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不同季節、不同水域,尋找浮釣鰱鱅的理想釣點

2020-12-05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由於季節變化水溫越來越高,喜高溫的鰱鱅魚,活躍度也大起來!在北方地區,慢慢的要進入覓食狀態,而在南方地區已經進入覓食狀態。因筆者曾講述過自己浮釣鰱鱅的經歷,所以有釣友問我浮釣鰱鱅的具體釣法。在此筆者決定全面、詳細的,寫一個浮釣鰱鱅系列,與釣友們探討一下:浮釣鰱鱅的作釣技巧!

在浮釣鰱鱅系列的上一篇中,我們主要探討了:不同季節、不同風向,對浮釣鰱鱅的作釣影響,以及如何根據不同季節、不同風向,選擇最佳出釣風向

我們有些新釣友,雖然明白了怎樣選擇出釣風向,但是到達水域後,卻在選擇釣點上犯了愁,不知道選擇哪個釣點好。有時也會因為釣點選擇錯誤,出現無口「光頭」的現象!所以作為浮釣鰱鱅系列的第二篇,本文主要和釣友們探討一下:如何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水域,選擇浮釣鰱鱅的理想釣點

春季如何根據不同水域,選擇浮釣鰱鱅釣點

春季雖然氣溫明顯回升,但是對於浮釣鰱鱅來說,氣溫還是偏低一些,所以一般在春末才開始!

由於氣溫偏低,鰱鱅魚在覓食時的吃餌動作,相對這是比較輕的!在作釣時要求我們,能看清、抓穩鰱鱅吃餌的輕微漂相。這也就要求我們的作釣釣點,水面相對要平靜一些,一般釣點多選擇順風、側順風岸!因春天風向的原因,多以水域的南岸、東岸為主,西岸其次,北岸很少選擇

選擇好了作釣的岸邊後,我們就要選擇具體的釣點,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岸邊都適合釣鰱鱅!由於我們作釣水域的不同,在岸邊選擇釣點時也有所不同。

1:晚春作釣大水域的釣點選擇

在水庫、湖泊等大型水域作釣鰱鱅,晚春選擇釣點,還是以「春釣灘」為原則。當然這和釣其它魚的「春釣灘」,是有一定區別的!釣鰱鱅的「灘」,要求岸邊坡度稍大一些,一般以入水45度,釣點水深3米左右為最佳

原因是:晚春雖然氣溫明顯升高,但是水溫並不高,相對喜高溫的鰱鱅,水溫還略低一些!有一定坡度,水深在3米左右的釣點,不但水溫比深水區高一些,更適宜鰱鱅生存、覓食,而且水的深度也適合鰱鱅活動!

2:晚春作釣小水域的釣點選擇

在池塘等一些小水域作釣鰱鱅,晚春釣點的選擇,以釣順風或側順風岸的深水區為主!

原因是:雖然說晚春水溫稍低一些,但是小水域的面積較小,並且多數整體不深,在整體水溫回升上比大水域快的多,水溫也明顯高一些!另外因水域面積小、整體水淺,鰱鱅魚多會藏身於深水區。

3:晚春作釣河流類水域的釣點選擇

在河流類水域作釣鰱鱅,晚春釣點的選擇,多以水面相對平靜,無水流的洄水灣為主!在平底的河流找略深一些的釣點,在鍋底的河流找略淺一些的釣點。

原因是:河流類水域因水流的原因,晚春季節的水溫相對低一些!平靜的洄水灣,因無水流現象,水溫相對整條流域要高一些。鰱鱅魚在「趨溫性」的作用下,多會遊聚於水溫稍高的洄水灣處,並且洄水灣的浮遊生物相對多一些,更適合鰱鱅覓食。

夏季如何根據不同水域,選擇浮釣鰱鱅釣點

因鰱鱅的喜高溫性,在整體上夏季是一年中,鰱鱅活躍度最大,覓食積極性最高的季節,也是一年中最適合釣鰱鱅的季節!在夏季鰱鱅魚吃餌時動作快、力度大,表現在浮漂上的漂相,往往是一目到幾目的有力下頓,或者是直接黑漂。這時的鰱鱅吃口非常清晰有力,抓口時相對晚春容易多了!

鰱鱅魚除了喜高溫,同時它們還喜高氧!但是夏季水溶氧量普遍偏低,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釣點時,首選水溶氧量相對偏高的地方,一般多選擇頂風岸或側頂風岸。同樣因作釣水域的不同,釣點選擇細節上也不同!

1:夏季作釣大水域的釣點選擇

夏季大水域作釣鰱鱅,選擇釣點時和晚春是完全不同的!晚春要求釣點順風、側順風,並且水深不能太淺、太深。夏季卻要求頂風、側頂風,並且釣點注重一個「深」字,甚至越深越好!夏季深水作釣,更容易釣獲巨物級鰱鱅。

原因是:夏季因氣壓偏低,導致水溶氧量偏低,頂風或側頂風的岸邊,受風浪影響水溶氧量高一些,同時水中的浮遊生物也多一些!另外夏季水溫較高,甚至高出適宜鰱鱅生存的水溫,而深水區在整個水域中,相對水溫要低一些,更適宜鰱鱅生存,同時深水也增加了鰱鱅覓食時的安全感!

2:夏季作釣小水域的釣點選擇

夏季在小水域作釣鰱鱅,選擇釣點上,除了和大水域要求的頂風、側頂風、釣深水,它還要著重於釣「蔭」!小水域岸邊多有樹木、建築物類,它們形成的遮蔭區,是夏季作釣鰱鱅的最佳釣點。

原因是:雖然小水域也釣頂風、側頂風、深水,但是由於面積小、水深淺,水溫還是偏高。樹木、建築物的遮蔭處,因光照少或無光照,相對水溫偏低一些,能為鰱鱅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

3:夏季作釣河流類水域的釣點選擇

夏季作釣河流類水域,在選擇釣點上和晚春也有不同!不再是以洄水灣為主,而是選擇水位較深,岸邊向河中凸出的鏵尖,並且水面寬闊、水流較緩的釣點。

原因是:夏季洄水灣因水面平靜,水溫相對較高,不在適合鰱鱅生存、覓食!而上述鏵尖釣點,因水位深、水面廣,並且有輕微水流,無論從水溫還是從水溶氧量,都比較適合鰱鱅生存、覓食!

秋季如何根據不同水域,選擇浮釣鰱鱅釣點

入秋以後氣溫、水溫因季節變化,又開始慢慢下降,特別是深秋以後,氣溫下降明顯。這時我們在作釣鰱鱅的釣點選擇上,也開始有了慢慢的變化!初秋到仲秋,雖然水溫變化不明顯,但氣壓導致的水溶氧量,卻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選擇浮釣鰱鱅的釣點時,除了選擇深水外,對於頂風、順風的要求不再講究

仲秋過後的深秋,氣溫水溫開始明顯下降,這時浮釣鰱鱅的釣點選擇有兩種。一般情況下多選擇順風、側順風釣深水,但是天氣很好的時候,釣2至3米水深,有時效果也不錯!

1:秋季作釣大水域的釣點選擇

仲秋以前作釣鰱鱅,選擇釣點時和夏季差不多,只是這段時間頂風、順風都可以,只是風太大時,頂風效果差一些。仲秋以後的深秋,氣溫明顯下降後,釣點選擇上多以順風、側順風的深水區為主,天氣特別好的時候,可以選擇不深不淺的釣點。

原因是:仲秋以前水溫和夏季差不多,同時鰱鱅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也都處於非常高的狀態!深秋氣溫下降,鰱鱅的活躍度與覓食積極性慢慢下降,和晚春一樣為更好的觀漂、抓口,多選擇釣順風、側順風。

2:秋季作釣小水域的釣點選擇

仲秋以前也和夏季差不多,以釣深、釣蔭為主,同樣多釣頂風側頂風。仲秋後的晚秋,主要以釣深為主,但是對於頂風、順風,因水域面小無固定要求,只是不在釣蔭,改釣有光照的亮水面。

原因是:仲秋前小水域的水溫、水溶氧量和夏季差不多,所以選擇釣點時也差不多。仲秋後的深秋,水溫下降、水溶氧量增加,所以對頂風、順風不再要求,只是不釣相對水溫偏低的遮蔭區。

3:秋季作釣河流類水域的釣點選擇

到了秋季,河流類水域的變化最明顯!仲秋前雖然水溫變化輕,但是水溶氧量明顯提高,這時無論是洄水灣,還是鏵尖都可作釣。仲秋以後的深秋,河流類水域的水溫下降更快,北方很多水域已經不能作釣!即使能釣,也多以海竿鰱鱅釣組為主,對釣點無明顯要求。

原因是:河流類水域受水流和氣壓影響,仲秋前水溫變化小、水溶氧量增加快,相對其它水域,更適合釣鰱鱅,所以釣點要求也就不明顯。到了深秋因流水原因,水溫下降過快,導致鰱鱅出現停口現象,也就無法作釣!

本文總結

以上三個段落分析,就是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水域,對浮釣鰱鱅時,如何選擇釣點的分析!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浮釣鰱鱅的釣點選擇,和上一篇中的出釣風向選擇一樣,都是根據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只有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對了不同的釣點,才能尋找到鰱鱅,有一個好的釣獲。

最後,在此呼籲釣友們:四月已至,魚類正在繁衍後代,小魚、母魚、籽魚請放流!如需帶走,僅取一餐便足矣!為以後有魚可釣,切不可多貪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相關焦點

  • 不同的季節,如何釣鰱鱅
    不同的季節,水溫不同,鰱鱅生活的水層也不同,因此釣者不要死板地認為鰱魚屬於上層魚,就不管氣溫、水溫的高低,任何時候都在水上層浮釣,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空手而歸。春季釣下層春季,上層水溫比較低,不適合鰱鱅垂釣,而且也缺乏食物,因此鰱鱅會到水底棲息、覓食。
  • 不同水域作釣,有著不同的調漂辦法
    現在很多釣友在作釣的過程中涉足的水域是越來越廣,在不同的水域作釣可以提升釣友垂釣的快樂和範圍,但是另一方面卻增加了垂釣的難度和挑戰性。下面重點跟大家聊聊關於調漂方面的一些技巧,希望能讓釣友有個好漁獲。水域的分法有很多中,比如我們常說的水庫、江河、湖泊、黑坑等等。
  • 在不同水域作釣,有不同的調漂方法
    相信許多釣友都有一套自己的調釣方式,雖然說千篇一律,百變不離其中,但是對於不同的水情還需要不同的調漂方式,在不同水域作釣如果是調漂的方式不正確,會直接影響到釣友對浮漂的觀察,甚至可以說會直接影響到漁獲,那麼在不同水域作釣不同的魚種該怎麼去調漂呢 ,我們下面就簡單的來說一下。
  • 不同季節和水域用窩料有哪些差別?
    不管在什麼水域和任何情況下,要是誘料使用不當,留不住,任你釣餌再精、釣技再高,都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會空守一場。不同的季節和水域都有不同的針對性誘餌,下面介紹下其中有啥不同。一、不同季節1、首先要從春夏秋冬魚兒的「動」與「靜」來確定誘餌的類型、味型。
  • 不同水域裡作釣鱖魚,都需要掌握哪些作釣技巧,乾貨分享
    鱖魚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淡水食肉性魚類,在我國大小河流裡分布非常的廣泛,一些野生環境裡生活的鱖魚密度非常的小,所以作釣鱖魚關鍵還是尋找一個合適的作釣位置以及選擇相應的作釣方法,不同的釣位也會有不一樣的垂釣技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分享一下,怎麼樣來作釣鱖魚。
  • 釣不同水層魚,它們生活在上、中、底層是有原因的
    魚種不同,生活的水層也不同 。鯽魚、鯉魚、鯰魚生活在水的下層;草魚、鰱魚、鱅魚生活在水的中層;而翹嘴鮊、鰷卻生活在水的上層。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魚對氧氣的需求量不同,也叫耐氧力的差異。水中氧氣的分布並不均勻,下層少,上層多。
  • 海釣遠投釣點選擇,衝浪釣釣點選擇,surf fishing釣魚
    由於這個洞比海底深,它吸引了一些尋找平靜水域和藏身之處的小貝類和鱸魚。 這些隱藏點為掠食性的獵魚創造了埋伏點。 靠近點,試著弄清楚誘餌魚是死是活。 如果它們四處亂撞,你應該在淺水區釣魚。 如果他們受傷了,就往深處釣。 9、海岸深水域 DEEP SHORE WATER 洋流可以沿著海岸流動,形成更深的水域。
  • 冬天草魚太難釣?錯,詳解深冬垂釣草魚絕佳釣點——洄水灣
    這3個問題是本文最關鍵的地方,只有了解這3點,尤其是後面2點內容,才可以在冬季釣好草魚,我最近2、3年都是在武漢地區的12月份和1月份都釣了不少草魚,最大體重的草魚達到17斤,最小的也有8斤左右,說明只要條件合適,草魚在冬天還是會開口的,因此:草魚的攝食水溫雖然是10-30度,但這個是旺盛期,低溫在5度也會開口,只是攝食慾望降低了;同樣高溫超過32度也會降低開口頻率,到38度後會徹底停口
  • 有沒有釣鱸魚的大師,指點一下我這釣鱸魚的4點技巧
    一、垂釣時間鱸魚喜歡生活在溫暖的水域,一般在7攝氏度即可產卵,到15攝氏度開始進入活躍的水溫。所以在路亞鱸魚的時候,需要選擇溫暖的天氣,比如晴朗的白天就是很好的路亞時機。在南方的普遍水域,早春路亞鱸魚建議在中午比較好。仲春、晚春路亞也建議在早上11點以後,若是到得初夏季節,可以將路亞時間做寬泛的調整。
  • 熟悉鯉魚食性變化的3個因素,針對不同水域,窩料選用有技巧!
    如今打窩聚魚是釣魚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實質是人為創造一個高密度魚群聚集水域,降低垂釣難度,裡面有不少技巧可循。回到本文的重點,釣鯉魚用什麼打窩較好,問題看似簡單,但範圍較廣,筆者結合野釣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如下。
  • 同樣是釣魚,釣鯉魚和釣鯽魚,注意這4點不同,讓垂釣效率更高!
    一、釣組不同鯉魚體型大,掙扎力度大,釣鯉魚講究線組要牢靠,魚竿要皮實,要能受得住鯉魚的衝擊。鯉魚上鉤後是十分暴躁的,還會出現打樁、跳出水面等掙扎動作。釣鯉魚除了線組要牢靠,魚鉤的選擇也至關重要,需要選擇粗條的魚鉤,因為細條魚鉤容易被拉直;鯽魚體型小,而且文靜。所以釣鯽魚的釣組比較輕巧一些,鯽魚進食文靜,但是對線組有一定的要求,線組粗了會比較檔口,所以線組不能粗。
  • 民間串鉤釣翹嘴魚的兩種方法,沒釣過大翹嘴,可以試試這些釣法!
    分布十分廣泛,全國大小水域均有分布。大翹嘴主要分布在水面廣而且深的水域中,最大可以長到20斤。翹嘴魚善於跳躍和遊泳,非常善於追擊獵食,有翹嘴分布的水域經常可以看到大翹嘴在水面追擊小魚的上面,泛起層層炸水水花。翹嘴的垂釣方法比較多,比如手竿,筏釣,路亞,串鉤等釣法,民間釣大翹嘴還是以串鉤釣法居多。
  • 傳統釣法能釣浮?釣魚老大爺教你傳統釣不同水層的技巧
    很多釣友在垂釣技法上其中的浮釣技術掌握不好。對魚起頭變層時束手無策,如何用傳統釣法中的浮釣方法釣取離底變層的底層魚,在此與喜愛傳統釣的釣友交流一下。一、先說說魚離底的原因冬天裡連續幾天晴天無風,或刮東南風、南風、西南風導致氣溫上升,水的表層溫度快速升高造成魚群起頭曬太陽;夏天高溫無風或水肥或雷陣雨前,水體缺氧,魚類呼吸困難感覺難受,浮出水面吸氧;夏天高溫時水體溫度高,這時如颳風,水面氣溫快速下降,水面涼爽氧氣充足,魚在水面泛花跳躍嬉戲,追食水面昆蟲;在野外水域中危害魚類的因素較多,逼迫魚類起頭躲避。
  • 冬季釣鯽魚,天氣不同魚群位置不同,根據天氣找魚窩,漁獲有保證
    冬季能否釣到魚?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天氣,第二個是釣點。天氣影響了魚是否進食,釣點影響了魚的密度。冬季的問題在於水中適合棲息的地方不多,結果導致了魚只存在魚水溫更高適合棲息的地方,成群扎堆之後遊動變少,所以找不準魚窩基本就很難釣到魚。不同天氣,對窩點的選擇會有一定影響。
  • 如果你選擇這個地方,你每次都可以釣很多魚
    那麼,在不同的捕撈環境下,如何找到鯽魚相對集中的區域,捕撈鯽魚時應注意哪些方面?一、野塘鯽魚漁場的選擇野生池塘是漁民經常去釣魚的地方,這些釣點通常有現成的釣魚位置,通常稱為「老釣位」,事實上在這種環境下捕撈鯽魚時,舊的漁位並不理想,這些老漁位雖然能釣到鯽魚,但一般都是小雜魚和小鯽魚。
  • 光水區的河流裡如何用傳統釣?掌握這三個步驟,走釣其實很簡單
    一、河道的情況分析我們正常野釣的話,很多不同類型的水域都會成為我們的垂釣場地,河流就是最主要的場地之一,它魚種繁多,資源相對其它水塘肯定要豐富一點,經常會有一些意外的驚喜。二、如何走釣走釣就是人為的以類似打遊擊的方式進行邊走邊釣,其優勢就是能顧及不同的水域和魚情,來實施人找魚的方法,這在無形中會平均一下空軍的概率,說的不好聽的就是能旱澇保收,運氣佔一部分。
  • 水庫、湖泊、江河大面積水域垂釣攻略,值得一看
    既然大面積水域作釣首當其衝的是誘魚,那訣竅就在於打窩上了。打窩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其實也是有講究的,尤其是針對大水面。1.理論上味型越濃,作用效果越強,但是特定的季節針對具體的水域,味型的運用也是要靈活的。釣魚的窩料多數是以酒香和糧食為底,在此基礎上可以添加中藥、維生素、甜香劑甚至腥類成分,酒一方面自身穿透力強,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其它物質的溶解。不過酒香的最佳效果季是夏秋季(這是自然界植物落水發酵的季節)。在有餵料的水庫,味型上最好的可能就是餵養的飼料,因為此處的魚已經長期習慣了這種味型。
  • 不同魚種,在不同的水層棲息,那麼不同水層都有哪些魚
    老有釣友問,為啥網上的文章,不是釣鯽魚,就是釣鯉魚,間或著還有釣草魚和青魚的,難道淡水裡就只有鯽鯉草青?這自然是不可能的,野外水域,魚情之複雜,遠遠不是我們普通釣魚人所能理解的,比如最長說的麥穗、白條,這是最經常聽見的,還有馬口、翹嘴等,鯰魚、黑魚,等等,那麼是我們平時釣不上,還是不知道魚躲在那裡了呢?其實是不同的魚都生活在不同的魚層,覓食習慣、生理習慣多有不同,釣法不同,魚生活的水層不同,我們自然釣不上了。
  • 淺談風向對釣魚的影響,同種風不同季節表現各異,夏天這種最好
    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釣點還有不同的前置天氣可能結果會稍有差異,這也是為什麼關於這個話題不同的釣友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值得留意的是:風向只是判斷魚口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變量,而不是全部,我們需要結合氣溫、降溫還是升溫、氣壓、是否下雨等其他因素一起判斷。總之,釣魚就是一個累積經驗的過程,只有你累積得足夠多,才能無往不利!
  • 都說釣魚要釣草,傳統釣老大爺教你到底什麼草才好釣
    俗話說得好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釣點有沒有水草對收穫量影響很大,草洞就是水草自然形成或者人為製造在草區處作出一個空白區域,特點是周圍有水草而中間是一小片的無草區,對於常年浸淫在野外的傳統釣友來說,釣草洞是垂釣鯽魚的必修課。而如何在草區垂釣,如何在草區選擇合適的釣點下鉤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