的下拉菜單,此時菜單是灰色的,不可選擇狀態:

當我們按照慣例,使用CTRL+J複製一個圖層後,這個菜單就被激活,"正常"的字樣處於高亮狀態,滑鼠點擊,就會彈出菜單中的內容:

這個菜單中的所有內容,就是我們要聊的"圖層混合模式"。為啥先要開篇囉嗦這幾句呢,其實只為了告訴小夥伴們一個信息點:圖層混合模式在單獨一個背景圖層的情況下不生效,無法選擇,只能在兩個以上的圖層時,才可以選擇。一定要記住這一點,當你的圖層混合模式無法設置的時候,就要看看,如果你只有一個圖層,那就需要複製或添加一個圖層出來了。

圖層混合模式是PS中非常強大、非常實用,也比較高級的工具,往往對照片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前寫過的很多實例教程中,我們都使用過圖層混合模式,比如常見的"正片疊底"、"疊加"、"柔光"等等,但是很多小夥伴只聽過這些名稱,或者是跟著教程稀裡糊塗的使用過這些混合模式,卻不知道這些混合模式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不同的圖層混合模式,會對攝影照片產生不同的影響,就這些問題,我們較為深入的去聊一下。

圖層混合模式的算法挺複雜的,不容易理解,它的原理是用Photoshop的程序算法,提取一個圖層中的像素,與其他圖層的像素混合,以得到全新的效果。聽起來比較頭大吧,那我就用大白話來理解,其實就是選定的圖層與它下方圖層的一個色彩疊加過程,我們先把這個名詞梳理清楚,再去深入研究。

圖層混合模式一共有27種之多,所以必須先說明一下,這些混合模式中,有很多效果都非常相近,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是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是略有區別的。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效果特點。我儘量去說明他們的特性和不同之處。雖然數量多了點,但是不必擔心,這些混合模式是有著分組的,只要把這些分組的特性記住,就容易操作了。先來看張圖片: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菜單頂部有一個組。裡面包含"正常"和"溶解",我們可以稱之為"正常組"沒啥可說的,"正常"就是啥改變都不做,"溶解"我從來就沒用過,也不知道怎麼用,在筆刷中倒是常用,所以這個組略過不說。

其他25種混合模式被分為五組,之所以這樣的分組,是因為每一組都會產生相似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來依次的看一下:

從第二個組開始,在第二組裡面,有五種混合模式,分別是"變暗"、"正片疊底"、"顏色加深"、"線性加深"、"深色",這個組,可以稱之為"變暗組",因為這一組的最終結果,都會比原圖更暗一些。咱們來逐個看一下這五種模式的效果。

變暗模式

我製作一張亮度卡,有黑色、白色和中性灰,並且從深到淺以10%的數值遞減。現在我把亮度卡放在圖層最上方,以便後面說明問題:

首先是"變暗",將亮度卡的圖層混合模式修改為變暗,現在看看照片變化:

變暗不會將兩個圖層完全混合,它只會去比較當前圖層的像素和下方圖層的像素,然後顯示兩者中更暗的像素。既然是如此,那麼從圖中就可以看到,白色已經完全看不到了,而黑色則完全顯示出來。從黑色到白色的過度,也會因為亮度不同,而顯示不同的透明度。因為黑色是兩個圖層之中,最暗的顏色。這就是"變暗"模式的計算方式。如果你沒看懂,也別著急,最後我們還要單獨總結每個組的特性,先穩住情緒,慢慢看下去。再給大家找個更易懂的例子,比如你想把兩個圖層中的內容放在一起,又不想摳圖,這時候,混合模式就能派上用場:

現在要把飛鳥圖層融入到背景的天空裡去,就來使用"變暗"的混合模式,別著急動手,先回想一下,"變暗"的特性是什麼?只保留圖片中最暗的地方,對不對?素材中,飛鳥是剪影形態,無疑是最暗的部分,那就用"變暗"來試試吧:

圖片中最亮的地方,也就是白色區域,被隱去了,不再顯示,剩下的就是黑色的鳥群,和中性色的天空。這效果也不行啊,太明顯了,沒事沒事,因為修圖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咱們還有後手。白色不是被隱藏嘛,黑色不是被留下嘛,那就用色階(CTRL+L),把圖片亮度提高,這樣亮的地方就會被隱去,而鳥群是黑色,受到影響不大,自然就保留下來了,試試看:

隨著加強色階的高光與中間調,飛鳥素材中的背景幾乎被隱去了,同時飛鳥剪影也因為大幅提高亮度而變成藍色,沒關係,使用"色相飽和度"(CTRL+U)工具,降低一下藍色和青色的飽和度就行了:

現在飛鳥顏色正常了,僅剩下一點殘留的天空,使用橡皮擦工具(E),調整大小和透明度,隨便擦幾下,溶圖作業就完成了:

這就是"變暗"模式一種很典型的用法。素材圖片明暗反差越大,亮部就會被隱去的越多,暗部則被保留的越多,上述實例中,鳥群在兩個圖層中相對更暗一些,所以被保留下來,而鳥群素材背景的天空比風光片的天空暗,也被保留,沒有被完全去除,所以才會使用色階等工具進一步處理。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張白色背景的素材,那麼只通過"變暗"一個步驟,就可以完全處理好。

"變暗"混合模式只保留更暗的像素,就是把相對最暗的區域保留下來,請大家一定要牢記這個特點。

別看我演示起來挺麻煩,做教程必須寫的詳細一點,實際操作就兩三步,十秒之內搞定的事情。

好了,進行下一個混合模式的介紹:

正片疊底

這也是Photoshop中最常用的混合模式之一,先說說"正片疊底"原理:基色+混合色=更暗的結果色。不好理解?沒事,大白話翻譯一下:我們已經知道,圖層混合模式是在兩個以上的圖層時才會起作用,對吧,那麼在PS軟體中,在背景圖片(基色)的上方,放置一個新的素材圖層(混合色),在對上方圖層使用正片疊底模式後,兩個圖層相加所得到的顏色,都是比較暗的顏色(結果色)。看圖:

下方藍色圖層是基色,上方紅色圖層是混合色,對紅色圖層做正片疊底,得到的深紫色就是結果色,結果色比上面兩個圖層的顏色都暗。這就是"正片疊底"的原理了。

如果你的背景圖層是黑色,也就是基色為黑色,上面圖層為任意顏色,也就是混合色為任意顏色,無論你怎么正片疊底,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黑色。

也就是說,任何顏色的圖像,與黑色以正片疊底的模式進行混合時,得到的結果永遠是黑色。因為基色是黑色,加任何混合色,得到的只能是更暗的結果色,還有比黑色更暗的顏色嗎?沒有了,所以得到的結果,只能是黑色。這段挺繞的,我盡力去說明白,大家能理解嗎?那麼考考大家,把剛才舉例的基色和混合色顛倒過來,當基色為白色,混合色為黑色時,會得到什麼結果色?答案仍然是黑色,因為正片疊底的原理就是得出一個更暗的結果色,沒有比黑色更暗的顏色了。

黑色無法替代,而白色則正相反,它會被任何顏色所替代。因為它的暗度為0%,根本就不顯示,所以直接會顯示出下方圖層上的內容。這個我們一會兒做個實例來說明。

經過上述文字介紹,我們知道了,在攝影照片中,正片疊底的混合模式會使照片變得更暗。它是依據是當前圖層的暗度來進行計算,注意哦,是暗度。我們還是看一下先前做好的亮度卡:

前面說過,亮度卡中有黑白灰,亮度卡上方是從暗到亮以10%遞減,到了白色就是0%的暗度了。因為0%的暗度根本不會讓圖層變暗,所以正片疊底中的白色是完全看不到的,也就是不起作用。除了不起作用的白色,其他區域都變得暗了,這就是上面介紹的基色+混合色=更暗的結果色。

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正片疊底"的特性可以怎麼加以利用。

我隨便找了兩張素材,一張橫向線條的背景圖,一張墨跡的素材,現在要將兩張圖片溶合在一起,墨跡素材摳圖的話就要了命了,所以選擇正片疊底模式,看看效果:

直接就融為一體了,因為在"正片疊底"混合模式下,白色不起任何作用,直接被隱藏,露出下方圖層中的內容。以後但凡遇到白背景的素材,你不想摳圖,就這麼做。

是不是和前面講的"變暗"很像?確實如此,同一組中的混合模式,因為計算方法的差異,效果都很接近卻又不同,這個大家自己慢慢比較。

正片疊底還可以為圖像進行著色,比如這張人像照片:

新建一個圖層,填充上任意你喜歡的顏色,然後將新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正片疊底",看看效果吧:

甚至你還可以這樣玩:

大家舉一反三,比如設計版式、封面,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在這裡引用官方術語,介紹一下"變暗"與"正片疊底"的區別:

變暗: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選擇基色或混合色中較暗的顏色作為結果色。將替換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變。

正片疊底: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將基色與混合色進行正片疊底。結果色總是較暗的顏色。任何顏色與黑色正片疊底產生黑色。任何顏色與白色正片疊底保持不變。當您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顏色繪畫時,繪畫工具繪製的連續描邊產生逐漸變暗的顏色。這與使用多個標記筆在圖像上繪圖的效果相似。

簡單的說:變暗不生成新的顏色,而正片疊底則會生成新的顏色。

接下來,是這一組裡的「顏色加深」、「線性加深」和「深色」。從字面上就能看出,幾個混合模式的結果,全都是加深,那麼我們結合前面的內容,重新看一下這個分組:

紅框標記處,就是第二個分組,我們去從字面上理解,大概都是各種變暗,加深。總之就是對深顏色起作用,或者說是只針對黑色起作用,那麼,這個組,就可以整體總結為「變暗組」,它的特性就是「去掉亮部,暗部混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一組的特點,以後很多時候會用上。

這個圖,我只截取了第二個分組,就是讓大家看到後面總結的特性。接下來從「顏色加深」開始。「顏色加深」也會使圖像變暗,但是會比「正片疊底」模式的飽和度更高。

在我們PS軟體的工具欄中,有個「加深工具」:

「加深工具」的原理與圖層混合模式中的「顏色加深」是一回事。它是一個對圖片整體增加飽和度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正常的攝影照片的顏色組成,是由RGB複合通道、紅、綠、藍通道,一共四個通道共同組成。

顏色加深

「顏色加深」模式的作用,是在保留了白色的情況下,通過軟體計算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以增加對比度的方式,使背景圖層變暗,再與上方圖層混合。顏色加深也是有公式的,我不想寫,相信大家也不想看。請大家記住一點,「顏色加深」在調整攝影照片時,應用率並不高,只適合處理曝光較亮的照片,而且還要搭配著圖層的不透明度使用。當強行處理曝光不足的照片時,就會出現色階斷層的現象。除了白色,「顏色加深」把每一種顏色或者說暗度,都增加了對比度,就是它的特點了。

一張曝光正常,且高調的照片,是這樣的:

當你複製圖層後,對上方圖層使用「顏色加深」的混合模式後,你會看到照片的變化:

除了白色,其他所有的顏色都被增加了對比度,那麼就印證了前面的說法,這是一個為圖層增加對比度的混合模式,雖然不常用,但也不是不能用,當你想為當前圖層增加對比度的時候,可以選擇這個混合模式,經過混合,得到的結果是比較誇張的,沒事兒,我們還可以調整圖層的不透明度,經過適當調整,再看看結果:

不透明度設置的低一點,同樣能做到適當增加對比度的效果,而且沒有什麼負面現象,這不是也挺好的嗎?你可以使用「亮度/對比度」工具來進行調節,但是這個工具是針對圖像整體進行調節,對於白色,增加對比度,就會使白色曝光過度,而使用「顏色加深」則不會,因為它對白色不起作用。

「顏色加深」還有一個奇妙的用法,我們大多數時候拍色的風光片,審美層次高一點的時候,會追求光影效果,使用顏色加深的圖層混合模式,可以很輕易的做到自己手動添加陰影的效果,而且還可以為陰影填上色彩,我們還是看圖說話:

一張下午海邊的照片,我們若是想手動烘託黃昏的氛圍,就該讓礁石和沙灘的顏色更加暖一些,確定了方向就好辦了,新建一個空白圖層,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顏色加深」,使用畫筆工具,將畫筆不透明度設置為10%,再把前景色設置一個暖一點的顏色,橙色紅色都隨你,然後就在背景上塗抹吧:

看一下對比,是不是更深更暖的顏色舒服一些呢?這就是「顏色加深」混合模式的另一種用法了。好了, 總結一下,此種混合模式就是為圖層種除了白色以外的所有顏色增加飽和度,記住這個就行了。

「線性加深」和「顏色加深」混合模式非常接近,會根據不透明度和填充改變。你可以調整試試,找到最好的效果。我們不必過多贅述,大家只需要明白,它們同樣屬於變暗模式,不同的是它們的計算方法。不同的算法,會得到不同數值的變暗結果。

「深色」的效果與「變暗」很像,二者的混合結果基本是差不多的。雖然結果很像,但也不完全一樣,因為前面我們說過「變暗」的混合模式,會在紅綠藍三個通道裡分別進行對比,然後產生更暗的結果。而「深色」混合模式則會在紅綠藍三個通道的混合結果中進行對比,然後產生更暗的效果。選擇當前圖層和下方圖層中更暗的像素。

我們打開先前的亮度卡,在圖片中觀察一下。這是變暗混合模式:

再看看深色混合模式:

可以看出二者的結果稍有不同,最黑的部分基本上是一樣的,最亮的白色同樣也是被過濾掉,變成完全透明。只有中間部分存在不同之處。這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那樣,因為兩者對比像素的方法不同,所以得到的結果也略有區別。總體來說,差別不大,大家都可以嘗試使用。

那麼介紹完了五種變暗模式,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變暗組,整個組的特點,就是變暗,去掉圖層中的亮部,將暗部混合。這個道理我們經過上述實例也都一一印證過了。

變暗組裡面所包含的「變暗」、「正片疊底」、「顏色加深」、「線性加深」、「深色」,這五種混合模式,不管名字如何花哨,其結果都是讓你的照片變得更暗。在這些混合模式下,白色將會變得完全透明,這就是整個變暗組的特性。

接下來的組裡,也有五種圖層混合模式:「變亮」、「濾色」、「顏色減淡」、「線性減淡」和「淺色」。這個組,就叫做「減淡組」。

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毫無疑問,這一組的所有的混合結果,都是使圖片變亮,與第一組中學到的五種模式正好相反,黑色在這一組中,完全不可見,是透明的。現在我們就來逐一看看這些混合模式的特點和原理吧。

小貼士:經過「變暗組」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混合模式是需要兩個以上的圖層,位於下方的圖層,叫做「基色」,放在上方並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圖層,叫做「混合色」,二者相加得出的顏色,叫做「結果色」。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會非常方便你理解後面的各種混合模式算法。

變亮模式

變亮,它與「變暗」完全相反,就像我們語文課中學到的反義詞。

找一張素材看一下:

這是一張曝光完全正常的風光片,現在我們把上一節中用到的亮度卡放在圖片中,並將它的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變亮」,再看看效果:

與「變暗」正好相反,變亮是對當前圖層和下方圖層的RGB通道中的顏色亮度值進行比較,比當前圖層暗的內容被替換,比當前圖層亮的內容不變。計算後的結果是黑色完全透明,看不到了,而白色則沒有任何變化,完全保留。而黑色到白色的過度,則以不同的透明度來顯示。

以前說過,圖層混合模式很多情況下要配合著當前圖層的不透明度來使用。當我們降低這個亮度卡圖層的不透明度,再看看效果:

圖片上中性色的位置,剛才是偏灰的,現在已經被提亮了,也就是整張照片的中性灰都變亮了,這只是用法之一。

變亮還有另一種玩法,很多朋友喜歡夜晚出去,使用腳架拍攝慢門,比如馬路上的光軌:

在同一個位置,可能會拍攝很多張,由於路上車輛的多少不受控制,拍攝的光軌也會有多有少,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很多張圖片使用堆棧技術疊在一起。其實「變亮」也可以做到,請看演示:

我這裡有同一位置拍攝的三張圖片,每張圖片車燈的軌跡都不多,於是我把上面兩個圖層的混合模式都改為「變亮」,再看看效果:

圖像中其他位置都沒有改變,暗部被過濾掉,不顯示,而亮部則經過通道計算,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效果。變亮模式,只會顯示更亮的像素。喜歡拍攝星軌的朋友,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濾色模式

濾色與「變暗組」中的正片疊底功能相反,也就是說,它可以讓你的照片更亮。它的計算方法是把圖像的基色與混合色的顏色加起來,得出一個比前面兩種顏色都淺的第三種顏色。就是「基色(下方圖層)+混合色(當前圖層)=更淺的結果色」。

簡單點,還是看圖片說話吧:

一張照片,如果你覺得曝光不夠,又不想動什麼曲線、色階一類的工具,那就複製一個圖層,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濾色」,照片就被提亮了:

如果覺得亮度過大,那就調整一下圖層的不透明度,也就解決了。

「濾色」中完全看不到黑色,對吧?那我們換種玩法,我找了一張黑色背景的煙霧素材,放在剛才的雪山圖片中:

現在將煙霧素材的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濾色」,看看會發生什麼:

黑色被完全過濾掉,只留下了白色的煙霧。小夥伴們舉一反三,以後再遇到黑色背景圖片的情況下,你如果想摳圖或者溶圖,不如試試這種混合模式。

同樣,如果你想去掉某個圖層種的黑色,還可以這樣玩:

這一次我在雪山素材上方,放置了一個水墨素材,白色背景,黑色墨跡,如果使用了「濾色模式」,大家試想一下,會發生什麼?是不是黑色被過濾,留下了白色的背景?那結果就是這樣的:

你得到了一個很炫酷的邊框!使用CTRL+T自由變換,調整一下大小和角度,還是很好看的。大家練習的時候多做嘗試吧,一定要學會反向思維,去逆向推理,而不要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的跟著教程走。

顏色減淡模式

同樣,顏色減淡與顏色加深完全相反,我們看圖說話:

我將亮度卡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顏色減淡,可以看到,隨著亮度卡的亮度不同,下層圖片種高光區域會產生不同的過曝效果。使用這種模式時,會加亮圖層的顏色值,加上的顏色越暗,效果越細膩。與顏色加深剛好相反,通過降低對比度,加亮底層顏色來反映混合色彩。與黑色混合沒有任何效果,同樣也是因為這個混合模式下,是看不到黑色的。

你可以看到,整張顏色的飽和度略有降低,對比度也降低了,這就是使用「顏色減淡」所得到的結果。你可以改變圖層的不透明度,來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所有的混合模式中,有幾個是受不透明度所影響的,所以當你得出一個並不理想的混合模式時,別放棄,嘗試改變一下不透明度。

線性減淡模式

線性減淡與顏色減淡基本差不多,但是亮一點的像素會變得更亮,而對比度和飽和度會略有下降,當然,這裡同樣不包括黑色,因為黑色不起作用。

它的計算公式是:結果色=基色+混合色,其中基色與混合色的數值大於255(白色),軟體就會默認最大值為255。同樣,經過圖層不透明度的設置,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效果。

淺色模式

減淡組中的最後一個混合模式,是「淺色」,與變暗組中的深色正好相反。其實它的計算方法與「變亮」差不多,之前我們也說過,PS軟體的混合模式,有很多算法是非常類似的,得到的效果也很接近,就看你喜歡用哪個了。

淺色是通過計算混合色與基色所有通道的數值總和,哪個數值大就選為結果色。因此結果色只能在混合色與基色中選擇,不會產生第三種顏色。

逐個介紹完了「減淡組」中的五種混合模式,我們來聊一下這個組的特性。去掉暗部,亮部混合,這是減淡的特點,也是這一組的特點。

大家回想一下前面的幾種實例演示,對於暗部,或者說是黑色,幾乎是沒有任何作用,直接過濾掉,顯示出下層的內容。而除了黑色之外的各種亮度,由於算法的不同,所得出的效果也不太一樣。這些就希望小夥伴們多做練習去體會了。

再囉嗦一次:混合模式是需要兩個以上的圖層,位於下方的圖層,叫做「基色」,放在上方並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圖層,叫做「混合色」,二者相加得出的顏色,叫做「結果色」。一定要記住這個,否則很難明白這個混合模式是如何混合的。

寫完了才發現,由於字數和照片張數限制,太長的文章無法發表,我必須分兩章來發表,請大家繼續看下面章節!

相關焦點

  • 27種Photoshop圖層混合模式,你學會了幾種?
    今日分享:主題:圖層混合模式是幹嘛的?圖層混合模式是咋用的?2.認識一些常見效果,是如何通過圖層混合模式實現的3.駕馭在不同圖層的合成過程中,如何選擇適當的混合模式達到預期效果。1.圖層混合模式是什麼?
  • 快速在PS中教你合成創意效果!圖層混合模式綜合應用
    在此圖層蒙版上,使用柔和的黑色筆刷在中間區域上繪畫,以使其不受此調整圖層的影響。在此圖層上添加蒙版,並使用柔軟的黑色畫筆去除硬邊並將其與臉部混合第12步創建曲線液化工具將這些花調整為不同的形狀。使用液化工具將其調整為不同的形式。
  • 猜你不知道,PS複製圖層居然有5種方法!
    ps複製圖層快捷鍵是什麼?我在用Photoshop製作動畫或者3d圖的時候,複製圖層這個功能是肯定會用到的。那麼,ps複製圖層快捷鍵ctrl加什麼呢?今天熱鍵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照片合成】ps素材合成煙霧頭像效果
    ctrl+j複製圖層1,然後將混合模式改為濾色,現在白線變得更亮了這一步的關鍵就是多多的練習,將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結合起來。記住在每一次添加新的煙霧的時候都要創建新圖層,一旦你開始做它,你就會非常的有感覺,所以就不在這詳細的敘述了。
  • ps教程:如何利用ps製作逼真的衣服皺褶效果?簡單四步教你做出來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photoshop製作逼真的衣服皺褶效果方法,教程製作出來的褶皺效果非常逼真。大家記得拿小本本記錄下來哦!效果圖如下:第一步:打開PS,文件-新建(Ctrl+N)一個600*600的畫布,然後將準備好的波點素材和褶皺素材直接置入到ps裡面,如下圖第二步:選中褶皺素材,滑鼠右擊,柵格化圖層
  • PS教程:製作逼真撕紙舊海報效果,用對混合模式是關鍵
    (每期的圖文教程都有相關視頻教程,圖文結合視頻,學習效果更好哦)本期視頻我們來學習製作舊海報的撕紙效果,先上效果圖,如下所示,是不是很逼真呢?好,下面我們就開始具體操作。有興趣的朋友,邊看邊學著做吧。將混合模式更改為「劃分」(劃分混合模式:是以基色作為分割色,執行劃分混合後,會大大加強圖像的明暗對比)。此時觀察圖像,會看到經過「劃分」混合模式後,有些紙張褶皺變得非常亮,包括人物面部也有些較為顯眼的的褶皺 ,如下圖所示,人物眼下部有一條極為顯眼的明亮褶皺,為了圖像更美觀,我們先適當地降低不透明度。
  • ps如何製作汽車射燈效果
    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如何運用Photoshop軟體製作汽車射燈效果,主要涉及知識:圖層混合、濾鏡。所有知識均屬於ps最基礎操作,不涉及高級光影色彩專業知識與複雜軟體操作,適於ps初學者。①打開photoshop軟體,新建一個寬1280像素,高800像素的空白文件,填充為黑色背景。
  • PS教程:如何利用ps去除衣服褶皺?2分鐘教你去掉衣服褶皺
    3.把圖層1拷貝的這個圖層隱藏,選中圖層1的這個圖層。4. 執行濾鏡——雜色——蒙塵與劃痕,半徑改為6像素,閥值為0色階。5.打開圖層1拷貝的眼睛,而且選中圖層1拷貝的這個圖層。執行圖像——應用圖像,圖層選中圖層1,混合模式選擇減去,縮放改為2,補償值改為128。7.再將圖層1拷貝的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線性光。8. 選中圖層1這個圖層,利用混合器畫筆工具按住alt取樣,然後沿著衣服的上下輪廓擦動一下。
  • PS中圖層蒙版的原理和用法 詳解圖層蒙版的概念 換天空再簡單不過
    毫無疑問,背景層就是你所新建立的這張圖片,因為圖片上什麼都沒有添加,所以它只有一個默認的圖層。不同版本的PS,新建圖層按鈕不同點擊"新建圖層"按鈕後,圖層面板上會多出一個空白的圖層,因為我們沒有往新圖層裡添加任何元素,所以,它是空白的,再圖層面板上,以灰白相間的網格形式表現出來,因為它是背景層之上的第一個圖層,所以系統默認把它命名為"圖層1":
  • 圖層樣式製作晶瑩剔透逼真水珠效果的辦法,別忘了學習額
    那是利用什麼軟體製作水珠效果的呢?是photoshop軟體製作的,是photoshop裡面圖層樣式功能製作的。下面就把這種辦法分享給大家吧。彈出的設置界面,點擊使用右側的倒三角,選擇白色,模式選擇正常,不透明數值為100,點擊確定,如圖片素材4。
  • PS:混合模式中有關混合顏色帶的設置含義,講解一覽表
    圖層樣式裡面有一個混合選項-自定模式,在這個模式的最下面有一個混合顏色帶,有一個通道下拉單(見下圖),裡面有灰色和紅綠藍四個,一般情況下都是用灰色通道工作的接下來下面是本圖層和下一圖層的色塊條。(如上圖)下面有兩個色條。上面這個是「本圖層」,下面這個是「下一圖層」。
  • ps怎麼是做螺旋光環效果?
    ps怎麼是做螺旋光環效果?光線效果現在已經非常流行,它是一種為照片或插圖添加明亮絢麗細節效果有效的方法。下面分享利用PS製作一個絢麗的螺旋光線條紋,可以在你的設計中用不同方式來添加動感的效果,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這一節教大家利用濾鏡中的鏡頭光暈製作出光環效果,很漂亮哦!
  • ps教程:如何用ps快速製作水珠?考中級證書的同學趕緊來看看
    在生活中,ps是大家最常用的一個圖像處理軟體。但是很多小夥伴有興趣卻不知如何學起。所以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帶來ps入門教程。ps菜鳥都可以輕輕鬆鬆學到。2,新建一個圖層,然後選擇漸變工具,顏色設置為從黑到白,然後從左上角拉到右下角,填充完漸變後,取消選區,得到下圖3.把圖層1的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疊加」4.點擊圖層下方fx(圖層樣式),選擇內陰影,不透明度=45%,角度-30,距離
  • PS教程:利用PS自帶調色模板,輕鬆打造唯美月夜
    3、雙擊「光效」圖層,打開圖層樣式面板,勾選「外發光」,調節不透明度,本案例這裡給到85%,調節它的大小,給到84個像素(所有參數僅供參考,參數不是固定值,每張圖片的尺寸、解析度都是不同的,大家調整參數時,多試試,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即可)。4、雙擊「月亮」圖層。打開圖層樣式面板,勾選「外發光」,不透明度100%,大小給到18個像素,點擊確定。
  • 如何ps製作圖片拼圖效果?
    用平時製作拼圖效果,過程雖然多,但是方法很簡單。找到一張素材圖片,用ps打開,新建800*600的畫布(文件—新建),注意背景內容設置為透明。調整完後發現新建的畫布沒有出現網格,點擊視圖—顯示—網格,勾選網格這樣就出來了用矩形工具拉出一個正方形,佔4個小格子,把它放到如圖位子,新建圖層將小方格填充黑色。按住ctrl+(+號),放大圖片,聚焦到黑色小方塊。
  • 全PS實現金屬效果3d字體
    先雙擊圖層,進入編輯模式。我們先把燈光模式選擇為點光,把下面的陰影柔和度調整為100%,這樣漫反射效果會細膩一些。在分別刪格化了三個3d圖層之後,我們發現由於做了3d的透視效果,造成與原作在位置上有些許偏差。
  • 一分鐘速成逼真效果!PS教程:巧用極坐標製作發光的氣泡
    關於極坐標的效果運用有很多種,這次美迪君打算通過製作發光的氣泡來教大家巧妙運用ps中的極坐標,一分鐘就能做出逼真效果!極坐標運用極坐標1、執行濾鏡—扭曲—極坐標,那現在的效果就是一個中間凹陷的弧形的扭曲效果
  • 如何用PS使用高斯模糊給圖片增加光暈?
    PS給圖片添加光暈效果是有多種方法的,今天小編教大家通過高斯迷糊效果來給圖片添加光暈吧!1.我們首先將圖片轉為智能對象,滑鼠點擊圖層之後右鍵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轉換智能對象。6.給圖片添加高斯模糊效果之後,在圖層的下方就會出現相關的效果,點擊右下角的按鈕。7.彈出高斯模糊的混合模式設置對話框,點擊混合模式的下拉菜單。8.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疊加的效果。
  • 如何用ps製作人物文字效果?
    如何用ps製作人物文字效果?一個簡單但是效果很好的「文字人物」效果!實用粗暴,運用在海報更適合。用ps軟體打開一張頭像比較清晰的圖片,ctrl+j複製一層。返回「圖層面板「,新建一層,按住ctrl+v進行粘貼ctrl+s將文件保存為psd格式,以作備用,為後面的」置換「做準備在ps中打開英文文字圖片,按住ctrl鍵將文字圖片拖入到人物層中,按住ctrl+t將文字圖片拖拉到與人物圖層一樣大小選擇濾鏡菜單下的」扭曲「—」置換「命令,在彈出對話框中進行如下設置,設置後點擊確定,在彈出對話框中選擇剛剛保存的
  • 教你如何利用PS製作火焰效果
    首先打開素材,並複製一層備用:Ctrl+J,記得將背景填充為黑色,具體看圖層截圖;註:如果你自己找的圖片,請先處理一下,至少保證清晰度,不然後果很嚴重!2. 然後將圖層1拷貝層執行去色Ctrl+Shift+U——濾鏡(風格化—查找邊緣)——反相Ctrl+I,效果如下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