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電腦、網際網路、飛機等一系列新事物都是在上一個一百年出現的。而如今,技術還在飛速發展,這意味著在一百年後,一切可能完全不同了。
幾百萬年來,月球幾乎沒有改變,但現在隨著人類準備在地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它可能在下一個一百年內發生巨大的變化。發揮我們的想像,這或許就是一百年後月球的樣子。
在月球的背面,建造了數個深空望遠鏡。其中一些在可見光譜中工作,而其他一些則在非可見光譜工作。
最吸引人是超長波長射電望遠鏡。它允許觀測在地球上由於大氣阻擋而無法進入地球表面的輻射,使我們了解了我們自己的宇宙的起源。
月球還為許多實驗提供了極端的條件,在月球的赤道,溫度可以達到-130℃,而在月球的兩極,溫度甚至低至-250℃。在許多物理學的實驗中,低溫是必不可少,這些條件部分可以在地球上實現,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月球的引力是我們地球的六分之一。減輕低重力對人體、動植物的影響是人類成為星際物種的關鍵。
由於月球的低引力,並且沒有大氣層,當人類能在月球上大規模的製取燃料之後,月球將成為完美火箭起飛基地。這些火箭所需的燃料更少,承受的阻力也更小,並且完全不需要空氣動力學設計。
人們首先來到月球以適應太空中的環境。前往火星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旅程,一旦出發,人不能在中途下車,只能一直走到火星。在空間狹小的火箭中度過這麼長時間對人生理和心理造成了重大挑戰,提前到達月球可能對適應在太空中的環境有所幫助,在月球上的適應如果非常不順利,你可以在一天內回到地球。
一百年後,人類可能已經掌握了商業化利用核聚變的能力。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月球表面數億年來一直被太陽風所轟擊,月球表面的月壤中富含氦3同位素,經過收集提純之後,可以作為核聚變的燃料。
在月球表面,將建立了許多採礦站,採礦站不斷提取這種同位素,然後送到地球,為地球提供巨量能量。
除氦3外,月球還具有其他有用的材料。隱藏在月海中的是鐵,鈦和稀土金屬等材料。一些礦站專門提取這些元素,其中一些被運送到地球,其餘的則留在月球上供當地使用。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