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很多地方,紋身不再是社會邊緣叛逆者的專屬。這些用來記錄、銘記,或者彰顯身份認同的花紋正在一些國家變得越發普遍。
總部位於柏林的市場研究公司Dalia Research在2018年對18個國家的9000人進行調查發現,46%的美國受訪者有紋身,瑞典和義大利的這一比例分別為47%和48%。2015年,美國近一半的千禧一代承認自己有紋身,30%的英國同齡人也是如此。
值得留意的是,這股風潮也推動了職場的變化。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體藝術不再像以往被認為的那樣是就業的障礙。
商界和政界的資深人士都有紋身,其中包括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和新聞集團執行聯席董事長拉克蘭默多克。此外,《紐約時報》前總編吉爾艾布拉姆森在後背紋了一個該報標誌性字體的「T」。英國科學家馬特泰勒將菲萊登陸器紋在了右邊的大腿上,以此表達他對羅塞塔太空項目的獻身精神。
《人際關係》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儘管人們的觀感可能不同,但在當今美國,紋身的人不再面臨任何薪資或就業歧視。該研究的合著者西澳大學商學院的安德魯蒂明稱,他對人們的態度轉變如此之快感到震驚。
有鑑於人們對於多元化工作場所的推崇,這樣的趨勢可謂是令人振奮的。隨著千禧一代在職場中的佔比越來越高,他們那種開放,對傳統的職場規矩不屑一顧的態度,將給刺青在辦公室的接受度帶來不小的利好。這同樣給企業招聘行為一記提醒:他們需要更多關注候選人的資質,而非一些先驗的成見。
但與所有刻板印象的難以消弭一樣,有關紋身的負面聯想會依然存在。在英國、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公司的「禁止紋身」政策依然是合法的。在美國管理學會年會上,學者們介紹了一項較小規模實驗的結果,該實驗發現,有紋身或極限穿針的女應聘者,起薪要低於那些沒有身體藝術的女性。那些有極限紋身的人被認為能力較差。
你可能會認為,在居民紋身比例較高的國家,人們會對人體藝術有更放鬆的看法,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克裡斯汀布魯薩德和海倫哈頓為北愛荷華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在美國,把紋身當袖子穿也會在社會帶來不小的恥辱感。
即使是一個有紋身的CEO,也不意味著他會僱傭有紋身的人。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總裁兼執行長小約翰尼C泰勒表示,紋身的可接受度是有範圍的。
「從最能接受到最不能接受的方面,如果你能把紋身藏起來,那就再好不過。還有一些僱主說你可以紋身,但不應該讓你分心,更不應該冒犯別人。最後,還有兩種情況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如果紋身出現在你的臉上,沒有人能避免去看它;如果它涉及有爭議的敏感問題,例如納粹黨所用的十字記號,那將是被嚴厲禁絕的。」
「更保守的行業,比如金融服務、銀行和醫療,在紋身方面也會表現得更加保守,」泰勒補充道。「我們發現,娛樂行業的政策則要寬鬆得多,甚至最高層的領導可能都有明顯的紋身。但如果這些人是一家銀行的高管,他們絕不會這麼做。」