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平臺動態
一一一一一 正文1252字 估計閱讀時間3分鐘 一一一一一
在物理學中,輻射是指物質粒子或者電磁波在媒質或真空中的傳播。按照輻射粒子(包括電子質子中子等物質粒子和光子等力的傳播子)能否引起傳播介質的電離,一般把輻射分為兩大類:
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攜帶足以使物質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從而使這些原子或分子發生電離現象的能量的輻射。常見的電離輻射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
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比較低,並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的輻射,例如紫外線、紅外線、雷射、微波都屬於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警告標誌
非電離輻射,比如手機通話,微波爐,電腦產生的輻射,到今天為止還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它們對人體有危險;對人體有傷害風險可能的都是電離輻射,因此便用電離輻射標記來標記核輻射。
電離輻射警告標誌的前世
它是於1946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輻射實驗室設計出來,最開始的圖案底部顏色為藍色,輻射標記為洋紅色。(沒錯,就是洋紅色。)
很意外啊
採用藍色做背景是因為輻射實驗室使用放射性物質的房間牆壁或工作檯很少是藍色的,在這種場合下藍色比較容易識別;
採用洋紅色是它不同於常見顏色,並且當時這種顏色的顏料價格昂貴,其他標誌很少會採用這種顏色,不易混淆。(有錢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但在之後的實際應用中發現藍色比較黯淡,容易褪色,於是人們開始著手改進,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們反覆測試各種顏色方案,以確定哪種方案在二十英尺的距離內最明顯。
最終,1948年由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Bill Ray和George Warlick 與伯克利大學的學者們共同設計出新的黃黑兩種顏色的標準電離輻射標誌,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最常見到的核輻射標。
電離輻射的標誌。此標誌的含義是「當心電離輻射」,預示著標誌掛放處可能存在被輻射照射的危險。
電離輻射警告標誌的今生
但是,這個標誌已經不是目前最新的了。由於核工業的發展,普通人接觸到核輻射的可能性逐漸增多,其中大多數人對上述電離輻射標誌不熟悉。
2000年12月,在一次國際輻射安全與安全專家會議上,與會者認為現有的符號不足以警告那些未受過輻射安全教育的個人。
因此,他們推薦採取一種新的、普遍的用於識別大量電離輻射源的警告。他們建議,這一警告應清楚地向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表明,他們必須離開該物體。圖形應該傳達一個人需要「逃跑」。
200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開始著手制定這一標準。
2005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設計了各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符號,並測試了11個國家不同文化的1600多人的有效性。這些人很少或根本沒有放射安全方面的技術教育。
2007年,國際標準組織(ISO)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推出新的警告符號:
該符號採用了表示危險的紅色背景,在傳統的三扇葉電離圖案下方畫出五條標識電離輻射的含箭頭波紋線,並在波紋線下方標出骷髏和交叉腿骨圖案,逃離圖案,電離輻射的新警告符號是「補充」,而不是原符號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