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不凡故事
廖宇萱:2019-2020學年度「優秀學生標兵」,土木工程專業2017級本科生,中共預備黨員,目前已保送至四川大學。曾擔任小班團支書、學生會辦公室副主任、班助等主要學生幹部;斬獲第二屆「卓越杯"桌球賽混雙冠軍,「川農杯」女單冠軍等項;參研1項省級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2項科研興趣培養計劃項目,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篇,第二作者發表EI收錄的國際會議論文1篇;在校期間第二課堂滿分,獲得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第十屆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二等獎近五十項獎項和榮譽。
懷著滿腔對物理的熱愛,廖宇萱毅然選擇了土木工程專業。事無坦途,面對未來土木行業中男女處境的較大差異,她無懼前路艱險,選擇通過提升個人能力,增加自身競爭力,奮力搏擊。很多剛入學的同學都感覺付出很多,回報卻很少,廖宇萱也是如此,但與同學們的焦慮退縮不同,她堅守如初。
面對大學較高中更自由的管理方式,她將自己貪玩的想法轉變為參加大學中各種新穎活動的行動,在浮躁時通過做高數題集中注意力,摒棄雜念,通過打桌球、羽毛球讓她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釋放壓力。
大一上學期成績排名較目標不太理想,但廖宇萱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選擇繼續努力超越自己。那之後她成了圖書館的常客,無論何時的圖書館總有一個瘦弱的長髮女孩埋首書案,不經意間,她就成了另一群年輕人遙望的背景。
正是她對學科的熱愛,讓她走上土木工程這條道路;正是她對追求的熱愛,讓她在一座座高山前,無所畏懼,迎難而上;正是她對未來的熱愛,讓她成功保研至四川大學,去探索更深的奧秘。
面對更廣闊自由的大學舞臺廖宇萱抓住每一個機會,去嘗試和探索新事物。廖宇萱在大一第一次擔任班委時,採取了不合適的班級建設方法,不僅效果甚微,還引起了同學們的牴觸情緒,後來她和其他班委復盤了這段經歷,針對問題將晚自習制度改為幫扶制度,提升了班級凝聚力和同學們自主學習的參與度。
大二廖宇萱接觸到了科研,在團隊中落後一步的她需要通過熬夜查文獻,看文章,堅持不懈地做實驗來跟上同伴的腳步,在自學的同時她還要將自己學的的內容講述給低年級的同學。從中她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夥伴,讓她可以與周圍的人一起努力,奔赴更好的未來。此外,她還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第二作者發表EI收錄的國際會議論文各一篇。
豐富的任職經歷,科研成就和滿分的二課成績下是廖宇萱堅持不懈的努力。大一接觸BIM,大二學習數學建模,並獲得全國「斯維爾杯」BIM-CIM創新大賽二等獎亞太地區數學建模三等獎的優異成績。此外,她還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了六種軟體的使用。廖宇萱勇於探索、積極進取的精神不僅使得她在各項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更培養了她鑽研學術的能力。
面對挑戰她這樣說道,「種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只有多嘗試,才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所在。」
「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做紮根。」面對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焦慮,廖宇萱沒有過多地和他人比較,而是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堅持走到最後,枯燥的前期付出是打基礎的必經之路,只有地基牢固才能穩如泰山。
保研的路上遍布風霜,優標的旅途更是難如天塹。對於她而言優秀學生標兵不只是一個目標,更是對她四年來學習和工作的一種肯定,是她為未來能擁有更多的選擇而堅持努力積累自已,沉澱自己的果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是廖宇萱對新生的衷告,也是在大學時期的踐行。
無論你在人生哪個階段,都不妨找個時間靜下來回想自己的初心。不要走得快而落下了靈魂,也不要走得太遠而忘了為什麼出發。
來源:四川農業大學 圖片 | 廖宇萱文字 | 王辰雨 王孝天編輯 | 梁鼎萍 唐黛君 毛晨責編 | 趙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