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寰)緊張刺激的腦力競技背後靠的究竟是天資過人還是後天訓練?3月29日,「育」見最強大腦邀請到了《最強大腦》國際戰隊總隊長、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腦科學學院的羅伯特·戴西蒙教授及多位參加過最強大腦的人氣選手,就成功路上靠天賦還是努力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羅伯特·戴西蒙教授
天賦基礎上的努力才能成功
麻省理工學院腦學院是全球最大的腦科學研究機構,戴西蒙教授也是全球認知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長期從事大腦認知機制相關的生物學研究。「最強大腦」的中外天才展現出來的超人智慧,到底是因為天賦還是後天的努力?戴西蒙教授經常被問道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他們同時具備了天賦,並且後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培訓,二者缺一不可。他認為,大家在課餘時間能找到一項感興趣的事情其實很難,但是卻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能夠堅持下去,一旦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和大師,一定會樂在其中,享受解決困難的過程。
有意思的是,「育見大腦」的人氣選手大都認為,努力比天賦更加重要。選手太可欣說,大家可能都聽過傷仲永的故事,仲永5歲的時候就能做詩,但他之後沒有進行訓練,最後就泯然眾人矣。我覺得可能天賦最多佔到20%左右的比重,後天的努力是讓孩子得到提高的最重要手段。
選手欒雨認為,努力比較重要的前提是在大家天賦差不多的情況下,你比別人更努力,你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舉個例子,既使螞蟻再強也不能打得過大象。如果你在力量和天賦上有絕對差距的時候,你的努力是不能彌補的。」但是對我們通常來說大家的天賦是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你比別人多一點點的天賦是沒有什麼用的,努力是最重要的。
選手凡正陽也提到,有天賦再加上努力有可能成功,但是如果有天賦不努力或者是沒有天賦你很努力的話不一定能成功。
不要讓孩子沉迷於遊戲
戴西蒙教授一直非常強調數學學習,他說,有很多研究表明,數學學習貫穿整個學生時代,能解決很多的問題,無論是工科、理科、金融等領域,數學一定是必備的技能。據他透露,他的兩個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數學腦力的培訓,而且他會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很多的時間和努力,以幫助孩子成長。
戴西蒙教授也提到,他經常聽到有家長說,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實際上,不僅是在中國,包括在國外,看似孩子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其實他們的很多精力都在被社交網絡或者是電子遊戲所吸引,這就意味著他們的課餘時間是沒有別的事情做的。所以他建議家長應該儘可能給孩子安排好課餘時間,比如安排有團隊合作的體育項目,以加強學生的合作素養,這樣孩子就不會把精力花在所以玩電腦遊戲和社交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